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客家话,能否等到光荣冰室的老板?
光荣冰室事件的背景和来龙去脉,不用我多说了,相信大多数人都有所了解,网上也有很多文章可读。近日,从上海移居香港多年的大学讲师黎明,约了几位港漂朋友去光荣冰室尖沙咀店,试试冰室的「不招待操普通话的人士」,并期望和冰室老板对谈。有些人赞赏这群港漂的举动,觉得是为普通话手足仗言,但更多的可能是激起了很多香港人的反感,觉得他们更像是「放蛇」为难店员,因为他们几个人中其实有人会说粤语,包括黎明自己。
我也是大陆移民,来港十多年,粤语仍有乡音,偶尔还会遭到身边朋友嘲讽,但老实说,对于光荣冰室声明不招待普通话人士,却并没有那么大的反感。虽然我母语是客家话,但即使光荣冰室声明不招待客家话人士,我也不会觉得自己受到歧视,毕竟我从未打算用客家话从香港商家那里得到服务。我也知道,说着客家话,不会等到光荣冰室的老板。
香港是多种族聚集地,语言天南地北,而粤语和英语,可以说是香港人口语言的最大公因数,就像大陆方言同样众多,汉语之外甚至还有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大陆推行普通话这种官方语言,本意是为了不同方言的人有一套共通的语言能够沟通(当然共产党推行普通话也有政治目的)。广州人跑到北京,也不可能用广东话去餐厅下单吃饭。
只是多年来,香港人为做大陆游客的生意,只要见到像是大陆客的,就自动转频道到普通话,令很多大陆人有了一种固执的偏见:香港人用普通话招呼大陆客人是必然。其实很多香港人去消费,听到同是香港人的服务员用普通话招呼自己,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其实一个游客也好,移民也好,用当地语言(或较为国际通用的英语),去与当地零售业、服务业人员说话,是不言自明的道理,除非店家特别注明可以用某种语言服务(比如日本很多店家就是这种做法),否则顾客不能要求对方以自己不懂的语言去服务你。可惜香港情况恰好相反,当普通话服务成为了大陆人心中的必然,有些店家不希望这样的时候(无论是出于歧视还是真的没有能力),却需要就此作出特别声明。于是,出现了光荣冰室事件。
我理解很多人会对光荣冰室明言拒绝普通话食客,感到不舒服,包括一些普通话手足。但心里不舒服的手足,也需要明白光荣冰室这种做法的种种原因,包括我上面提到的:香港的店家本来无需任何声明而仅提供粤语及英语服务,但因为普通话已经被很多人视为必然的情况下,才使得店家不得不作出这种有歧视嫌疑的声明。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实香港确有很多从事服务、零售业的人并不懂普通话,连听都有问题,何况很多大陆游客的普通话还未必标准,极多口音。我有个在香港生活多年的北京朋友,我自认为自己的普通话算不错了(有中国国家语委普通话测试证书),但他的京腔普通话说得快了,我也有听不明白的时候。我在香港的餐厅也遇过大陆游客和服务员鸡同鸭讲的情况,最后服务员也失去了耐心。当你要求提供普通话服务的时候,对那些不精通甚至几乎不懂普通话的人,其实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有人说,不是不想讲粤语,是粤语实在难学。但这不是很好的借口,我觉得日语比粤语难学多了,我可不会跑到日本抱怨日本人不用我懂的语言来服务我。嗯,国际通行的英语也不见得易学。
光荣冰室的声明当然有更好一点可以避嫌的写法,比如不说拒绝招待普通话食客,而改为「仅提供粤语及英语服务」——如非要说这样仍算歧视的话,那么印度人、巴基斯坦人、菲律宾人是否也应该要求提供其所属种族的语言服务──这样的确很大爱、很理想,但以现实的操作性来说,就是为难做生意的,为难香港人。事实上,香港法庭是为各种语言提供翻译服务的,但那涉及法律平等的问题,因法庭不提供语言翻译,公义会受损,而一家店家不提供多语言服务,那只是店家的「损失」而已。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