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哲學和宗教

李四
·
·
IPFS
·

過去兩百年間,先有尼采試圖用哲學埋葬宗教,後有霍金試圖以科學埋葬哲學。誠然,現代科學自誕生以來,蠶食了過去屬於宗教和哲學的許多地盤,可後者喪失的只是外圍陣地,其中心大本營並沒有受到明顯衝擊。在可預見的將來,科學、哲學和宗教將繼續在人類生活的不同面向各自擔負重要責任,它們之間與其說是你死我活的競爭勢態,不如說是一個都不能少的互補關係。

為什麼這麼說?

我們對於世界的認識分為兩類,一類是關於事實的(也叫實然問題):過去發生了什麼?現在正在發生什麼?極大的宇宙是什麼樣子?極小的量子是什麼樣子?物質之間是如何轉化的?人類意識是神的創造還是進化的結果……這些都是關於事實的提問。

另一類是關於是非的(也叫應然問題):人生的目的是什麼?所有國家都應該實行民主制度嗎?應該為了救五個人而殺掉一個無辜的人嗎?折磨一個惡貫滿盈的人是道德的嗎?

宗教和哲學曾經長久地包攬了對第一類問題的思考,它們幾千、幾萬年的壟斷被後起的科學迅速打破。愛因斯坦和科爾的發現,即使今天看來也是那麼激動人心。同樣是人類心智的結晶,相對論和量子理論的優美和神奇,遠遠超過任何宗教典籍乃至哲學結論。物理學家有充分的理由為自己感到自豪,由此生出“真理盡在我手”的澎湃心情,實是自然的心理。

對於霍金“哲學已死”宣言的批評在於,上述第二類問題是現階段的科學無法觸及的。除非科學能夠證實神的存在,並從神那裡獲得人生至高的意義,也就是說,除非科學能夠證實應然問題其實約同於實然問題,那麼它是沒有能力為人類道德準則提供建議的。後個領域便是哲學與宗教的大本營所在。

而在哲學與宗教之間又存在明顯的分工。當代哲學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它完全包容科學的發現,並以科學結論為基準向外發散到應然領域;當代宗教則建立在歷史的基礎上,它重視自身的延續性,其道德倫理的訓誡始終圍繞典籍展開。哲學思考能夠幫助我們透徹地理解人生,可其中最深刻的挑戰在於,在一個無神的世界中,如何定義好人?我們又為什麼要做一個好人?現在很多人提倡自由平等是人不可或缺的權利,可這種自由平等精神的源頭,不也脫胎於基督信仰嗎?即使睿智雄辯如美國國父,在企圖說明人的權利時,不也無力提供思辨上的證明嗎?到頭來,不管是自由民主還是社會主義,乃至無神論本身,在當代的實踐中都染上了許多宗教的特質,西方的政治正確,身邊的不容妄議,都是如此。

所以,在宗教和哲學之間,後者是屬於少部分同時具有理性精神和自製力的人的,前者才是屬於大眾的。在理想情況下,通過恰當的教育,人們可以通過哲學思考而建立良好道德觀念,可是一來現在的資源分配遠不能為所有人提供良好的教育,二來即使獲得性不成問題,還有相當多的人理性精神孱弱,天生缺乏理解深奧問題的能力,又有很多人即使能夠理解科學、思考哲學,可他們得出的結論就是弱肉強食,就是要在有可能的情況下盡量剝削他人,我們又該如何反駁呢?為什麼一個貧苦的蘇格拉底比一個快樂的無知者更能活出人生的意義呢?人天生就有相信靈魂存在的傾向,我又有什麼立場將其證偽,進而剝奪一個虔誠而又平靜的信徒在這方面的依託呢?我很想證明詩意地生活好過肆意地生活,可我幾乎十分肯定,這最多只能獲得一小部分人內心真正的認同。 (從這個角度來說,霍金宣言確有他的道理---哲學家不管如何努力,都只能對第二類問題給出建構的理解。科學無法為第二類問題提供確切的答案,哲學同樣沒有這個能力。從超離的角度來講,萬物芻狗,不講道德隨心而為也沒有什麼不對。尋找應然問題的答案本就是mission impossible。科學能夠為第一類問題提供真相,這已經足夠它成為所有智識活動中唯一的王者。)

誠然,現代的宗教存在許多嚴重問題,不管是層出不窮的性侵事件還是滋生其上的恐怖襲擊,都是必須切除的毒瘤。但宗教對於人類精神的慰藉功能,對於大眾道德的指引功能,卻是哲學和科學在現階段無法替代的。在可預見的未來,三者一定會長期並存,我個人更十分希望它們能夠發展出良好的合作關係。

CC BY-NC-ND 2.0 授權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