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对自我负责成为自己的老师
「年满21就不再是孤儿就是你对你的人生负起全责」
「人生成就与年龄无关,健康、事业也都没有速成法」
-
- 不要急着帮孩子完成,让他自己来
因为怕麻烦或是已预知降临的亲子冲突
在错误与失败中累积,倘若没有练习的机会,哪有可能会学好呢
让孩子处理属于自己的事情,学会对自我负责
放手让孩子拥有全面性思考,能练习考虑地更加周密,思维的广度能延伸到所做决定的后续,连带为自己应该担起的责任,产生自觉,更能锻炼为自我负责的能力。
你就是你,是自己的责任
跟自己比,不是做给老师看、做给家长看,做给谁看
不推托、不找借口、不抱怨
- 跳脱「爸妈说,孩子听」框架
用协助者的角色看待,非监督者的角色去判断,那心境与态度会大大的不同,因为父母会知道孩子需要时间、需要心甘情愿、需要建立情感
1.不要批评孩子的行为,而是要说出心中感觉
2.建立孩子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3.如果孩子还是不敢,立刻转移焦点,切勿让焦点持续在孩子行为上,以后在试就好
跳脱「爸妈说,孩子听」框架,多以好奇的客观提问,让他自己试着描述出当时的情境
因为孩子的表达能力会因为练习而增强
- 对话最重要的是对彼此的尊重,放下权威
身为父母的我们,教养的当下,时常会有【这么说是为了你好】的盲点,而不经意地忽略孩子的感受。
(在帮助青年的过程中,有时候会说这样是为了你好,不经意忽略掉青年的感受)
所以,为了能让彼此的对话,持续又良好的品质,我经常或保持自觉,发现到可能需要调整的地方,都会主动关心孩子听到的感受
(像拼乓球来回拍打)
心有三层结构,最外面一层是保护层,中间一层是伤痛层,深处一层是真我层
我们都期待与他人建立互爱的关系,体验爱人与被爱的感受。
透过连结与温度,让伤痛层与保护层越来越少、越来越薄,孩子也才能够了解真实的自我
他的真我被看到、被呵护、保护层消失,伤痛才会抚平,亲子的连结才会更加紧密
如果有连结到内心需求所渴望的触动,他的真我被看到、被呵护,保护层消失,伤痛曾会抚平,亲子间的安全堡垒越稳固,表示保护层出现的机会也就越少,于是他与他与外面世界的互动,才会更加踏实与真诚。
需要先感受到被爱,才能拥有爱人的能力
- 为自己说的话负责
「我这个人喔,说话就是这么直,如果讲了有什么伤到你的话,请不要介意,不是针对你。」
其实,这句话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请不要把「直白」误认为「直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说出来的话负责,从自己嘴里讲出来的一字一句,是否有顾虑到他人的感受。
- 当学习是为了工作,被赋予了动机
用礼物与孩子交易成绩的父母并不少。因为只要功课好,就能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孩子被赋予了动机。对【必须用功的理由】感到混淆。 (而是要知道更多,将来不用靠别人,你会有更多选择会更自由)
不应该只是教导出很会赚钱的孩子,还要让孩子学会从中得到幸福的方法。
自信这种美妙的感觉,什么时候会出现呢?
-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
- 做自己擅长的事情的时候
- 与他人比较时,表现出色的时候
- 得到赞美和表扬的时候
- 优质对话,抓住机会、耐心的把对话完成
如果平常和孩子的对话都是命令句、起始句,那他从来没有被允许他有自己的想法
等到要写的时候会害怕不敢尝试,写出来的是流水帐或是样板文章
说→读→听→写→作,前面没发生后面也不会发生
说:说明白说清楚有次序的说
写:识字
作:作文能力、逻辑幻想
写之前,你要先读
读各类书
抽象的思考需要有大量的文字
先找有兴趣的,如韩国舞团、运动相关的杂志新闻,让孩子看
让孩子想、回应、思考
不只听大人讲而是要「对话」,一来一往的讲
像是说:「这本书妈妈看完了我觉得⋯我不喜欢...那你觉得呢」
讲在练习、分享,透过前面的练习,能加速写出日记或心得
培养「持续阅读」的兴趣
(有些事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看到希望)
练习写作
如果说看完电影要写5000字心得,会扼杀他的兴趣
以学校活动来说,改编剧本的教学活动
他是要分享书,他要说出来,那基本对书的内容就要有点熟悉
如果看完书或电影,马上测验那目的性会太重
(就像毕业马上赚钱那目的性太重)
(小结)
对初学或接触新资讯来说就像小朋友第一次学东西一样,或许你不知不觉就学会的东西,在当初也是辛苦走来。可参考童书、绘本针对小学生设计的,图文并茂但又字字精辟
对大人来说很快就看完了,对自学(可参考我自学的文章)很有帮助,精进兴趣也是个好方法。
面对资讯量爆炸的时代,学习力比经验更重要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