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
我不太會煮飯,但喜歡叫親朋好友來家裡吃飯。
請客來家裡吃飯,感覺是親密的事。沒有一餐讓我印象深刻,但記得很多家中宴請親友們歡聚時的瞬間。
喜歡請客吃飯是源自於這些年在外工作,發現別人請吃飯,常常是外出餐廳吃,大家剛開始都有些拘謹,幾杯酒下肚,放開地聊起來,但畢竟是在外面,還是沒那麼放鬆,常常聊到餐廳打烊,被迫停止。大家提議說,要不開下半場?
這時候,即便去了下半場,被中斷的那股興致也蕩然無存。
感覺大家都有壓力。索性叫了大家來家裡吃飯。
我喜歡跟他配合,做一桌子菜給大家吃。在家裡的飯局常常吃到下半夜。大家隨便吃喝玩樂,聊得不亦樂乎。看著他們開心,我也開心,只是辛苦了他,既要煮飯,又要陪著喝酒。
從生活,聊到工作,聊起近日的所見所聞,再回憶起往事,幾乎無所不談。在家裡吃飯比去外面餐廳終究是輕鬆自在多了。
這是過去這些年常會做的事。似乎到了某一天,就會自動浮現出請大家吃飯的念頭。而大家喜歡來我們家,基本上每叫必到。無須講禮節禮數,大家或空手來,或隨便帶點吃的,都是隨意。
近兩年,大家因為換工作,換城市,或成家生養孩子,生活塞得滿滿的。相聚的日子變得越來越少。好在一年還是會盡量相聚。
有句話說「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每每看到大家笑哈哈的歡聚,會升起莫名的悲涼。遲早會散,所以更覺得相聚的珍貴。這樣想來,那些彼此可能產生的摩擦,衝突,都不再重要。無論多少次相聚,再見還是能把酒言歡。
但見得少,溝通的話題也就不如曾經那麼相似。因為有距離,大家聊天開始多少有些克制。人都是在變化中的。當不能參與彼此的變化,共感就會少一點。唯一不變的是,即使彼此有些相互不再如當初一般熱烈、共同的想法或話題,但大家聚在一起,起碼不需要刻意的說話,也不會感覺到尷尬。
“咱們有一年沒見啦。”
「啊,這麼久了嗎」。
“是啊,上次過來,還是去年這個時候呢。”
上週,一個近倆年長期在外出差的朋友過來。我們舉杯相慶時,他忍不住說。
「那你要多來啊。」我說。
「呃,我也想啊。常常需要外出。這次也就回來2週,唯一的一個週末就想著過來找你們了。」他還是那副靦腆的笑臉。
朋友話不多。但每次在家裡吃飯,還是能聊幾個小時。我們慢慢吃著,慢慢聊著,感覺空氣中充滿著愜意。
吃完飯,他往沙發上一躺,就像回到了家裡一樣。
他從外地過來,晚上會住在家裡。晚餐後,我們出去散步。回來洗漱完,他拿出家裡常備的折疊床,打開,躺下,極度自然。
第二天,我們會一起買菜煮飯,再叫三、五個朋友,又是個愉快的週末。
週天晚上,送外地來的朋友到停車場。他有些不捨地說,這次要去國外出長差,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回來再相聚;不過,過了一個愉快的周末,感覺自己充滿電了。
我忽然發現了為啥喜歡叫親友們來家裡吃飯了。原來,我們這裡可以作為一個「充電站」。
大家都是在外的旅人。很開心,他們能在這個驛站稍作放鬆。這或許是在家請客吃飯最大的意義。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