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耕|专题笔记:VAF ╳ AMA・三招习惯力养成心法

閱讀筆耕
·
·
IPFS
·
把「习惯力」应用在内容创作、自媒体经营、社群经营上,有赖于Onsidian 笔记软体的爬梳思绪,特别是那「日记」功能⋯⋯。

是日参与方格子举办的AMA 讲座,讲者是@Neil 。从事科技业,除了做一份正职,也兼顾自媒体经营的创作者⋯⋯笔记整理分享。

远端工作者、软体工程师、自媒体经营(主力是IG,从2019 年开始)、内容创作者(主题是习惯力)、举办Obnsidian 讲座、策展「习惯养成」社群活动。
习惯力养成心法


■ 开始经营自媒体的契机

  • 职涯遇到瓶颈,自觉coding 没办法做一辈子,失去成就感来源。
  • 当时接触到若干YouTube 内容,受到启发,一方面想培养阅读习惯,另一方面也想尝试自媒体领域。
  • 以前觉得阅读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只看与coding 有关的书;后来,养成阅读习惯后,喜好涉略「自我成长」的书籍居多
  • 刚开始,都是跟着YouTube 上的说书频道走。被《惊人的习惯力》震撼到,决定亲身实践,从微小做起。


■ 自我成长系统的应用

  • 推荐书单1《惊人的习惯力》:从微小做起。
  • 推荐书单2《弹性习惯》:把微小习惯当成「安全网」确保每天都能达标,提升自信心。

💡 thinking
可不能能漏掉《
原子习惯》呢!集大成。



■ 创作灵感发想

  • 从书籍、从职场上的体会、从散步中
  • 靠「自问自答」方式得到结论,再去做相关创作。
📌 大家应该能体会,平常很容易被「生存模式」这件事情绑住。

📌 职场上的压力与恐惧,占据在脑袋里,这对创作上的伤害很大,没办法去觉察、体会生活上的一些事物。


■ 创作灵感纪录

  • 给自己留一段「空白」时间去做反思,然后再去做阅听,从中激发灵感。
  • 习惯用笔记软体Obsidian 来做纪录(文末详谈)。
  • 承上,没打算纪录这件事看待成知识管理,这太严肃。而是改以「日记」做为出发点,将其内容逐步协调于生活/工作上。
📌 内容创作的灵感,跟你的「利基市场」大有关系。

📌善用「设定单元」这个框架,帮助自己灵感聚焦与整理,协助整理生活中的素材。

举例:从喝咖啡一事,想到「为什么每天都买咖啡」的行为,进而去拆解、去分析这个习惯。

  • IG 上观察1:受众比较喜欢看「贴近生活」的文本,因此阅读后,咀嚼出来的内容,要设法跟「自身经验、体会」产生共鸣。
  • IG 上观察2:充实懒人包、丰富干货文的受欢迎程度,比较退潮了。


■ 内容制作、行销的策略

  • 平常时,以最近看过的书籍、或生活中有什么体悟去发想。
  • 有特定目的时,会制定一套行销策略。

举例:之前为了办Obsidian 讲座,想要先涨粉(行销漏斗的关系,得先扩大受众基数),因而发想出一个与讲座主题契合的「讨论斜杠」贴文,让大家索取懒人包,之后再搭配一波硬行销。

📌 关于行销这件事,真的要去多尝试,不要先入为主预设为抗拒

📌 先试试看某一招,若真不喜欢、不适合,之后就不要用了。


■ 内向型人格如何经营社群

  • 本身不是社交型人格,但因为先前受惠(习惯力养成)于社群,很想回馈给大家一些东西,取之于社群那就用之于社群吧!
  • 经验分享1:媒介上舍弃了Zoom 会议,改采LINE 群组,因为「匿名性」的关系。
  • 经验分享2:第一次筹办早鸟打卡活动,一开始只规定大家在群组说「早安」就完事,这样好尬;被逼得只好做自我突破,即是策划大安森林公园晨跑,但又怕跑完就散会很干⋯⋯最后,干脆询问大家要不要顺便聚餐?
  • 经验分享3:第二次筹办早鸟打卡活动,有了经验,知道自己办线下活动是弱项。这次回归线上,为了保持连续30 天的新鲜感,设计每天都有不同的小任务。


■ IG 上的UGC 活动

  • 使用者共创(UGC, User Generated Content)。
  • 首要之务是顾好版面

举例:限时动态的模板,设计上必须要好看,这样受众才有想要转发的动力。



不同平台的规划策略

  • Podcast:一内容多平台使用。

之前遇到「生存模式」的问题,停更两个多月。

发现自己即使没有创作,还是会写日记。于是开始思索,那能不能把平常想法跟创作主题做连结,让日记化为「讲稿」 ⋯⋯后来想到使用Podcast 定位为创作内容的最初版本,之后再好好地写成一篇文章、以可以变成多篇IG 贴文,还可以变成电子报呢!

📌 内容循环,节省创作精力,比较效率也适合自己(有正职)的步调。
  • Blog:拓展电子报名单,深化(电子邮件)与读者互动。
  • IG:自己最重视的主力。
📌 每个平台的定位都要想清楚。

📌每个平台都有它的「机制」存在,去观察它、去掌握它,这很重要。


■ 创作与收入

  • 最初想做线上课程,后来先以「办讲座」来试试水温。
  • 主要是想要「多方验证」看看创作带来收入的可行性
📌 全职创作者很贴近创业。

📌 若决定要投入,务必做好这些准备:市场调查、紧急预备金、能不能有「多元」的收入源(若只有「单一」收入源,某方面还是和上班族很像)?如何实现获利模式?


■ 三招习惯力养成心法

  • 大家常常关注成功人士,他养成某个习惯、他很自律,他是时间管理高手。
  • 自律跟成功不见得有必然关系,是世俗帮它贴上了标签。

例如:早起仪式→ 早起后做了什么事,这是关键点→ 一天更有效率更容易达到目标→ 离成功的距离更近一步。

  • 那些成功人士的习惯,就「短期」来说,是真的管用。不过把时间尺度拉长,就很容易放弃,失败收场。

  • 后来看了一些与「神经系统」有关的书籍,症结点可能在于,人一天当中历经不同的阶段,身体也有不同的「状态」,这会影响习惯养成
❶ 因此,把一天切不同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状态,来培养你可以养成不同类型习惯,就比较容易维持住。
  • 第一阶段⏰ 起床后前8 小时比较专注,了解这个特征,去做一些「高门槛、高阻力」的行为模式。
  • 第二阶段⏰ 起床之后的9 到15 小时,体内多巴安下降,处在放松状态,养成一些「低门槛、低阻力」的习惯,例如身心灵、冥想、瑜伽、日记、阅读⋯⋯比较没有负担;或是拿来加强「已经稍有雏形」的习惯,帮助巩固。
  • 第三阶段⏰ 不宜接触太多人造光、不宜吃宵夜,因为会影响睡眠品质。这时不太适合养成「耗费精力」的习惯,此时需要的是深层睡眠。
  • 以上是书中通则,不排除有因人而异的情况。

❷ 微小行动法,要多微小呢?
  • 每个人都不是从「零」开始养成习惯,先看这个习惯对自己难度有多高。
  • 秘诀是把「微小」拟定到可笑的程度

举例:只看一页书,多半都会超标的,用意是达成自己的一个小小里程碑。

❸ 程序记忆法
  • 在脑海里情境模拟,每个步骤愈细节、具体愈好
  • 大脑会对这特定情境、特定顺序产生印象,利用此特性,让大脑做好「预先排演」准备,会提高做这件事(习惯)的机率。


喜欢Obsidian 哪些特色

  • 保持专注1:离线不连网。
  • 保持专注2:很多开源插件,但藏在后台,不会干扰视觉。
  • 内建日记功能,协助自己状态启动。
📌 向自己诚实,叙述整件事的前因后果,成为有效的自我对话,对于执行某件事很有帮助。

📌 后来把「晨间随笔」改成适合自己步调的「创作日记」,不一定要押在大清早撰写⋯⋯让写下的内容,可与工作结合在一起使用。
  • 支援markdown 语法,轻松建立格式化文件。
  • 双向连结:管理专案时好用。


阅读笔耕的签名档
🌱 加入中书神经系统围炉👇
专题#写作的反思#炉内真心话连载中。
🌱 我在其它平台出没👇
FacbookTwitterLiker SocialMattersMediumvocus
🌱 我的教学文与邀请连结👇
注册noise.cash一起成为「噪咖」体验社交金融
注册Presearch一举三得的search to earn 使用心得
注册MEXC抹茶交易所走跳,兑现OSMO 与撸羊毛
注册Potato从Potato Media 学到三件事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閱讀筆耕從 2020 年 8 月開始寫字 https://linktr.ee/penfarming 金融職人|文案編輯|雜食性閱讀者|Heptabase 愛用者 🌐 區塊鏈教育平台【鏈習生】團隊成員 🗞️ 電子報【創作者經濟IMO】主編 👤 臉書專頁【閱讀筆耕】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IMO 人物誌|說書摩天輪 Q3 場次二:譯者即叛徒、好好說話

創作者經濟 IMO 📣 週報 #66|紀念賈伯斯逝世 13 週年:100 條思考精華

閱讀筆耕|HBO 紀錄片稱比特幣創造者「中本聰」是 Peter Todd,他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