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戰爭的體會

惶惶远行客
·
·
IPFS
·

對打仗,我是一竅不通,但看了兩個多星期新聞,有些體會。

大國有大國的慾望,小國有小國的慾望,慾望是國家生命力的體現。慾望長期得不到滿足,生命力會變成破壞力,破壞力是有大小之分的。

在破壞力面前,生命力就有了強弱之別,生命力弱的得多忍,生命力強的應該多讓。

這就是「以小事大以智,以大事小以仁」的意思,我們的古人很通透啊!

強者不讓,過於霸道,弱者不忍,就是玩弄民粹。

可是忍多久,讓多少呢?雙方意見不一致,時間長了會動手起衝突。

動手得挑個好日子,古時候,漢人摸透了匈奴的習性,專挑遊牧民族繁衍牲口的春天打仗,來來回回百年,耗贏了匈奴。這次選冬末的日子打仗,估計一是瞅準了西歐指望天然氣烤火,不敢嘴硬,二是頓河草原凍得硬硬的,坦克好開,三是破壞春耕,打擊敵人經濟。

現在天氣暖和了,大家是不是該消停了。

怎麼停得下來呢?一邊犧牲了好幾個將軍,一定不是偶然的。搞不好被定了位,位置訊息,通訊訊息被偵測破解了。

十九世紀爭奪海權,二十世紀爭奪制空權,二十一世紀爭奪資訊權,這是戰爭的進化。

但是,不管戰爭怎麼進化,一味把強者逼到牆角,對全世界而言,太危險了。

毛主席說,從戰爭中學習戰爭,我算是從新聞中學習戰爭,以上是我的學習體會。 🌝

CC BY-NC-ND 2.0 授權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

惶惶远行客无路了就坐船吧
  • 來自作者
  • 相關推薦

历史的雷鸣

世间再无刘学州

诗人岳鹏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