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使用川流音乐(Spotify)的体验

DuncanLau
·
(修改过)
·
IPFS
·
今时今日听音乐,大概使用网上程式,对于自己这一辈由黑胶、卡带,CD,mp3一路走过来的人,记下一点体验和比较。 (长文,超过三千字。)
川流音乐

Photo by Sara Kurfeß on Unsplash

其实,自己在网上听音乐已有相当日子,未有iTunes,iPod之前,当然更未有Apple Music和Spotify这些服务,不过,当时只是兼顾的形式,在工作时,用浏览器连接如last.fm这种网站,播放一些作为背景音乐吧了。这些网站并不容许你选播某一首歌,你只能键入几个你喜欢的歌手或乐队的名字,它便会替你选择一些类近的音乐,可以说,它像一个音乐电台,一个播大多数你喜欢的歌的电台。

其余时间,上下班路上,我曾用卡式Walkman,MD Walkman,也用过一些早期的mp3播放器。回到家里,当然用音响器材听黑胶和CD,感觉和享受是截然不同的。 mp3档案出现时,我曾抱观望态度,但很快被感染,特别加上档案分享软件,如那些Napster,Kazaa, WinMX, Limewire等,可以连接全球用家,可以搜寻某一首歌,某一个乐手的作品,简直就是梦寐以求的音乐发烧友天堂。

苹果音乐标志的多年来变化。

但另一方面,这些都是「冇王管」的环境下,质素参差。当时最多使用的128 bit的压缩技术,再高档一点,那些档案可能太大,对某些人来说,下载费时,不少人仍在以电话连线!某些歌曲只用96 bit,效果更差。但最大的失望,应该是资料错误,当以为找到一首相当罕见的歌曲,打开来听才知道是另一回事,甚至不知就里,将一首不知名的歌当宝!

唱片业界非常头痛,一味指责侵权行为,又贬低mp3的质素,但非法下载活动没有减少,最后诉诸法律行动,要取谛档案分享的程式。另一边,市场已出现mp3播放器,而苹果iPod在2001年的出现,可容纳一千首歌的卖点,几乎是宣布mp3的时代已经来临,只是市场上合法购买的渠道仍狭窄。直至2003年,苹果推出iTunes Store,会员可以直接购买下载音乐,同年尾,更推出视窗版,于是连PC用家亦可使用iTunes这个程式,一样可以直接购买下载音乐,自己应该是在他们推出那个旋转走马灯般的封套展示后,加入行列。

至此,mp3可算是被规范化,在苹果店上买的歌曲,基本上都有详细资料,唱片封套,作曲填词人等,不过当时他们用的格式是m4p,表示是购买版(purchased),只能在自己的电脑和iPod聆听,而且不能转换成mp3。但如果是由实体CD转化,可以选择mp3格式。而iTunes基本是一个多媒体管理程式,自己起码花了超过一年时间,才将自己的CD全部转化成mp3档案,还要填补没有的资料,下载他们没有的封套,几乎是另一份全职工作!却是废枕忘餐,乐此不疲。

此后,大部分时间听歌都在电脑或iPod上,制造大量歌单playlists,亦有其他的数据,这首歌听了多少次,上一次听是那天之类,当然也可以在iTunes Store浏览各式音乐,只是他只容许十秒的试听。在这个基础上,听mp3已有相当日子。初时购买音乐,必须先下载到自己电脑,如果档案后来出了问题,或者不小心删除了,要重新购买。后来改为可以存放在自己户口内,可以无限下载(但仍必须以自己户口才可以播放),在川流播放成熟之前,用户已可以通过网络,以苹果手机收听自己户口内的歌曲,不过当时流动电话的数据仍然有限,可行但很少人用。

用了Spotify近一年,大致还可以,以下是自己的一些体验。

播放清单(Playlist),一路走来,相信大家都有做自家制的mix tape,因此播放清单便成为更好玩更容易的延续。而一些乐手更会做几个和粉丝分享,很多将自己的作品分门别类,或者在演唱会举行前后,做一个set list。比较有趣的,有些还自选一批影响他作为歌手的歌曲,亦有人分享近期他在听什么音乐,有心的,还定期更新,那才算「识玩」。

虽然好像有整个宇宙的歌曲,但不一定是天长地久,有些歌会突然消失,也许你仍看到它在某专辑之中,甚至你收入某个playlist内,但你不能播放!更甚者,有个别乐手会退出Spotify,你不会再找到他/她们的专辑,可能仍有个别歌曲在一些杂锦专辑内。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Neil Young,我加入Spotify之初,他整个目录作品都在指尖之间,不以为然。突然一天,他宣布退出,就此消失!于是引发我辑录一个翻唱他歌曲的playlist,已经找到七十多首!有兴趣的朋友,可到以下连结收听。

免费户口自然要听广告,一年下来,我觉得广告不算多,很多时是他们自己的广告,争取你成为付费用户。但广告的内容和卖点总是来来去去,没有什么新意,最令我费解的,是经常强调,付费会员可以跳过歌曲(Skip songs),那是一个怎样的概念?那竟然是卖点?我真的百思不得其解,而且,其实没有付费一样可以跳呀跳呢!他们只有声音广告,像收音机电台的广告,但从来只有女声,而且总是娇嗲嗲的,好像和你打情骂俏般,已是什么年代了,还是用这种概念去推销,他们的目标顾客真的是绝大部份是男性?即使如此,难道不会有男性会觉得一把男声更吸引吗?他们的思维方式相当落后!

某程度上,我不太介意广告,有时的确需要一些额外资讯和机会去接触一些新音乐。理论上说数据如此高度掌握,理应知道我的喜好,当时聆听的时间等等,如果可以,不要太重复,在深宵时段不要播十几秒太嘈吵的音乐广告,是不是不可行呢?都说到数据和演算法那么神通广大,如果还可以自动调校音量,因为有些比较旧的专辑的音质略逊,那真是功德无量。

大概是因为全球性,能支持不同言语是最起码,但很多中文(以至韩文日文)无法显示,即使我用中文的乐手名歌名,仍可以找到,但之后很多专辑名歌名通通只有英文(有时是翻译有时是拼音),是美中不足。而收入自设歌单,加上心心成为自己喜爱的歌曲都是基本,我倒希望能够有地方加入自己的评语笔记之类,这才叫真的个人化。

在歌曲资料方面,还算可以,略为简陋,也有些是失实,但我们没法通知他们去改正。某些乐手单位的目录并不全面,如果你不熟悉,大概不会留意某些专辑是不存在Spotify内,但当中上千万首歌,少了一些,大家不会太介意吧。另一方面,我还是无意之中发现了彩蛋,有些专辑和歌曲没有在乐手的总目录中列出来,但原来是有的。我找到好几张Jackson Browne的现场录音专辑,不肯定是否bootleg,都是没正式记录的,我将之放在一个自己的歌单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依下面连结收听。亦找到一张Eagles的七十年代为电台收录的演唱,有Jackson Browne和Linda Ronstadt客串,不过听了几次便算,如果要找,仍可能找到吧。

最后,刚收到我在2022年的使用纪录,一共听了142,864分钟, 104 种类形的音乐(我还不知道有这么多!),25335 首歌(包括重复一听再听的), 5996 个乐手单位。有一点想特别一提,很多歌其实是它自动播放的,有时我选了一张专辑,或者一个播放清单,播放完之后,它会继续自选歌曲播放。我也留意到,它会依我刚播放的音乐种类选歌,于是很多时会重复某几首歌,因此当看到我「听」得到最多的头五首歌时,我是相当狐疑,那不是我有意识的选择,是AI加诸于我的。数据只宜作参考之用,不用太认真。

但川流音乐似乎占据了市场的一大部分,已有取代实体媒介之势,特别是在香港地方,家居空间有限,往昔的音响设备组合早成历史,购置一个较好的蓝牙音箱,已经是退而求其次了。如果你也有Spotify户口,欢迎交流,以下是我的连结。


https://open.spotify.com/user/12164077970?si=fe4697ee0dab4255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DuncanLau岀生及成長於香港,旅居加拿大25年後回流。兩地生活文化的差異與衝擊,一邊是多元文化,一邊是中西匯集,從一邊看過去另一邊,算是多重國際視野。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美食、優惠、禮貌運動

香港美食天堂與地獄

長老級的結他手Steve Ho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