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的美丽与哀愁

Robin
·
(修改过)
·
IPFS
·
当这家公司的CEO 提到「我们提供顾客喜爱的产品,且构思能在来日让人愉快的新产品」时,我的心情就复杂了起来!

客人:请问新的 iPhone 14 何时会上市?

店员:我们都以官方消息为准,目前还不确定是何时。

客人:听说会有新的颜色对不对?

店员:这还不知道呢!

客人:我是你们家会员,我报电话给你,上市后帮我留一只。

店员:…...OOXX……。


好多年前在苹果门市工作过,每逢年中都会出现上述的对话,随着七八月网路八卦渐多,店员们都能随时进入无限回圈的录音带模式,而且过程中要不费心力。

有段时间我的心情很矛盾,我知道为了赶工、为了符合标准,制造 iPhone 的工厂劳动条件令人难以想像,工人每天重复一样的动作,一天工作十小时是家常便饭,还要接受集体管训的宿舍生活,每只漂亮的 iPhone 背后是那上百万满怀理想进城的年轻人,我虽身在洁白如新的苹果门市,脑袋仍不时浮现生产线上冰冷的机械画面。


对大多数人来说,关心的是能否第一时间拿到性感诱人的 iPhone,很少人会去思考iPhone 背后难堪的制造过程,而当 2010 年陆续发生的富士康工人跳楼事件,大众却是很有默契站在同一阵线,正义凛然的要苹果负起企业责任来。

写这篇文章,不是要帮苹果洗白,也不是要主张苹果对供应商的要求,比起其他品牌做的更好或更透明,而是以「曾德建」的田野经验作为透镜,让我们未来看待这类事情时有更宽广的视角,甚至对职场上的公平正义有更多的坚持。


曾德建是谁

曾德建是一位曾在和硕做田野(卧底)的留学生,他在 2015 年从人大国际关系学院本科毕业之后,去了美国纽约大学继续深究,关注社会企业责任的他,选择主修非营利组织管理和公共政策,在校第一年就获得Gallatin Human Right Fellowship 的资助,他透过一家关注外资在中国劳工问题的公益组织,加入了在上海的和硕工厂。

在 2016 年夏天为期六周的作业员生活,包含自己的工作内容、工厂制度及同事经历等等,曾德建的观察都很到位,回到纽约后,他接受了Business Insider 的访问,从中我们可以瞥见工人、工厂、苹果三方的复杂关系,当然工人仍是最弱势的一方。


作业员的一天

曾德建的一天是这样过的,他上夜班,每天下午六点半起床,七点搭乘接驳车,十分钟的车程抵达工厂,进出都要经过金属探测门,不能携带手机等电子产品进入工厂,如果遇到未公开的新产品,加强的安保措施会提高金属检测门的强度,有些女孩因为胸罩里有钢丝,而得换个衣服才能通过。

他的工作是把麦克风零件锁在 iPhone 外壳上,用螺丝钉固定它,工作很简单,无需什么技能培训就能上手,但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动作,得持续两小时,工作两小时可以休息十分钟,走去喝水的的地方再回来,刚好休息时间结束。


再工作两小时之后是五十分钟的「午餐时间」,伙食的质量照他的说法是「比方说鸡肉,我从来没有在菜里见到过鸡胸肉或者鸡腿,都是鸡脖子或者无法认清的其他部位。」饭后如果想睡一会儿而不小心躺平,就会被「记录」,接着是被经理训斥,多次的打盹就是扣钱。

工作八小时之后,如果有加班就是多两或两个半小时,总的来说,包含休息、吃饭的时间在内,工人在工厂要待上十二小时。

回到八人一间的宿舍,幸运的话会有热水,不幸运的话连冷水都没有,大家在宿舍滑滑手机放松一下,因为身体非常疲惫,一般早上十点就上床睡觉了,隔天照样下午六点半起床,然后去工厂锁一样的螺丝。


在曾德建的访谈中有提到苹果对于劳动条件的重视,一是:有些苹果员工会在工厂四周巡视做一些审计的工作,工厂经理会称呼这些人为「客户」。二是:苹果一直遵纪守法,加班工资是平时 1.5 倍,周末是 2 倍,每周的总工时不能超过 60 小时,所有的工资都是合法的。


那为什么还会有血汗工厂

以加班这件事来看,曾德建的经历是说:加班不是自愿的,不能随心所欲的离开,当遇到产能要求时,服从加班是家常便饭。然而,纵使身体非常疲惫,还是有工人自动要求加班,因为基本工资太低,如果不加班,就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加班更成了工厂与工人的共识,想拿到(保住)工作,就得「自愿」加班。

对工厂来说,能拿到订单是和其他公司削价竞争的结果,要维持获利的唯一手段就是从工人身上榨取了。虽说苹果对于劳动条件有所要求,但对代工厂如何美化工时记录也是力有未逮。

我很赞成一些劳权专家的主张,苹果若真心要让工人有所改变,就应该多付点工资,供应链有合理的利润了,工人才可能雨露均沾。现今供应链竞价,苹果又选择开价最低的那间,怎么可能要该工厂让工人有合理的休息和奖金?


我如何化解心中的矛盾

前面提到有段时间我的心情很矛盾,特别是富士康跳楼事件层出不穷时,后来我这样调适。

一家公司是由各个部门所组成,产品部门致力设计最棒的产品,行销部门的目标是创造、开发出客户对产品的渴望,制造部门则负责找出成本最低、产能最稳健的合作伙伴,而环保部门要思考的是怎么让产品的生命周期能符合永续发展的的地球价值。

部门之间总会有理念与做法冲突的地方,但外界的眼光是独断的,非黑即白,加上树大招风的品牌形象,苹果的话题总是难以让大家理性看待。



我也忘记哪一年开始,苹果首页最下方的「Apple 价值理念」区块多了一个「 供应商责任」,里头说明苹果对供应链劳权的重视,一如产品设计时把「人」摆在核心,这个页面也有一句「人,是我们致力关怀的重点。」正是这页的资讯,化解了我当时的心里矛盾,我不再觉得自己拿着一只带有血泪痕迹的 iPhone,物品的身世本来就很复杂,在全球化的时代更是如此。

透过这个页面,我认为苹果在劳动条件的重视上有所努力,一如它对环保的重视一样,媒体往往只会关注一只 iPhone 的毛利多少,都忽略了苹果在环境、劳动人权、线上客服等等方面的投入。你如果连上这个页面,不妨下载《2022 年进度报告》 ,对比下载苹果财报 PDF,你会有迥异的阅读体验。


iPhone 的美丽无需我多说,但背后的哀愁,那些劳动的身影,希望藉由这篇文章做点填补,下次我们看到有人在游行罢工,在卧轨抗议时会有更宽广的思维。

劳权,从来都是争取而来的,作为「客户」的苹果,愿意要求代工厂符合劳动规约,甚至要求MFI 配件供应商也配合,这都是提升劳权的正面力量。

把人当人,以此篇作为我在苹果生存的第一个理由。


(本文封面照片撷取自苹果官网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Robin一個站在人文與科技交叉口的人,幻想著國人每年換一次 iPhone,而且花等值的錢在藝文消費上頭。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我從來沒有如此渴望想要教我爸媽用 iPhone

傳聞 Apple 發表會即將推出 iPad,但我更在意的是?

另一種心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