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分享:约翰•霍兰德《生死沟通》

陶樂思
·
(修改过)
·
IPFS
·
分享从阅读得到的一点启发

这是一本深入浅出,以新纪元信仰为根基的灵性修炼书籍。可以把他当作一本灵性修炼手册,也可以当作一本充满小故事的故事书来读。

作者约翰•霍兰德是一名美国的通灵师。一边从事通灵演示,帮助受丧亲之痛的人,同时也有教导学生开发自己的心灵能力。这本书透过分享作者超过二十年的通灵经验,讲解新纪元信仰下的灵界、轮回以及人与生俱来的心灵能力。无论是有志成为通灵师,抑或只是对灵界好奇,想追求更多知识,开发自己的心灵能力来助人或自助,这本都是值得一读的书。

全书以「境界一」、「境界二」和「境界三」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全书的中心思想所在。包括坚信除了物质界以外还有灵界的存在;人是带有身体的灵魂。灵魂才是真我而肉体只是灵魂暂时穿上的外衣;灵魂借由轮回,穿上不同的身体外衣,经历各种各类的人生,来学习不同的经验教训,从而得到提升。因此,肉体的死亡并非结束,因为灵魂依然会继续存在。也正因如此,死亡不能分隔在生的人与「到达彼岸的人」。

第二步分讲述的,是通灵师的角色,以及从作者超过二十年的通灵经验,描述那些「到达彼岸」的人如何透过他,向仍然在生的亲友表达爱意。作者要告诉仍然在生的人,到达彼岸的人其实并没有离开他们。这些到达彼岸的人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很好,没有病痛也不用受苦。他们更愿意仍然活着的亲友们快乐的活下去。

第三部份涵盖的,是人如何开发自身的心灵能力。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的能力。可惜人类社会的教育着重左脑的训练,讲求理性分析。久而久之,右脑的觉知能力就被荒废了。作者建议有志开发自身心灵能力的人,从最基本做起--养成健康平衡的生活习惯;多亲近大自然;细心留意身体发出的讯号。然后透过养成固定的冥想习惯,在冥想中练习打开和关闭自己的七个脉轮。这样日子有功,人就会慢慢开发和加强自己的心灵能力。

作者虽然身为一名通灵师,但他并没有神化通灵师的角色。也没有说所有正在经历丧亲之痛的人只要找通灵师就万事迎刃而解了。他会建议经历丧亲之痛以致情绪抑郁的人去找心理专业的协助。到心理情况稳定下来之后,才考虑要不要找通灵师帮忙。作者也有提及那些对通灵师能力的描述属失实甚或诈骗,人们应当警惕。因此,这本书无论对像我这样想提升心灵能力的人,对经历丧亲之痛,以致想找通灵师帮忙的人,抑或有志成为通灵师的人,都是很有价值的读物。

由于我自己并非正在经历丧亲之痛,所以第二部份的内容其实并未引起我的兴趣。反而是第三部份开发心灵能力的内容令我获益良多。它们厘清了我存在已久的迷思。例如我一向以为七个脉轮保持打开是好的;越是位在高处的脉轮越重要。因此我一向相信顶轮和眉心轮比位在人体下方的海底轮、脐轮等重要。但作者却清楚告诉了我,每一个脉轮都很重要。七个脉轮必须保持平衡,我们的新心灵才可保持平衡。无论哪一个脉轮失衡都会出问题。又

脉轮必须能打开也能关闭,才不会受到周遭能量干扰。作者也建议我们能怎样在冥想时练习打开和关闭自己的七个脉轮。这部份对我的启发最大。我自行练习冥想已超过七年,但依然杂念太多难以持续地专注。很多时静坐超过十五分钟就坐不住了。前两天开始在冥想中练习打开和关闭脉轮,我发现自己的专注度和持续专注的时间都得以提高和延长。希望再持续练习一段时间之后,会有更多有趣的发现。

这本书是我追寻灵性提升的开始而非结束。读了它之后,我发掘到更多在这范畴想读的书,以及想进一步了解的领域。实在是一趟有趣且宝贵的阅读和自学体验。

书籍资讯:

书名:《生死沟通》

作者: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

出版社:柿子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年3月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陶樂思社工系學士。現職行政人員。業餘寫作。喜愛自學。寫作領域涵蓋觀點、社會科學、歷史知識、寓言短篇等。Github: https://github.com/Dorothy1984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我終於開始跨界到YouTube了

投入副業系列之二:用攝影鏡頭展示看不見的視界

感謝問卷平台一巴掌打醒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