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岳计画「我们想打造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生成艺术。」

豆泥
·
(修改过)
·
IPFS
·
「百岳NFT」可以说是一张具有投票功能的捐款收据,但这张收据本身的艺术价值可能远不只是一张收据。这篇文分享百岳计画的生成艺术,与其艺术家。

关于百岳计画,我想说的是:「我们想打造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生成艺术。」

百岳计画是一万张NFT、一场社群治理实验、一档生成艺术展览、一场关于台湾的web3 非营利行动,它有很多面向。

简单来讲,这一万张生成艺术NFT 由五位享誉国际的台湾生成艺术家打造,一张NFT 约等值新台币1000 元(今日汇率),汇集1000 万成为元宇宙公共资金。公共资金并非由我把持,而是由所有收藏者共同治理,栽种台湾的非营利生态系。

很大、很远、很理想。

「百岳NFT」可以说是一张具有投票功能的捐款收据,但这张收据本身的艺术价值可能远不只是一张收据。

这篇文来分享百岳计画的生成艺术,还有背后的艺术家。

我们想打造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生成艺术。

百岳计画WIP *未完成稿

这半年来我醉心于生成艺术,以收藏者与分享者身份混迹江湖,因此结交了此前完全不会认识的朋友们,年龄背景根本不是问题,这些人在NFT 世界都是全新的人。

生成艺术(Generative Art)历史悠久,人类藉由某种自动化的过程让创作生成,目前的主要工具以程式码为主,此类工具又称为Creative Coding。由于NFT 横空出世让生成艺术出现剧烈的变化,尤其是这一年,在世界进入熊市的状态下,生成艺术交易市场仍然在热烈运作,创作者与收藏者彼此仍然交流与迭代。

生成艺术NFT 是什么模样?首先创作者写好一串程式码后打包上架,收藏者在铸造的过程中,会获得一张特别的NFT,其风格与其他人铸造出来的作品相似,但仍独一无二,这样的概念称为可控的随机性(controlled randomness)。

单单因为这个概念,生成艺术NFT 已创造出超过300 亿台币的交易量,而这个市场还诞生不到两年,以横空出世形容,并不过分。

如何在同一套视觉体系中和而不同,创造稀缺性、多元性之余,又维持自己的创作风格,成为生成艺术家的新课题。但容我暂时将这不到两年的市场新规则摆一边,什么样的生成艺术可以历久弥新,五年十年,甚至是百年后仍会被广泛讨论,这是百岳计画提出的挑战。


而五位生成艺术家接受挑战,分别为吴哲宇、林逸文、王连晟(虾爸)、林经尧、王新仁(阿乱)。最后由黄新整合五位艺术家各自的创作物,成为最佳第六人。套用张宝成(也是百岳计画的共同策展人)的话,整合之后的五张百岳,成为了新的作品。

阿乱曾经说过:「我们很幸运地能在2021 年接触生成艺术市场,但早在十年前,我们就在做了,即使当时不为人所熟知。」

以上这六位创作者,背景各异,年龄各异,共同点是在这一年内疯狂地投入生成艺术「市场」,并且身经百战。所谓「币圈一日,人间十年」,用在NFT 创作者身上一点也不为过,因为每日要接收的资讯量实在太过巨大,加上社群与市场的双重激励回圈,自我进步的频率远高于过去。

百岳艺术家,这里有两位Artblocks 艺术家,此刻又即将有第三位登上Artblocks 这个生成艺术殿堂。此外这六位都是fxhash 出众创作家,月初才有两位fxhash 的作品登上巴塞尔艺博会香港的主展区。在线下世界,我们有流明奖得主、台北奖得主、有三位音像艺术艺术家、有老练的互动设计师、散居于台湾、纽约、伦敦。


这些故事,我都有写文介绍过,但容我再重新介绍一次这六名艺术家。

吴哲宇,我的多年好友,经营Creative Coding 线上教学多年,去年因为Artblocks 海火腿被抄袭事件而为人所知。后来以Electriz 为其代表作登上Artblocks,也因为这个专案的慈善捐款,直接触发了我们百岳计画的诞生。 27 岁的他,也在NFT 浪潮中参与了Zombie Club 与White Castle 的创作,风格大胆多变,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我曾在旁亲眼见其写code 创作的过程,实在佩服其行云流水。

林逸文,在英台湾人,互动艺术家与设计师,参与多场欧洲大型互动艺术专案。我们会认识逸文,全是因为Tezos 艺术社群与生成艺术平台fxhash。其温暖纤细的创作方法屡屡获得市场肯定,同时也是第二次fx(collab) 的领衔人,与林经尧、王新仁共同谱写出Collage。

王连晟,台湾科技艺术家,同时在北艺大执教。流明奖与台北奖得主,在数位艺术界有许多为人称道的创作,如剧场作品《客厅》、前阵子在北美馆的个展《混沌边界》等,本身也是音像艺术家。说来惭愧,我曾上过虾爸的程式创作课,但至今仍没有做出自己的作品...。

林经尧,同时拥有多重身份,音乐系毕业、第一届北艺科艺所、网媒所博士。制作人、音像艺术家、数位艺术家、南艺大执教等等。对真实世界的我而言,在辈份上可能是好几代以上的大大,但在NFT 社群没有人在意这个。我想要强调的是经尧自从投入生成艺术领域以后,其作品进化的速度与产量非常惊人,上个月登上巴塞尔艺博会香港,后又不断产出新作,且风格各异。

阿乱王新仁,台北奖得主、音像艺术与数位艺术家、投身于开源程式码艺术教学十年、现在是AkaSwap 艺术总监,集合艺术家、NFT 项目方、平台方角色于一身。目前在Artblocks 发表Good Vibrations、在fxhash 发表完混沌三系列(Chaos Series),基本上是台湾生成艺术界的领头羊。

黄新,互动艺术家,多次脸书VR 大赛得主,最近拿到若水的文策院特别奖,本身是艺术类型的NFT 大量收藏者与创作者。去年在Tezos 链上,开发Pocket HEN 来帮助大家进行更有效率的收藏,成为收藏者眼中的超级好朋友。

以上这六位创作者,如果以台湾的山岳为主题,共同制作生成艺术,是不是令人兴奋呢?

延伸文章请参见:

  1. 吴哲宇: NFT故事集:用程式码画画卖出一亿元的台湾人
  2. 王新仁: NFT故事集:登上万神殿之后,王新仁的2021奋斗史
  3. 王新仁: 混沌三幕剧— 解码阿乱的加密、取样、演算谜团
  4. 王连晟: 到美术馆欣赏NFT 收藏(北美馆/混沌空间)
  5. 林逸文、林经尧、王新仁: NFT故事集|演算艺术可以共创吗?

这五名艺术家在我提出百岳计画时,几乎都是立即同意接受挑战。让我诚惶诚恐,而后在追加提出更困难的挑战时,又不断克服。如将每一位艺术家的版数提高到2000 版,目前主流可以接受的最大版数到1000 版已经很极限,原因是多样性与重复性问题。

在十数周的讨论下来,目前各艺术家已进入完成阶段,有兴趣的客倌请看文章随附图片。此外,我们有给各位艺术家关键字,分别如下:岛屿、植被、文明、秘境、巅峰。

每一位艺术家的作品,皆以各自的风格,挑战既有的生成艺术市场,也挑战自己,对自己展开提问。

吴哲宇的作品以高超的技术难度与大胆色系撞出山岳,这是一件可以互动的生成艺术作品。山岳随着滑鼠游移而产生山色与构型上的变化,这是吃运算资源的、吃创作技法的、吃新工具熟稔度。阿乱评价哲宇,这是一个大胆的作法。哲宇没有过去音像艺术展演、新媒体或科技艺术的包袱,对我而言,这可以说是加密原生(Crypto-native)的尝试。这是岛屿。

林逸文以带小孩上下学的通学路中,偶然看到森林中倾颓的树木为出发点进行创作。虽然现为伦敦人,但成长于南投的他非常喜欢以山峦进行创作。这次的作品以3D 模型为创作手法并压印为平面视觉,创造出摄影视角,再加之近景纹理,这在生成艺术的创作方法非常特殊。这是植被。同时林逸文的作品也非常注重与左右他者作品的互动(预设为吴哲宇与王连晟的作品),因此在棱线处理上特别细腻。

王连晟挑战以东方山水画为题材,进行生成艺术创作,这是文明。且其山岳生成方式,并非以常见的杂讯演算法生成,而是以特殊的递回方式产生山峦。且因为其产生方式复杂,其呈现的视觉结果并无法百分之百与其他艺术家的作品产生协调连动,因此虾爸以暴力解的方式牺牲数千张候选作品,只为了机率中最好的那张。虾爸为资工系出身,其山岳经验为大学时候在东海岸每天看山看海。其作品是可被放置在数位艺术脉络下评析的,表面上符合「山有三远:高远、深远、平远」的山水画技,实则以动态方式呈现山峦诞生的过程,这是极具运算美感的过程。

而经尧处理的是秘境。与他这阵子常使用的繁复纹理之作品不同,经尧对于百岳计画,乃至于生成艺术的提问是:「当生成艺术品版数过大时,艺术家该如何思考作品形式?艺术家有可能跳脱多元性、稀缺性的预设立场吗?」「当艺术家在玩稀缺性,会不会变成在做商品,而非作品?」因此经尧的作品是「慢」的,这是一部短片,在90 秒的生成过程中,慢慢带出一座座山棱线,诞生我们登山社所谓「摸早黑」的山景。这在繁复华丽的生成艺术品中是反其道而行的。但看起来简单,过程其实复杂,这些色块是经由数万条细线交织而成,放大来看,可以看到如绢般的质感。

修订:经尧的作品预览连结https://pse.is/49m9xs

最后是阿乱,处理巅峰。阿乱以版画与台湾艺术史早期的色系作为创作媒材。根据阿乱自己的讲法,「如何在本来就拥有的技巧下,还能回到初心?最终选择胖胖、浊浊、笨笨,没有这么多炫的东西。」就在阿乱刚完成繁复的、暧昧的、炫技的混沌系列作品后,百岳计画采取了大巧若拙的手法。请各位看官自行咀嚼阿乱提出的洞察。


传播学先驱麦克鲁汉曾经说过:「我们透过后视镜(rear-view mirror)看现在,倒退走步入未来。」

当一门新兴媒介、传播管道、科技出现时,人类往往使用旧有的观点来解释新事物。 NFT、生成艺术、数位艺术资产当然也是如此。生成艺术市场,正在经历印象派、景物画的时期,这算是一种审美拟古吗?但当我们再次将后照镜掰到前面,什么会照映在我们面前,数代之后的未来会怎么看待此时我们制作的生成艺术,在科技、美感、社会习惯大幅改变的未来?

这是百岳计画一个很重要的前提。这几个月间,我们这些人经过了漫长的对话,常常出现深刻的批判。虽然这些艺术家是一时之选,但真正显现其价值的,其实是这些人愿意耗费宝贵的时间进行大量对话。对话本身反应时代的反思,百岳是行内人的集体迭代。

所以百岳计画为时间上的断面,具有时代精神,有一天,我们会重新审视这些作品。没有人知道生成艺术会走到什么方向,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而这信仰最终会成为共识。


就在你以为百岳计画的视觉介绍在此结束时,我们又进行了更多浪漫却困难的挑战...这真的搞死我们自己。

我们认为,百岳计画是一种众志成城,程式码之间必须彼此对话,来呼应社会的集体行动。这必须是生成艺术,也只能是生成艺术才能完成的创作形式。

所以当你拥有复数「百岳」时,所有的山之棱线将会对齐,成为一座山之屏风,这部分由黄新执掌完成。同时间,当你拥有复数艺术家的百岳时,彼此之间会互相呼应,作品本身会出现视觉上的变化,产生新的特征。就卖个关子,待作品正式发表时再与大家分享。


最后,百岳计画虽然是一个公共资金募集的非营利行动,NFT 只是一张捐款收据。但在视觉呈现上,我们想要将它们推上一个更高的层次。

我个人是相信的,百岳计画的生成艺术,是经过程式码媒材的突破(向前的、向后的)、是经过个人经验的堆叠与群体的提问反思、是经过市场与时间的再平衡,最终诞生的系列作品。这是经得起检视的,不曾有过,未来很难再有。

最后的最后,这些艺术家的寻常行情是没有这么低的,感谢大家包容我的任性,压低价格,让大众能够参与。

百岳计画很适合成为你收藏的第一张生成艺术。

以上希望大家喜欢,若有兴趣,请持续追踪FAB DAO 粉丝专页。我们即将于七月初接受捐款。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豆泥分散式自治實踐與研究者,尋找有別於電馭極權與財閥亂鬥的第三條路。喜歡討論,請別客氣與我討論。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主權容器—主權國家的數位身分皮夾

去中心身分(DID)標準制定組織(SDO)總覽

[譯文] 人工智慧與民主的數位身分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