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Facebook到Meta:品牌观点
在日前The Verge网站上的〈Facebook老板为什么要将公司改名为「Meta」〉( 原文)这篇文章中,作者访问了Mark Zuckerberg本人,询问改名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
由于是Zuckerberg本人的答覆,所以应该可以视为官方意见没有问题。但Zuckerberg除了在访谈中的部分段落中说明了Facebook/Meta目前的方向和动机之外,多半只是从「公关新闻」角度「实问虚答」,大略解释了一下他们目前的作法。
虽然如此,本文还是从产品发展和品牌的角度,大略讨论一下这次Facebook的改变、以及必须面临的问题。
品牌架构的移动
Meta也好、Facebook也好,都是一种品牌。既然Facebook目前是一个成功的品牌,为什么要让它往下「降一级」,成为Meta旗下的次级品牌?
品牌有两种,一种是「企业品牌」、一种是「产品/服务品牌」。前者定义的通常是一种理想、一种愿景、一个概括的描述范围,所以字面上不一定要非常具体的与产品连结;有时候甚至会变成一个让大众讨论「开放式问题」(如「meta究竟是什么?」),以保留日后发展和定义的弹性。
而后者则会直接连结到产品或服务、以及目标顾客对这些商品的印象与辨识程度,所以通常意义上或字面上都会比较具体。
「Facebook」就是个好写好记、而且意象具体的服务名称;但当这家公司要扩展到比「社群网站」更高一层的理想和愿景时,这个名称就不一定能担负这样的角色。何况还有诸如Instagram和WhatsApp之类,如果把Facebook名称强冠在前面,会变得有点怪异的产品。
所以,从品牌经营的角度来说,从「Facebook」到「Meta」的移动是理所当然,也相当容易理解的:
「连结人的技术公司」
所以在访谈中,Zuckerberg对这方面的说法是:
……我们希望有一个新的品牌形象,……以便在在方向上,能与我们正在努力实现的未来愿景一致。首先,比较高层次的目标在于「品牌识别」,其次则是一个偏向「技术和功能」性质的目标。
在高层次目标方面,虽然Facebook已经是一个指标性的社群媒体品牌,但我们做的事情已经超过这个层面;虽然人们认为我们是一家「社群媒体公司」,但我们认为自己是一家透过创新技术,来帮助人们相互联结的「技术公司」。
我们认为,这正是Facebook跟其他公司不同的地方;因为其他人都在努力研究的,是如何让人与技术互动,而我们所研发的技术,则是致力于让人们彼此互动。
这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层次移动」;简单的说,就是相对于至今的扩展、以及未来的目标,「Facebook」这个名称层次不够高。
不过有趣的是,当访问者拿先前Google将总公司改名为「Alphabet」拿来比较时,Zuckerberg就有点「实问虚答」了:
这个问题很好。不过那并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指Google改名Alphabet),我们的目的是更专注并聚焦在我们的目的上(指「成为以技术连结人们的公司」)。
建立新的品牌架构之后,人们与我们公司的关系、以及与我们的app之间的关系,就是彼此分开的。
之所以说实问虚答,是因为上面这些话字面上都不难理解,但却都没讲清楚:为什么同样是改名、相信也同样的「目标层次」的缘故,但却「并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这一点没有交代清楚,上下文中也没有解释;不过这一点相对不重要。
人与它们的关系
而将「人们与我们公司的关系」跟「人们与我们app的关系」分开,又有什么重要的原因和道理?
简单的看,「人们与Meta的关系」跟「人们与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的关系」当然有所不同。如同前面提到的「企业/产品品牌」定义,前者是顾客在认同这家企业愿景的前提之下,给予信任时间、金钱等和资源投入,期望公司能带来自己想要的结果。
也就是说,这是一定程度的信赖和伙伴关系。
至于后者,则是以交易为基础、相对比较单纯的使用者或顾客关系。如果你觉得Meta公司的Instagram好用、但(例如)功能较弱的WhatsApp不好用,或许就可以改用Line;但如果你信任Meta这家公司的愿景、以及在这个理念下设计的产品组合,即使旗下某个产品较弱、或是较贵,就不一定会转换到其他竞争产品。
这一点类似现今消费者对Apple、微软、或是Samsung这类企业的态度:你信任这个品牌、认为它的生态系比较好,就会倾向持续使用他们的产品;表面上的价格或功能,都不见得会是影响你购买决定的因素。
相对于上述几家公司,Meta才刚要开始建立自己的生态系,当然会考虑以「品牌架构移动」的方式,来重新构筑由系列产品所组成的未来环境,在这边也就是所谓的「metaverse」:
(说明一下:以上是我对Meta所谓「公司与产品关系分开」的诠释,不一定就是Zuckerberg的想法。说实在话,我也不确定他讲这段话想表达的意义是什么;或许之后Meta所做的事情,可以给我们更清楚的开示。)
不过或许你会注意到,在上图中的「改名后」部分,我并没有如Zuckerberg所说的,将使用者与公司/产品的关系分开。
因为如图上所示,原本几个产品的用户群是分开的,但彼此多少有重叠;但在改名为Meta、并且以metaverse的单一愿景来整合经营用户群、并且获得成功之后,实际上这样的区分就是假议题了,不会有明显的区分了。
所以,这也是我认为还需要多观察的地方。
举例来说吧,丰田汽车告诉消费者「你和丰田的关系,跟你和Camry车款的关系是不一样的」,话是有理,但消费者可能会认为这是假议题。而像Apple这样已经建立成熟生态系的公司,还会主张「人们与Apple的关系、以及与app store的关系是不一样的」吗?很难想像。
结语
从纯粹的企业品牌角度来说,Facebook这次的「改名」(其实应该说是品牌调整)是蛮直观的一件事情,其实看两张附图就能懂了。
而在品牌背后比较大的意义是,Mark Zuckerberg终于把酝酿多年的计画正式公开、并且落实在品牌的名称和架构调整上。我们在2017年的〈 Facebook的AR:真假难辨的「第1.5世界观」 〉一文中,就已经讨论过:
很显然的,这个「紧密社群」即使建立在以实际环境为基础的AR上(相对于完全虚拟的VR),也仍然是在Facebook限定的技术和环境之中;所谓「延伸到线上」也还是在Facebook给的限制条件之内。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将真实世界延伸到线上」的说法,也是经过仔细设计的;我们可以用两种方式来试着解读:
• 让我们稍微改一下说法:「将真实世界的_____ 延伸到线上」。在这个空格中,可以填入的东西就很多了;可以是「关系」、也可以是「商务」、「情感」、「活动」、「交易」、「媒体」、「游戏」……,只要有利可图,就填得进去。
• 「将真实世界的_____ 延伸到线上的_____ 」。第二个空格里面,填的当然不会是Facebook以外的地方。
以上这两点加起来,Zuckerberg的目的就昭然若揭了。
此外还值得研究的,是Facebook/Meta布这个局这么久之后,到底会端出什么样的好料,来让使用者或商家愿意投入这个「共荣圈」。
不过Zuckerberg在访谈中也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认为,因为需要先完成的基础工作还很多,所以(metaverse)应该到了2020年代后半段才会真的起飞。
老板都这么说了,大家还先不要太急;先观察一下、或是先做点功课更好。
因为前几天我也写到过:
但相对于这些(关于metaverse)「理所当然会出现」的技术进步,我比较关心的是那些(还)不能虚拟化的事情,像是这之后的社会/经济/政治体系、都市建设(例如我从前提过的道路等公共设施需求)、人际关系、商业结构(例如无法虚拟化的农牧业和虚拟化货币之间的连结)、财务公平的倾斜(有/无能力从事虚拟经济的族群)、以及监管方式等等。
而我相信,这些也都会是Zuckerberg在将整个Meta集团「all-in」这个领域之前,也必须先做好的功课。
这个题目还有很多角度可以看,让我们之后随着一些细节逐渐揭晓再聊。
参考阅读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