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It's my duty 到“最後一代”

Lola
·
·
IPFS
·
從過去那種永恆的一去不復返的青年狀態,退回到三五歲的孩童時期,不惜以自刎的方式來懲罰“令他傷心的大人”。幾千年來如此,幾千年來都是哪吒自刎。

“你要是不走,會受到行政處罰,要影響你的三代!”

“這是我們最後一代,謝謝!”

這段對話在互聯網上引起爆炸式的共鳴,像一句口號,四處掀起驚濤駭浪。我最初還沒看過那個對峙的視頻,也大概能夠想像出具體的畫面,一個年輕人憤怒反對最近的防疫舉措,最後還要加上一句得體的“謝謝”。

然後被引發共鳴的每個人心中已經憋悶了好久,一連幾個月,或者三年,十多二十年的一口氣,終於藉這句話發洩了出來,所以才會有“時代最強音”、“震耳發聵”、“這個時代最好的天然的戲劇作品”等一系列的描述吧。但是順著標籤一路找到它,不免覺得頭重腳輕,那些像花邊一樣圍攏它的東西也顯得可恥。

“最後一代”得到太多褒獎了,我不喜歡這種“感動”,甚至到了厭煩的地步,彷彿有種年輕人提前衰老或者已然僵死的感覺。

前幾天過五四,我說中國沒有青年,只到這裡就應驗了。中國人從1989年“去天安門廣場,這是我責任”,那種永恆的一去不復返的青年狀態,退回到了三五歲的孩童時期,不惜以自刎的方式來懲罰“令他傷心的大人”。幾千年來如此,幾千年來都是被逼到退無可退,最終只能以哪吒自刎收場。

有一條微博是反駁他人說外國人無法理解“這是我們的最後一代”裡的情緒,認為不應如此,並以《Walking Dead》中的主人公懷孕後反复討論的話題來舉例,“我們究竟應不應該把孩子帶到這樣一個絕望的世界上來”。他認為“最後一代”是抗議,也是“愛與責任,個體有能力為自己做決定,去愛護自己所創造的,面向自身和未來”。

令我感到奇怪的是,都開始反駁“哪吒自刎”敘事,提出一種自認為是更加現代化、更自由的觀點了,怎麼還要繼續褒獎這句話。兩邊都反复褒獎,說是哪吒自刎的也褒獎,說是責任的也褒獎,這個故事就只能在這裡收場了嗎,因為這就是“時代最強音”?

外國人當然無法理解這種情緒了,誰能想像一個國家的人民選擇對抗自己政府的方式,就是氣急敗壞地喊出一句自我詛咒式的口號,我們不生孩子了,“這是我們最後一代!”

我也不知道《Walking Dead》裡的女主角最終是否生下了自己的孩子,但我認為劇中那個討論——關於“我們究竟應不應該把孩子帶到這樣一個絕望的世界上來”,即便是脫離了我們現在聚焦的這個比較“狹窄”的問題也仍然可以被談論,所得到的答案也不會是“認為什麼正確就去做什麼”。

很多人分享的那張電影劇照,是1984年上映的電影《譚嗣同》。影片中,譚嗣同對妻子說,國家已經昏暗不堪,現在生一個孩子,就是多生一個奴隸,生活在專制的黑暗中,還不如不生下來。這是更加偏向於文學的表達,而且從大家的反應來看,我們被引燃的,也更像是一種“觀看”文學式的感動。

我們反對奧威爾的《1984》在豆瓣被關閉評論,在互聯網上附和著喊出“這是我們最後一代”,以鼠標驅趕電腦屏幕上的蒼蠅,而現實中的自己呢,肉身被困,39歲還要被志願者逼著回到母親的懷抱。 (湖北39歲的章某為逃避家人的逼婚,流浪東莞與家人斷絕往來十四年,近日有志願者發現章某,確認身份後通知母親,經過四天的搜尋、哭勸,章某最終決定和母親回家)

如果可以更加寬泛地去理解這個問題,即是否應該把孩子帶到這樣一個絕望的世界上來,我想以薩利魯尼在《美麗的世界,你在哪裡》讓Alice 寫給Eileen 的信來回答:

“我們這個年紀的人,過去結婚生子、談戀愛,現在每個人三十歲都是單身,和從未見過的室友住在一起。傳統的婚姻顯然不符合目的,幾乎無處不在以這樣或那樣的失敗告終,但至少它是一種努力,而不是一種對生命可能性的可悲的、毫無結果的止贖。當然,如果我們都保持獨處,實行獨身主義,並小心地管理我們的個人界限,許多問題將得以避免。但似乎,我們也將幾乎沒有留下任何東西,讓生命有價值。我想你會說,以前的相處方式是錯的。是的!我們不想重蹈舊覆轍——我們沒有。但當我們拆除了禁錮我們的東西時,我們又有什麼想法來取代它呢?我不為強制性的異性一夫一妻制辯護,只說這至少是一種做事的方式,一種看透人生的方式。我們現在有什麼?反而?沒什麼。我們恨人們犯錯,遠甚於愛他們做好事。因此,最簡單的生活方式就是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說,也不愛任何人。”
(機翻的,請見諒)

我反駁“這是我們最後一代”並不算什麼責任、不值得如此褒獎(平常看待就好了),絕不是在說生了孩子就是付出責任了,只不過在此之前也應該想一想,我們現在到底還有什麼。

一些文學式的場景在現實中誕生了,《1984》不再需要到豆瓣上、到書裡去評價,因為我們已經有更粗暴的現實。哪吒自刎、最後一代,我們要實現的那些個人英雄主義,也不再需要通過幻想了。

CC BY-NC-ND 2.0 授權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

logbook icon
Lola来自边疆地区的年轻人。现居东京,委托请联系: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dcriKYUWR_BBA-61lNIQnLkcWDLYIlmWAFNbO3Tzx8KmJtJg/viewform
  • 來自作者
  • 相關推薦

吃塑料的人

东京塔是我的金阁寺

瑞士卷与赛博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