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休止符——读《后殖民食物与爱情》
书名︰后殖民食物与爱情作者︰梁秉钧(也斯)
出版︰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ong Kong)
版次︰2012年8月
ISBN︰9780193987227
以往甚少涉猎散文和小说类型,多半因为自觉对于这类文体没多大代入感,品味不了字里行间的文学韵味。不过既然这本借来的书闲置在家多时,那就从圣诞节开始断断续续地读。对比长篇小说,这种中篇小说始终较合胃口。
全书12篇故事创作时间由1998年横跨至2008年,每篇都独立成章但字里行间又互见关联,立体地交织出一众主角由1997年主权移交当日开始并行成长的故事。伴随每篇主角游走世界各地,从形形式式的食物切入,描绘出作者对九七后香港人的观察。
暧昧不明、含糊复杂或干脆说「含混」,应该可以概括作者笔下一众主角的背景和经历。理发店打烊后摇身一变成为朋友相聚的酒吧、年轻时左倾的知识青年后来成为享誉盛名马评家、离异的杂志总编收留未婚怀孕的年轻编辑在家待产……每篇的故事的主角都有各自的遭遇、价值观和饮食经验。看来直白有时带点平淡的叙述,在「香港人都很爱吃」的大叙事之下,书中众人对食物的坚持和对口味的包容,或多或少都是我们共同的生活体验——文化与价值的包容背后始终有某种原则上的坚持,没法讨价还价。
尽管全书提及的美食起码都有二三百种,内容亦不尽是饮饮食食,涉猎的范围也包括大学僵化的官僚体制、乡郊发展与环境污染、旧区重建与保育、流行文化批判等等。即便如此,作者并没有刻意借食物提出什么社会或政治议程,倒是不失幽默地自嘲或调侃眼前的种种吊诡和荒谬。配合不拘一格有时以口语入文的行文方式,保留了独有的港式语感,令人读起来不禁会心微笑。
我终究没多少文学根底,没有什么文学结构之类的工具去赏析这本书。书中男女离离合合,或似香港人的流离与机动,面对动荡与不安的随机应变(有时逆来顺受),在异域与本土都不失灵巧机智。如果作者写的就是这种经历九七那代的文化面貌,恐怕已跟随最后一章的主场景「七一吧」在去年划上休止符;也正如香港的殖民历史从没有在九七那天写上终章,换上的休止符睽违廿多年再添新序章。
至于香港人的精神面貌该往何处去,要在哪里延续下去,相信会是永远未完的故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