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与骑象人》|朝着目标前进比达成目标还幸福

理科女生Yuna
·
·
IPFS
·

幸福来自何处呢?你知道「快乐」其实是人的个性中最受遗传影响的特质吗?

《象与骑象人》是一本正向心理学著作,以「大象」代表我们内心的感觉、直觉反应、情绪,而「骑象人」则是理智的代表,可以帮助大象做出更好的决定。正向心理学的目标就是要帮助大家找到幸福和意义。很特别的是作者是拥有哲学思维的心理学家,而同时挑战来自佛陀教义的传统智慧论点,重新修正幸福的假设:幸福不只来自内心,也来自外在。有些身外之物仍然值得我们追求。相对于佛陀教义中对于幸福的假设则是:幸福来自我们的内在,强求这个世界的欲望是找不到幸福的。

在我们探讨追求幸福的方法之前,首先要知道「幸福来自何处? 」以及关于幸福的原则

📍进展原则-朝着目标前进比达成目标还幸福:

当我们在追求目标时,每朝着目标前进一步,我们会感受到朝着目标前进的满足感与幸福感,然而为何目标达成时,我们只会感受到短暂的幸福感呢?甚至会忍不住去贬低自己的成就。其实在我们的心里,预期达成目标后的兴奋感更像是卸下长期背负压力如释重负的感觉。

每次的目标达成并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目标的开始,当感受到自己不断在前进时才能延续我们的幸福感。

📍适应原则-人对快乐的判断,是取决于现况:

当我们试想两种情形:一个是中了乐透;另一个是车祸下半身瘫痪。很明显的前者一定比后者好,但是两者的差距并没有想像中大,因为不管发生顺境或是逆境,我们的心境迟早都会恢复到自然平静状态。中奖者之所以开心是因为他的财富突然暴增,然而经过几个月后他已适应了目前财富水平,甚至财富累积还会慢慢下降,心情上可能会更加难受;瘫痪者一开始会觉得自己从此不会再感受到幸福,但几个月后会开始适应,并且重新设定较平实的人生目标,回归到在还没有瘫痪前的幸福起始点。

而幸福起始点与基因有密切相关,这意味着有些人天生拥有比较优良的「快乐」基因,对于幸福感受比较强烈。虽然基因对于一个人的影响确实远超乎我们的想像,但是外在因素也会影响一个人的幸福与否。正向心理学提出了「幸福方程式」。

H=S+C+V

幸福=先天基因+个人条件+可控因素

我们真正感受到的幸福持久度(H),取决于我们天生的遗传的幸福范围(S),加上我们的生活条件(C),再加上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V)。

个人条件(C):包含无法改变的事实像是种族、性别、年龄以及残疾,而自己能够改变的事实像是财富、婚姻、以及居住地等,但这些条件都会随着时间而适应(适应原则)。

可控因素(V):这些自发性的活动一定是出于个人选择,且需要花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这些自发性的活动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幸福感,不像适应原则,时间一久,幸福感受消逝。

💡专属天生悲观者的延伸阅读:实用心理学:拥抱负能量的人,更容易面对生命

✏️而基于哪些原则才是有利于人心的自发性活动呢?

📍心流体验

全心全意地沉浸在一份极具挑战性且与自己能力相当的工作中。当我们能在工作中感受到那股「心流」,我们对于工作满意度会比较高,也不会「总是期待下班的解放时刻」。

📍掌握自身优势

人都有一种想要发挥潜力、磨练技巧、展现优势的「渴望」,只要我们善用自己的优点,就能让自己感到幸福,同时使用自己的优势帮助朋友,加强人际关系的连结,也会提升幸福感。


不管追求什么目标,对我们本身皆有好处,但是并非所有目标都可以带给我们同样幸福,人类因社会化后的影响进而追求成就,然而追求成就及财富的人所能享受到的幸福,比不上追求其他目标的人。

我们明明知道在达到一定的金钱水准时,减少工作量、少赚点钱、多花点时间和朋友、家人相处,会更让人感受到持续性的幸福,而为何有些人却一再地追求物欲、购买奢侈品呢?炫耀性消费被我们拿来当作个人身为地位象征的消费品,以获取别人钦羡的眼光。误以为这样的行为能为我们带来幸福,然而如果大家都去追逐有限的名声,那么大家都会被困在零和游戏中,在这样的世界哩,更多的财富并不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幸福。

与人相处的活动能与别人建立连结,物质只会加大我们与别人之间的距离

探讨完幸福从何而来后,更大的问题是我们要如何过日子?该怎么做才能有美好、快乐、充实且有意义的人生呢?

在「幸福方程式」中最要要的条件是「」,人是群体动物,需要与人产生连结,有爱与被爱的需求,第二个则是拥有追寻的目标,让自己体验到那种心流投入的感觉。

托尔斯泰就曾说过:「只要人知道如何工作、如何爱人,人就能在这世上活得更精彩,我们要为自己所爱的人工作,也要热爱自己的工作。

✏️结语

在看完《僧人心态》后,再看《象与骑象人》,会发现《象与骑象人》将一些在《僧人心态》提及的人生智慧加以延伸,像是对于幸福的假设,一致认同追求财富名利,终究无法得到长久的幸福,然而不同于在《僧人心态》提到幸福仅来自于内心,这本书认为幸福也可以来自外在。

在佛陀教义里,强调放下执着,主张冷静淡然、不费力追求的人生态度。然而在西方哲学家的观点:执着的确会让人带来痛苦,但同时也会带来幸福,主张没有激情的人生不是人过的生活。

我也明白当在个人生长条件不佳,生命中只能不断被迫选择时,幸福方程式也许只会令人感到更加沮丧,渐渐地开始对人生产生「抽离」的态度,断除人生所有的执念,借以脱离人生得失与失败的痛苦。

通俗心理学有个重要概念:发生在世界上的任何事,唯有透过个人对事件的诠释才能影响到自己,所以只要我们能控制自己对事件的诠释,就能控制自己的世界。我想,用在价值观选择上也是相同道理,只要相信你所相信的,信仰你所信仰的。

虽然这本书是正向心理学之作,但是吸取各家的学说,融合东西方远古智慧与现代心理学观点,并取其中庸之道,对我来说,更符合凡人通往幸福的道路。

谢谢大家看到最后,请帮我拍手五下支持我的创作,喜欢我的阅读分享可以追踪我

拜访我的另一个家: Yunashare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理科女生Yuna在德國與論文奮戰的碩士生,疫情之下,整天只能與論文共處,出門最遠的距離就是超市,看看書、寫寫文是最療癒不過的事情了。 歡迎來我的家:https://yunashare.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跟著柴鼠學FQ,做自己的提款機》|為投資新手打好基本功

《原子習慣》|複利效應,讓小習慣造就大不同

《為什麼要睡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