十五、《藻礁公投争议-产生什么社会问题?》
(2021.3.9)
*「前言」:藻礁公投到底是什么?
相信大家最近在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呼吁保护藻礁的连署组织,而这个「藻礁公投连署」是干嘛的呢?
先介绍一下藻礁的背景,是无节珊瑚藻死亡钙化后沉积而成的礁体,其分布在桃园大潭沿海,绵延了长达 27 公里。其生长环境非常稀有,除了台湾,其余的只剩下地中海的某部分沿海地区拥有此项生态系,故台湾的桃园大潭藻礁即是全世界最大的藻礁保育区。且藻礁的生长速度极度缓慢,根据学者探测,大潭藻礁约 3. 35 公尺厚,却有 7500 年历史,等于每 20 年长不到 1 公分。这次由「珍爱藻礁公投工作小组」至今已收到了超额的连署份数,原本的所需份数为 45 万份,但至今已累积至 54 万 6 千多份的连署书。由此可见,公众对藻礁的保育意识愈来愈抬头。
*「保护藻礁=不支持三接=重启核四?」
中油提出要建造第三天然气接收站(也称作观塘三接、三接)的工业港,因现今全世界提倡环保、保育地球,天然气相对其他燃煤气体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对较少。不少人对支持藻礁的倡导者有个误会:「不支持三接」。事实上,发起藻礁公投的领衔人并不反对建造三接,反而是以支持的态度面对,但希望三接的地点能够由政府和中油再进行地点和风险评估,以「完全不伤害藻礁」的立场出发。
-「中油不是说已避开藻礁了吗?为何还要反对?」
当时国民党马政府执政时期,就已规划要盖三接工程,且设厂 232 公顷;后 2016 年民进党执政后与民间进行对话和沟通,进而订出 23 公顷的设厂面积,为了不影响藻礁的三接计画。虽改良后的 23 公顷已比 232 公顷小了很多,但其实在大潭设厂的计划仍然会影响藻礁的发展,甚至是影响生态系的正常运作。
怎么说呢?
主要原因是,虽然缩小了盖接收站的面积,但因为需要在沿海兴建工业港让天然气载运进来,所以需要有外海防波堤,对整体沿岸流必定有影响,并可能导致凸堤效应,使泥沙淤积在藻礁区上,影响范围甚至扩及周遭的观新藻礁保育区。 (引用自鸣人堂《「藻礁公投」争议厘清(上):三接已闪开藻礁?不盖会导致缺电?》)
由上述可得知,就算缩减了建港的面积,但仍将造成环境上的极大破坏。故现今最有可能的解决方法-替代方案的积极探讨,如其他绿能发电的可能、抑或是其他地区的建港可能。另外,还有一大争议:就算没有如期建设三接,仍然不会有缺电的问题;只是在供电稳定上,可能会增加供电风险,并不会造成缺电如此严重的后果。
-「藻礁公投领衔人:『非核减煤救藻礁』」
在这场公投中,往往会有不少的声音认为支持藻礁的民众=支持重启核四。这不仅和政治因素有极大的相关性,先从许多人误以为「支持藻礁=中共同路人」开始梳理,因现任执政党要求兴建桃园大潭三接,而国民党「理应」借机反对民进党此充满争议的决定。故不管国民党的初衷是否真的是「想要保护藻礁、重视环境保育」(且在马政府时期原本就要设立 232 公顷的工业港),其也是趁此机会大声疾呼支持藻礁公投连署。依此延伸,现任民进党蔡政府强调「非核家园」,而国民党的立场则是相反-「重启核四」。此外,许多人认为不支持三阶会导致供电不稳定,故有可能要重启核四才能使供电稳定。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不少民众误会支持藻礁公投连署的人就是支持核能发展,但事实上却是相反。
另外,核四在 2019 年经济部提出最乐观的发电时间,必须是在 n+7 年后才能运作发电,顾名思义 n 年(若核四通过的那年)再加上 7 年的时间,且目前核四机组过于老旧,可能没有适合的零件配合;加上现今要重启核四的话必须重新取得合法证照,在时间上又要花费一大功夫。由此得知,若真的要重启核四, 至少必须 10年以上才有可能开始运作,能够发电更不用说了,且并没有算到人民的反对等等其他重要因素。 10 年以上就与其他替代方案需等待的时间无异,还有可能等待更长,且造成的伤害与争议更大。
*「蓝绿政治势力介入,影响公共议题的讨论空间。」
此次藻礁公投连署,涉及的不只是环境问题,政治因素的介入也是一大关键。因藻礁公投连署人找上国民党的帮忙,使得这件事爆发成为蓝绿政治的对抗议题,也导致这项攸关公民与社会的环境权益被降格为政治的角力。笔者认为政治因素的介入,将大大地影响了公共议题的讨论空间。如极致的民进党支持者容易无条件支持民进党所做出的决定,且这个群体认为中油已在当地花费几十年的时间安抚居民,环保团体却因为「突然发现的藻礁」而想要取消建造三接,对于执政党是很不公平的。
其实上述所述说的观点并不没有它的道理,但台湾拥有的独特的藻礁此生态系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环境宝藏,不但能带来富养鱼群的适当栖息地,且还能够成为一个极有发展空间的观光元素。此外,笔者认为「环境保育就是这个世界、 这个社会的起点,任何关乎社会的事物都脱离不了环境」。
「政治问题」开始在藻礁议题中发酵,使得公众开始分边站,甚至产生意识形态的选择。且在三接的替代方案的选择中,中油之前声称「若桃园大潭观塘三接迁移到台北港的话,必须付出上至 18 年的时间」,而环坪委员郑明修则说只需要 4-5 年,近期的经济部却说需要花费 11-13 年。上述三者所声明的等待时间皆不一样,尤其中油和经济部之间,时间竟可以差到 5 年之久,可看出政府资讯不够透明。
由此得知,政府资讯应更加公开化,努力增加公共议题讨论的可能,除了政府应主动以清楚明白的传播管道(如社群媒体的发文、广播或电视广告,甚至是 youtube 等等)向社会大众完整的解释三接和其他替代方案带来的优缺利弊,比较个别差异;身为有意识的公民,我们更应该对于藻礁议题深入探讨,了解藻礁为何需要被保存,且环境对我们来说的重要性有多大。而不是一昧地把藻礁争议陷入政治角力当中,此次攸关环境的公投占据台湾历史上极度重要的存在,属于公民主动争取环境权益的一大进步。
*「环保」:你我都做到了吗?
环保,并不如同其字面意思如此轻而易举。
近几年台湾社会对于环保议题的抬意识头大家有目共睹,但某些「正义魔人」 口口声声指出「不支持藻礁就是不重视环保」,其实要真正做到「完全的环保」,几乎是不可能的。任何的纸碗、纸杯、吸管、塑胶袋、卫生纸、纸张、电灯、冷气等等成千上万举目所及的日常生活事物都与环保有关,但谁能做到「极致的环保」呢?
是不可能的,笔者认为也不需要对他人过度苛责与要求,抑或是自己。任何人都有需要「偶尔」放松的时候,偶尔用塑胶吸管、偶尔开时间久一点的冷气等等,并不是任何实践都必须做到「极致」。不但造成生活上极度不方便之外,自己和周遭的家人朋友也会过得非常痛苦。
当然,「环保」这件事向无疑是再重要不过的要务。环境与社会息息相关,关心社会,等同于关心我们所居住的环境。此次的藻礁争议看出台湾公民对于环境议题的重视渐渐增加,且这是令人欣慰且正面成长的趋势。总而言之,我们不可能做到极致环保,但至少必须「尽我们最大的能力与心力」去关心社会、关心环境是势在必行的。
*「总结」:
藻礁议题的公投连署绝对会在历史痕迹上留下重要的一笔。
笔者对于藻礁议题最关心的仍是「政治势力的介入导致公共议题的空间缩减」此问题,台湾长期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导致许多关乎公民权益的社会议题皆染上「政治」问题,这使笔者感到非常惋惜。毕竟,台湾最吸引人的其中一点即是人们对于社会的关心其实比我们想像的还要丰富,对于公共议题的参与度也有愈来愈积极的成长趋势,但这些议题到最后极容易被降格为政治、政党之间的意识形态角力。
在此情形之下,扮演最关键角色的「政府」更应主动积极地增加公共讨论的可能性,新闻媒体也不应因为永远能引起公众好奇心的政治斗争因素来报导藻礁议题,不但使得阅听众对于其中的政治问题更发重视,反而忽略了真正的藻礁议题,还有可能导致加剧社会之间的对立和紧张。身为学生的我们,虽然没有能力改变大势,但我们也应竭尽心力的了解我们所关心的公共议题,不应盲目地成为政治角力的下的旗子。
总而言之,此次三接最重要的影响则是能源转型中的「减煤目标」,代表着三接的问题并不是「环境与经济开发」之间的冲突,反而是「不同环保目标之间的冲突」;且三接产生的问题也可促进我们思考:若三接无法完成或无法找到替代方案,那么是否会造成台湾欲削减空污与排碳和其他环保目标的进度产生延迟的问题?(引用自「藻礁公投」争议厘清(下):不盖三接就要继续燃煤、重启核四?)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