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读不食子|走出「迷雾」滋养自己的童年创伤
【这篇文章不仅仅希望讨论童年创伤、育儿及成长教育,也希望给在relationship中挣扎的任何人看清迷雾的机会】
Corey给我的启发
大概几个星期以前,Janet Lansberry在播客中请来Elisabeth Corey做了一期节目,叫做Getting Real With How We Feel ,专门讲给需要面对童年创伤的家长们听。嘉宾Elisabeth Corey自己在童年的时期经历了非常残忍的对待,包括但不限于人口贩卖、虐待、忽视等等⋯⋯长期在童年经受虐待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多会伴有复杂性创伤后遗症(CPTSD),Corey也不例外。为了在虐待中生存下来,儿童往往会将自己的表达和感受完全关闭,或者麻木自我从而让自己无法感受到痛苦,这样才能继续生存下去。这种麻木后的感受并不是就不存在了,相反,它们依旧被我们的身体当作记忆储存着。 Corey是直到自己有了小孩之后,小孩哭的时候她才意识到,小孩的很多反应让她感受到应激(triggered),让她瞬间想起自己童年被虐待的情形。此时,正确地给予孩子回应是很难的,但幸运的是,正是这样的经历让Corey开始向内探索,开始探求自己曾经的童年创伤,并在育儿中一边疗愈自己的童年创伤,一边将这变成自己的passion,来帮助同样背负着童年创伤的父母们如何去面对,如何育儿。
我当时听Corey说的时候,似懂非懂,因为她并没有特别举例说明哪种孩子们的行为会应激到她,再者,我也总在想,什么样的童年会要经历人口贩卖啊,就没有深究。可是,今天的一件事让我再次想起Corey在播客中的话。事情很简单,就是宝贝的午觉睡很晚,所以起来已经晚上7点半了。从起床开始,宝贝就一直在哭嚎,就是没有眼泪嚎叫的那种,声音持续时间很长,在吃饱喝足以后也没有改观。这个哭嚎的声音很特别,我一听就浑身感觉不舒服,立即有一种想要向他大吼的冲动。说是冲动,真的是冲动,就在嗓子眼,马上要喊出来。因为这声音简直让我坐立难安。忽然,我的脑海中出现了我妈的声音,是在冲着我怒吼,「哭什么哭,嚎什么嚎!」跟我想要吼宝贝的话一字不差,如出一辙。我按捺着这冲动,明白了原来是宝贝的哭嚎声因为跟我小时候一样(小孩都差不多有过这样的哭嚎),所以trigger了我尘封的记忆,其实,我的身体和头脑一直记得我母亲是怎样对待我的,只不过在几十年的指鹿为马中被埋的越来越深罢了。我想起了Corey说的,原来就是这种感受。我不知道怎么回应,有三种情感涌入——害怕(Fear)、愤怒(Anger)、悲伤(Sadness )。我知道这是因为我在体会自己童年时的感受了。 (🫂童年的我。)我尝试心理医生给我支的招——跟宝贝玩跺脚的游戏(其实是寻找方法把情绪释放出去)对我倒是凑效了,宝贝没怎么理我😂之后,我又尝试了记日记,有所帮助,但是trigger实在很大,我依旧坐立难安。
我不想让自己的创伤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传到宝贝的身上,作为母亲,我要做的是保护自己的孩子。我知道我的父母没有做到这一点,但是我可以。因为没有耳濡目染过怎样保护自己的孩子,在育儿过程中就已经感觉到力不从心,母亲的消极影响依旧很powerful,总是折腾着我的头脑和感受,不过,我所庆幸的是,通过我自己的努力,我已经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在情绪上受到困扰的原因并尝试寻找方法疏导情绪(因为我知道想让宝宝闭嘴不发出那样的声音是我自己不想面对那声音激起的童年创伤感受,我不想去感受)。我能够在更多的时间里练习。另外,我想重复四句话,这也是我在即将介绍的这本书中觉得无比重要的信息——
I WAS NOT going to let what happened to me end my life. I WAS NOT going to let what happened to me ruin my life. I WAS going to take what happened to me and use it towards my highest and greatest good. I WAS going to take what happened to me and use it towards my highest and greatest good and highest and greatest good for others.
走出「FOG」,才能「虎读不食子」
这本书,题目叫做「走出迷雾」,作者Dana Morningnstar。为什么是「FOG」呢,这个我之前的一篇书评中有提到过, FOG是Fear(恐惧)、Obligation(人情债的责任)、Guilt(负罪感)的合写。 FOG是任何情感勒索、情绪操控大师最喜欢玩的招数。通过恐惧、人与人之间的义务、负罪感而将一个长期被情感勒索的受害人持续控制起来一直屡试不爽。身处其中的受害人多会感到迷惑,仿佛身处迷雾之中,就是感觉不对,但是因为操控者总会成功将矛头指向受害人,受害人才会迷惑,长期以为是自己的错。
Dana的这本书就是告诉处于这种「关系」中的受害者怎样识破伎俩,走出迷雾。这其中的「关系」包括但不限于亲密的男女关系,也可以是父母跟子女的关系、工作关系等等。 Dana强调,特别是童年受到虐待的人,会在成年误以为情感或言语虐待就等同于爱,因为这是儿时成长中所熟悉的画面。熟悉感是很难从个人经历中将其影响降下来的事情。
书中讲到斯德哥尔摩症和trauma bond,很多人受尽父母的凌辱却不忍离开,Dana和众多心理学医生都将此归为「可怕的希望」,施虐者知道只要受害者心怀希望,哪怕是一点点能够终究变好的希望,他们就可以继续施虐下去。
斯德哥尔摩症是在斯德哥尔摩的一次银行抢劫劫持人质时候研究人员发现的症状。劫匪劫持了人质,告诉人质们「我要把你们都杀死,不过在杀死你们之前,我会让你们一醉方休,这样也死得痛快些。」就这么一句话「足够」让人质获救后接受采访时替劫匪说话「劫匪是很善良的,他为了不让我们死得痛苦,承诺让我们喝醉再杀了我们。」研究人员发现,这症状跟很多被囚禁的获救人员的症状类似,都想尽一切办法来为施害者辩解。这也让受害人很难离开施害者的魔掌。
在这样的原生家庭模式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很多分不清什么样的行为已经构成了虐待,因为为了生存下去,儿时的他们早就把虐待逻辑自洽成了「为我好」,也算是大脑保护我们的一种方式。因此,Dana在书中指出的针对什么样的行为是虐待很重要。这个定义并不是心理学或者哪里的官方定义,但直白地说出了精髓——
Abusive behaviour is any behaviour that is designed to get and keep power and control over someone. 59
虐待行为有7个类型:言语、情感、心理、精神、性、财务及身体虐待。很多那些所谓的「不留伤痕」的虐待行为其实更可怖的驻在我们心里、脑海里,因为说不清道不明也没有身体上的证据,才更具有杀伤性。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好多人,面对原生家庭的虐待行为第一想法都是「这是虐待吗?」好像只要头上有屋顶,腹中有饭食就怎么都不算是虐待了。
控制受害者的办法还有一个,就是「 inappropriate guilt 」,意思是当你没有做错任何事的时候,如果也感受到有负罪感,那就要反思一下是不是被操控了。常常,受害者们被这种负罪感牢牢困住,无法脱身,无论是因为施害者是家庭成员、年迈父母还是怎样,受害者觉得自己虽然受到情感虐待,但依旧有义务照拂他们,当然,这一点一定是被施虐者利用的,他们最依赖的就是受害者的同理心、共情心,这样在他们不改变的情况下一再做出虐待的行为。
虐待就是虐待,toxic就是toxic,如果没有从自己的行为上有所改变,受害者应该在有条件时远离,无条件时就划清边界。这,都是为了自己的疗伤。
如果自己内心的伤痛没有得到关注和滋养,面对triggering的事件、行为,我们是很难做出好的回应的。
瓜子脸的痛
都说在自恋型人格特征父母阴影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是death by a thousand paper cut,其实我看来是说得太轻描淡写了,应该是凌迟!每一句凌辱看似不大的事,不过是在皮肤上割下的一道,日积月累几十年下来,你遍体鳞伤,体无完肤,谈何「完整的自我」啊!
我怀孕晚期肚子非常大,没有办法平躺着睡觉,才发现原来自己在侧卧的时候是无法入睡的。几次反覆下来,记起儿时母亲对我恶狠狠的怒吼。后来宝贝出生,也是喜欢睡觉的小家伙,我才发现,小宝宝们长大些也喜欢侧卧睡觉,母亲对我儿时的怒吼也越来越清晰——我小时候很喜欢侧着睡觉,每次侧着睡下,母亲看到了都会过来叫喊「又侧着睡,把你那脸都睡成刀条脸了!平躺着睡!」我就在这样一次次的怒吼下不再能够侧着睡觉,只能平躺入睡。
母亲不喜欢瓜子脸的我,她喜欢大饼脸,她在我面前夸表弟是「大饼脸」,让她很喜欢,让我从小觉得自己是丑的、丢人的。为了让我成为大饼脸,自然我的睡姿是不对的。现在,看着自己面前睡觉的宝贝,忽然我的身体好像再次经历了那些怒吼,在尝试着告诉我,你是因为什么原因而不能侧卧入睡的。这种realization的感觉非常不好,很憋屈,似乎是身体被困在了几十年前的一个场景中,出不来,等到自己能够转念去想当时并不是自己不对的时候,才知道已经过了几十年了。
后来反思,之前的例子也是,我为什么desperately想让嚎叫的宝贝闭嘴?我在reject什么?其实,我在reject那个受伤的小我,她依旧在我的心中等待着那份她期待已久的来自父母的爱。这份爱现在我可以给回她,只是永远弥补不了缺失、失能的父母。我不想因为自己不想经历受伤的我就让宝贝闭嘴。我发现,如果我放下手里在做的事情,立即迎向宝贝,跟他玩一会儿,他会好一点☺️我也会变得好起来。因为我看到自己行为的改观,能够用自己成熟的面对来消解强加在我身上的创伤,也不让这样的创伤代代相传。
Dana的一句话我很喜欢,她说「 Life is not about fairness, life is about growth. 」人生从来都不是公平的,人生关乎成长。我以前认为人生是公平的,那么你所受到的虐待就一定有你的错在先。这本就是错的。
在育儿过程中,没有一帆风顺,我是在跟他一起再长大一次。我能够在成长中反思、滋养自己、疗愈,相反,abuser只会去找下一个target。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讀者送我情❤️❤️❤️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