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單訪談| 不上班,如何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
去年,在某次自由工作者的線下活動上,一個想成為自由職業的女生說出了自己的擔憂:自由職業以後,更難找對象怎麼辦?
初次聽到,還覺得有些滑稽:都選擇自由業了,為什麼還要用主流婚戀市場的那一套評價體系評價自己?
後來細想,這可能是大部分單身自由工作者在生活中遭受的「歧視」。過去幾年,我常聽到有人把自由業與「無業遊民」劃等號,也聽人聊起過因為自己是自由職業者,而被伴侶父母質疑工作不穩定的經歷。
自由業真的會影響一個人進入婚戀關係嗎?
那些已經戀愛結婚的自由工作者,又處於怎樣一種狀態呢?
帶著這些好奇,我在年前做了一場關於「自由工作者婚戀狀態」的小研究,一共蒐集了115份有效問卷,約了7個處於不同婚戀狀態的自由工作者,聊了聊他們對職業認同與婚戀關係的看法。
接下來會分幾天陸續分享給大家,第一篇的分享主題是:那些已經「脫單成功」的自由工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資料樣本:
男女比例:2:8
單身佔比:51%
自由業後,怎麼認識另一半?
1.自由工作脫單方式:線上社交、朋友介紹
此次參與研究的人中,單身狀態與非單身狀態的人數剛好各佔一半。很多人可能會好奇:自由工作者都是怎麼認識另一半的?
研究顯示,最常見的認識方式是同學關係和工作關係,緊接在後的是網友奔現和朋友介紹。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其中只有30%的人是在自由工作後確定的關係。也就是說,大部分人在自由工作之前就已經有伴侶了,因此透過「同學關係」和「工作關係」認識的人才會是多數。
那麼那些自由業後才脫單的人,主要透過什麼方式認識異性呢?
我單獨看了這一類人的數據,發現透過線上社交軟體(網友奔現)、朋友介紹和線上社群三種管道認識的居多。也有少數人是透過旅遊、參加線下活動認識的。
以下是我這次訪談的6位非單身自由工作者認識另一半的方式:
2.持續穩定見面+主動創造連結=戀愛的可能性
自由工作後,大部分人都是獨立工作狀態,需要定期見面的深度社交開始逐漸減少。
對於那些「一個人就是一個團隊」的職業來說,例如自由撰稿人、自由插畫家、自由剪輯師、職業股民等,他們的社交範圍往往僅限於線上的工作對接和線下的固定親友;
而對於那些需要和大量人接觸的職業來說,例如獨立攝影師、獨立記者、旅遊部落客等,社交面雖然廣,但存在著臨時性、碎片化和不連貫性。
例如每隔一段時間就換城市生活的數位遊民,剛剛在一座城市建立了親密的社交圈,就到了離開一座城市的時候,人際關係也因此變得不穩定。
自由工作後的社交變得更廣了卻更難以維持深度,是大部分自由工作者會遇到的問題。而一段親密關係,往往需要持久、頻繁、深度的溝通與見面,才能培養出感情滋生的土壤。
因此自由業後脫單成功的機率,往往都屬於那些積極主動創造持續社交機會的人。
這次受訪的自由工作者(非單身為主)大多表示:自由工作後,他們的社交圈反而變寬了。無效社交的減少,讓他們有更多時間認識自己想認識的人,建立深度連結。
希陽是一名27歲的獨立教師,工作上的合作關係十分簡單,大多數時候,他都是一個人上課或備課學習,沒有職場上的無效社交,「反而和別人社交的時候更加真誠了”,他說。
他和女友阿塗是去年認識的,在一個線上「教師成長營」的社群活動裡,他第一次見到了在澳洲當老師的阿塗。
「那時候對她的印像是——在國外從事教育相關工作、工作經驗非常豐富、聲音超好聽、有很多犀利又暖心的觀點。不曾妄想有一天自己會和這麼優秀的人扯上關係。 」
沒想到3週後,他們就正式確定了情侶關係。主動戳破這層紙的人是希陽,某天,他讀了一篇描述「曖昧」的文章,覺得很像他和阿塗的狀態,就發給阿塗,想看看她的反應。當時阿塗有些猶豫不決,希陽又主動推動了一把,阿塗才決定和希陽「在一起」三個月試試看。
現在,兩人已經在一起4個月了,雖然還沒線下見過面,但是在線上,他們共同舉辦了幾場教育主題的分享會,希陽還邀請阿塗的父母參與了自己設計的線上親子對話活動,雙方父母對他們的關係都沒有太多意見。
阿塗也計劃今年回國做一名教育領域的自由職業者,希陽認為雙方都是教育領域的自由職業者,很容易一起合作共創自媒體以及互相扶持、分工協作。
「我們可以支持對方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走得更遠。畢竟我倆都是老師,還是最懂學生的那一類老師。」對於兩人未來的職業發展,希陽十分有自信,這段關係在他眼中也是一段「1+1>2」的關係。
最近正處於熱戀期的YZ也是透過主動社交認識了現在的男友。她也是一名線上教育從業者,自由職業後,為了不讓自己變得封閉,她會花更多時間拓寬人脈圈“主動社交”,而不是上班時的“被動社交”。
透過經常參與和組織線下交流型活動,她認識了非常多的人。
“這讓我在人際關係裡更加舒適,因為能通過'手動操作'讓自己身邊聚集'同頻者'。”
她的另一半就是在主動社交的過程中吸引的「同頻者」。他們相識於自由會客廳的某場線下活動,後來透過多次在活動上的“偶遇”,以及活動結束後的深度交流,YZ驚嘆對方彷彿就是“世界上的另一個我”。
「我們有相似的人格與靈魂,在很多事情上有共鳴,常常深度交流、探討問題。」幾個月後,兩個相似的靈魂走到了一起。
YZ和男友都是自由工作者,因此在許多自由工作者會遇到的問題上有共鳴,也可以在事業上給彼此提意見。
現在他們已經戀愛一個月了,YZ說:
「我們的關係是既能談情說愛,也能聊工作人生,既有獨立的自我,又在情感上互相依賴。遇到矛盾或問題,彼此都積極面對、坦誠溝通,真實表達自我、同時也理解和感受對方的情緒。
3.先了解自己,再遇見對的人
當我們想進入一段戀愛關係時,總會鄭重其事地告訴身邊人:我要開始找對象了!
但是採訪完幾對情侶後,我發現很多人的伴侶並不是」找「來的,而是在自己準備好了的時候,自然」遇見」的。
無論是參加一場活動,加一個微信好友還是報名一個線上學習班,他們並沒有抱著「找戀愛對象」的目的去做一件事,而是在做這件事情的過程中剛好遇見了合適的人。
Yeye是一位線上口語教練/自媒體創作者/寶石買手,經常在世界各地旅居的她,有過一些短暫的感情,但都不是很深入。她對戀愛一直都是一種不強求的狀態,遇到對的就開始,不適合寧願早點分開。
她認為」千萬不要為了脫單而脫單「,「我覺得做好自己的工作,過好自己的生活,那個人會被你遇到的。如果自己自處得很好,其實對脫單慾望反倒不會很大,而這個時候的你,卻往往是最容易吸引到另一半的。
就像去年,她在大理的一個共同工作空間遇見另一半時,認為自己已經「準備好了」。也正是那時,他遇見了現在的男友──一個在大理遠距辦公的程式設計師,認識3個月後,他們在辦公空間用Ipad看了一場電影,然後牽手,聊天,正式確定了關係,一切都非常順其自然。
那之後,她和男友開啟了數位遊牧情侶的旅居生活,在不同城市最美的季節一起邊旅行邊工作。
過去,我們總是聽過太多這樣的話:“愛情要等,不要找”,或”努力在愛情面前一文不值”。我們會發現成年後,太多事情不受自己的控制,也毫無規則章法可循,愛情就是其中一項。
很多時候,愛人先愛己,一個人不了解自己的人,很難找到讓自己滿意的另一半。
演講教練張晨今年37歲,他已經和妻子在一起10年了。當初他和妻子偶遇於一場演講俱樂部,一開始兩人並沒有戀愛的火花,後來在每週一次的俱樂部活動上,愛表演的妻子和愛寫劇本、當導演的張晨,因為排練的原因有了更多接觸機會,那段時間,他們常常聊到半夜1、2點。
2個月後,張晨向妻子告白卻慘遭拒絕,那時他才知道對方的顧慮:剛離婚不久,比自己大五歲,還有一個兒子。
張晨不依不撓,又接連表白了幾次,依然被拒。但這並沒有影響張晨對妻子的態度,在俱樂部,他繼續為她提供幫助,這些舉動漸漸敲開了妻子的心門。經歷了漫長的6個月等待,終於在一次國慶出遊後,對方同意了和他在一起。
現在他們在一起10年了,組成了穩固的家庭。回憶起曾經的“脫單經歷”,他說,以前,他會建議想脫單的人多參加外面的活動,主動展現自己。
但現在他覺得,更重要的是:先想清楚你是以什麼心態面對你的工作和生活的。這種心態決定了你能不能脫單。
「舉個例子,你在工作中是不是特別在意結果、權衡利弊?如果你很在意結果,你很有可能遇到了合適的人也下不了決心,因為你會想'我和ta在一起結果會不會好? '但問題是你不和這個人在一起你是不知道答案的,你可能就因為一定要好的結果而錯過了對方。
「再舉個例子,你在工作中是一直按規矩辦事,還是對可能性保持開放?如果你做事太有規則感和控制欲,大概率也很難找到對象,因為戀愛就意味著要對陌生的可能性保持開放態度。
我們是什麼樣的人,決定了我們會遇見什麼樣的人。當我們遇見這個人時,我們是什麼樣的心態和狀態,決定了我們和TA之間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
張晨和妻子的後續,是他在充分了解自己後所創造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他接受了可能失敗的風險,也勇敢地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就像他最後補充的:「其實越是做自由職業的人,越能適應戀愛和婚姻。因為自由職業和婚姻都意味著'有勇氣做自己想做的事/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 ,同時也必須'為自己的選擇負起100%的責任',以及'擁抱未知和變化' 。 ,因為內在的功課往往會透過職業以及婚姻同時展現出來。
林安有話說:
如何在茫茫人海中遇見適合自己的另一半?這個問題的答案對每個人來說可能都不一樣。首先什麼是”適合自己“,就是一個需要反覆思考的問題。
在這次訪談中,我發現那些成功進入戀愛關係的人,既不是世俗意義上最優秀、聰明、雙商高的人,也不是準備充分、目的明確的人,他們只是一群了解自己、做好自己,然後讓事情自然發生的人。
戀愛不是考試,不是誰準備得越充分,知識儲備越豐富,就越容易得高分。
戀愛很多時候是一門玄學,看起來發生得毫無徵兆,但其實兩個人能走到一起,背後蘊含的都是最樸實的道理:
知人先知己,如果你期待遇見一個能與自己齒輪咬合的人,就先讓自己的齒輪形狀清晰起來。
新的一年,讓我們的戀愛從認識自己開始吧~
下一篇,我會結合這次調查,聊聊「自由業對婚戀關係有哪些影響」,期待一下吧~
林安,《只工作,不上班》作者/播客「逆行人生」主播/自由會客廳品牌主理人。
代表作「 100個不上班的人」,持續研究追蹤自由業、數位遊牧者、遠距辦公等生活方式。
微博/公眾號/小紅書/b站:林安的會客廳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
- 來自作者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