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4o 的出现是对未来教育文化的省思

NoMoreLaw_Leo
·
·
IPFS
·
ChatGPT-4o 的出现对我们的未来教育文化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我们需要积极面对这些挑战,并借此机会重新思考我们的教育和文化政策。最好的学习搭配或许就是「数位学习」加上「AI 问答」(虚拟助教):学生可利用网路影片学习,有问题就问AI(聊天机器人),等同找到老师教学,又有助教辅助。

[前言]

对于ChatGPT-4o 对于未来教育文化的启示,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ChatGPT-4o 的存在证明了AI 技术在语言翻译和沟通方面的巨大潜力。这种技术可以打破语言和文化的隔阂,使人们无需精通多种语言就能进行有效的沟通。这对于语言教育政策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但也是一种机会。

其次,ChatGPT-4o 也体现出AI 技术在教育方面的可能应用。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AI 可以提供更个性化和弹性的学习方式,并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进行调整。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考虑教育政策的方向,并将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AI 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上。

最后,ChatGPT-4o 的存在提醒我们,AI 技术的发展需要适当的监管和法规政策的配套。这不仅包括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也包括确保AI 技术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推动AI 技术的发展的同时,确保其不会对社会和文化造成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ChatGPT-4o 的出现对我们的未来教育文化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我们需要积极面对这些挑战,并借此机会重新思考我们的教育和文化政策。最好的学习搭配或许就是「数位学习」加上「AI 问答」(虚拟助教):学生可利用网路影片学习,有问题就问AI(聊天机器人),等同找到老师教学,又有助教辅助。

[问题]

Google 前台湾区总经理简立峰曾说:「20 年后一切都回归到母语。」台大外文系教授廖咸浩也喊出:「未来的语言与教育政策,是AI 友善、AI 相伴、多语台湾」 ,并认为「未来的竞争力取决于本国语言的能力,包括创造力及情感,以及AI 科技的先进」。我认为这已点出目前双语教育政策(涉及语言、文化的保存与推广)是否有些迷思,需要我们再三思索呢?

廖咸浩教授提供宝博办公室之资料

尤其在近年AI 翻译工具兴起,例如去年底Meta 发表4 合一Seamless Communication 翻译AI 模型套组,支援近百种语言输入,号称能在翻译时保存不同语言的说话表情,并在说话者讲话同时加速翻译,在AI 的协助之下,未来各国人士的沟通将不再仰赖高成本的双语甚至是多语教育的养成,如何在语言教育方面,挽回台湾曾经拥有的中文优势,才是今后执政者及教育政策的掌舵者,应该关注的重点。

最近ChatGPT-4o 的出现,仿佛实现电影「Her」(云端情人)那样,如同真人般即时互动,语言也不再是隔阂,此等技术已打破以往的限制与框架,未来究竟会是如何的发展,需要我们重新想像。本文认为,今后在文化、多语言教育方面,应导入运用AI 的思考;更关注AI 素养的培育,包括对AI 下prompt 的训练,也要有问题意识、学会提出问题。而我们相关因应的法规政策应该如何调适?

[双语教育政策的反思]

依据《国家语言发展法》(107-01-04 行政院院会通过、107-12-26 立法院三读通过),台湾的国家语言是指「台湾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语言及台湾手语」,所谓的国家语言是受到国家保护的语言,包含台湾手语、原住民语、台语、客语以及台湾华语。 107 年12 月6 日,时任行政院院长的赖清德,凭一己之力将英语指定为必须投入举国资源推展的语言,发表「以2030 年为目标,打造台湾成为双语国家」愿景,要求全面启动教育体系的双语活化,培养台湾走向世界的双语人才。换言之,赖清德总统持续推动双语教学政策,欲提升学生英文程度,但据报导及相关行政部门资料数据显示,国中、小学的教学现场,却是「一堂英语课两个世界」,有国小高年级生连26 个英文字母本身都无法完全认识,但也有同龄学生已有能力可与外国人对话流利的英文,呈现英语能力M 型化的极端现象,结果是大多数家长只好把小孩送到「补习班」额外加强英语能力。

然而时至今日,从台湾所花费的资源(包括经费预算已消耗近新台币100 亿元却成效有限,也从他国(如新加坡、香港、爱尔兰)已看出其施行多年来双语政策的失败及转向母语教育的加强(避免文化洗脑、语言断层或认同混乱),在AI 可翻译且快速取代外国语言的今天,我们还要继续实施所谓的双语(即中文与英语)政策吗?

立委葛如钧日前在质询台上向教育部长建议:未来在教导学生多种语言的时候,不要再局限于英语,包含学习如何与AI 对话,也是一种重要的语言。 AI 不仅帮助我们与其他国家沟通,也是外国人学华语的工具,因此葛委员再次呼吁教育部、呼吁政府,「繁中语料,全面开放」,未来华语文化的另一个竞技场,将会是如何在其他华语文化的竞争下,建立代表台湾繁中文化的台版AI 对话引擎,教育部拥有大量的繁中语料,期望未来能够全面开放给国科会「TAIDE」使用,才能将台湾独有的繁体中文文化,透过数位工具在全球发扬光大。

葛委员更示范在113年3月18日质询时讨论校园霸凌议题的两段影片,将第一段影片中的教育部长以流利的英文回应,这是使用AI 直接将部长所说的中文翻译成英文,影片不仅可以还原部长的声音,甚至连嘴型都可以对上,连背景音效都可以合成回去;第二段影片则是部长当时原本的中文回应。葛委员表示,未来我们的学生即便使用中文,透过AI 工具,就可以和部长一样,以流利的英语甚至其他的一百种语言,与世界各国沟通,如果看完这两段影片,相信都会开始反思我们国家的双语政策,是否有重新检讨的必要。

[AI 语言? ]

美国著名的1995 年「伯恩斯坦案」(Bernstein v. United States),该案法官认为程式码是语言,更是言论的内容,故主张开源的程式语言也属于言论自由的保障范围之内。该案例法院的释宪判决主要理由写道:「本院无法发现程式语言,特别是上述定义的高阶语言与德语或法语之间,有任何意义上的区别,就像音乐和数学方程式一样,程式语言就是语言。」换言之,就说:程式语言也算是一种语言的呈现或表达,程式语言是透过某种方式表达的高阶语言,其与英语、德语或法语之间,并无任何意义上的区别。

笔者认为,既然程式语言受言论自由的保障,连智能合约等程式语言都可成为法律契约的内容,软体或电脑程式也可成为著作的内容,这种更上位概念的言论自由保障范围当然也会包含「语言」了!本文也认为,在保存及推广台湾的语文下,包括繁中、台语、客语或原住民语的同时,也能规划教育我们在懂得上述一种母语的情况里,可以更进一步使用AI 语言,而所谓AI 语言,不一定是指程式语言,更是以母语去跟AI 做沟通及对话,甚至下指令(prompt)与AI 互动,或是达成「人机协作」之结果。这样的AI 语言,也应该是国家必须保护的客体或对象。

[在AI 时代,想像力就是我们的超能力或魔法]

廖咸浩教授曾举「电车困境」的举例说明,如果我们用熟悉的中文,就能好好阐述电车困境下的难题与因应措施;但如果用较不熟稔的外文,就相对难以理解或解释。在这个情况下,就能知道我们的第一语言必须好好学习,否则可预见在AI 时代面临翻译时、在转译语言之间将无法理解其中意涵。语言的好坏程度会影响思维的深化与细致性。


在AI 袭来的新时代,逐渐颠覆以往我们所认知的世界,我们只能以未来去想像未来,因此创意将变得格外重要。换言之,在未来说故事的能力很重要,此时我们的文学力即创造力、情感表达能力。在AI 科技席卷一切下,人文科技(特别是中文学系)在未来将具关键的重要性,培养批判思辨、想像创造的能力。或许从AI 的语言去代替外语,也是一种方法。

在知名动漫「葬送的芙莉莲」里有提到一句话:「想像是魔法的基础,魔法没有办法做到你想像不到的事,而你要是想像得到,那魔法就做得到」。笔者认为,在大AI 时代,人类的想像力就是我们的魔法,可能是唯一能对抗生成式AI 的超能力。在保存及推广台湾的语文下,包括繁中、台语、客语或原住民语的同时,也能规划教育我们在懂得上述一种母语的情况里,可以更进一步使用AI 语言,以母语去跟AI 做沟通及对话,甚至下指令(prompt)与AI 互动,才不会迷失在英文即国际竞争力下的老旧思维、耗费大把宝贵的时间、经费与精力而徒劳无功或事倍功半,却在AI战略上反而失去协作的能力与优势。

笔者前阵子看到自己儿子校外教学到野柳地质公园后所发放填写的繁体中文问答卷,儿子在上头的选择题选答错误百出(原因可能不一定是教学过程没注意聆听,更可能是对文字的理解力不足所导致),身为家长的我只好介入帮忙,但不是帮忙填答,而是教儿子开始使用Copilot 或ChatGPT 等聊天机器人去找出正确答案(这种问题与答案八成是不太会错的),也明显感受到已与我们那个年代使用Google 搜寻答案的方法与效率已大不同。这个现象与做法,也是像ChatGPT-4o 这样聊天机器人的出现,该对我们今后教育、语言、文化的省思之时。

*本文亦发表于「科技立委葛如钧.宝博士」部落格:

https://blog.juchunko.com/blog/lawyer-sayings/chatgpt4o-future-culture-education-rethink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NoMoreLaw_Leo我是陳建佑律師(Leo)!是一個資訊法律師,身兼方格子的專欄作家、NoMoreLaw節目的Podcaster, 關注及研究資訊法律的相關議題,希望能找尋這世界的烏托邦。 https://linktr.ee/NoMoreLaw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N論「媒體議價」–多面向探索與檢視

台版ChatGPT繁體中文資料的法規調適方向

「全自動駕駛」有辦法在台灣上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