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游记|认识峇峇娘惹文化之旅(上篇)
IPFS
槟城(Penang),又称槟州,以往对这城市的直觉印象除跨海的槟威大桥,不外乎是海边踏浪、沙滩堆沙,以及品尝当地美味,此番久违再访,却有另收获,让人重新了解其历史背景,也惊喜于那多元文化融合后的丰富色彩。
位于乔治市内的「槟城娘惹博物馆」,曾是甲必丹郑景贵先生的官邸,亦是一个多世纪以前,大户人家典型的住宅型式;虽已历经百来年的岁月洗礼,惟经有志之士致力保存,耗时多年后重新装潢与整修,大宅内外至今仍得以留有与那年代相同的样貌,并于200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馆内同时展示超过1仟件古董及收藏,让后世人们也能够一睹当时娘惹文化的生活方式,与传统习俗。
- 峇峇娘惹(Baba Nyonya)
或称土生华人、海峡华人;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后,中国大陆沿海地区人民开始移居东南亚海外,其中即包括马来西亚。当时中国移民(男性)与当地原民(女性)通婚后的后裔,男性称为「峇峇(Baba)」、女性则称为「娘惹(Nyonya)」。 - 娘惹文化<br class="smart">融合传统中国东方文化与当地原民风俗习惯所形成的特殊文化,且因槟城曾为英属殖民地,故其中也融入了部分西(英)式文化,体现出峇峇娘惹在服装、食物、节庆、语言等层面上的多样化及独特性。
- 甲必丹<br class="smart">当时西方国家在所属殖民地所推行的「侨领制度」,「甲必丹」同荷兰语「Kapitein」音译,意为「首领」,与常说的英语「Captain」同源。
注:部分资讯参考及整理自网路资料(维基百科)。
「...啊里面是可以任意照相,站姿坐姿都行,要触摸也可以,但要小心,毕竟这里许多都是古董级的展示品...,大家看这天井的柱子、楼梯的扶手,全都是1894年由苏格兰制作进口...,因为这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整栋building都是Original Structure,墙壁颜色可以置换、室内家具摆设可以异动,但原始结构不能改变...,这是意大利的彩绘玻璃...」
- 厅室;正门上半部采类似「孔洞」的设计,据导览人员解释,系为了让当时居于此处的小姐们得以一探宅外世界的「对外窗口」,在那男尊女卑年代,大户人家女性多数不得任意外出。
- 娱乐室;桌上摆着的是未曾见过的纸牌,也完全不晓得玩法,导览人员只道:"...采用纸牌作为娱乐消遣,箇中原因之一系其不同于麻将,在玩乐时不会发出声响,进而影响在一墙之隔旁,厅室内正商谈的男人们...“。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导览人员再次补述了这一句。
- 天井;在电力设备等不普及的年代,天井作为通风及采光用。
- 饭厅;宅邸主人座位居于正中,餐桌上餐盘、餐具等摆设效仿西方,上方插花下方水果摆盘的布置亦同;两侧壁挂方镜设置巧思,在于能让坐于正中的主人可随时留意楼梯上下进出有谁人,且各楼梯(大楼梯、后楼梯)有其相对应的使用者身份,例如仆人只能使用后楼梯。
- 因槟城曾属英国殖民地,为因应当时许会有洋人于宅邸内洽谈生意,饭厅旁侧的室内配合改装成较为洋化风格的用餐室;而在那鸦片属合法的年代,饭厅另一侧室内则是鸦片房。
- 祠堂;男主人由正门进入,男仆人由侧门进入,女性不得进入祠堂;有门之处必有门槛,门槛只能跨越,不能坐、踩、站,因其表示男主人的「肩膀」。
听着身着娘惹服饰的导览女士娓娓道来馆内的陈列,除耳听之余,也伸手触摸,试着感受这里所留下的历史痕迹与氛围;不晓得以富丽堂皇、精雕细琢等词汇形容此处的装潢与手作工艺是否足矣?当下只想像着,若真能生活在这偌大的宅内,该会有着什么样的体验,是觉生活无虑而自由、抑或只觉约束?
未完待续...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