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看人生|《稳:学会接住自己,为不安人生解套的4堂课》重点整理
IPFS
分析自我状态
应然
一个人之所以用应然的样貌处事,就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同与接纳。
无论是情感或行动,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分裂总令人煎熬。
试图透过追求权力、名望、财富等外在事物(应然),以战胜内心分裂导致的紧张,并不会成功。这样的族群始终没有成为自己内心的主人。
实然
了解实然情绪,不让应然占上风。
- 观察真实的情绪
- 尽量不要粉饰/掩饰情感
- 相信自己(习惯否定自己的人,容易陷入自我怀疑,而对自我状态有所混淆)
- 坦率的接纳自己的感受(讨厌就是讨厌/喜欢就是喜欢)
美国心理学家David Seabury说:「所谓『活得好』,意思是接受如实的人生、如实的自己、如实的结果。抓住机会,做自己能力所及的事,并对结果感到满足。」
而执着于自己所缺少之物的人,潜意识或许存在未解的问题,如果总是与「完美」进行比较,自己永远是输家。
自信、自卑与偏执
自信是对人生的一种信任;优越感和自卑很类似,都源于对自我的难以接纳。
「情绪的稳定度」可用以区分自信及优越感,通常优越感较为不稳定。
美国精神分析师说:「容易陷入偏执的人,多半符合两个条件:1.有自己特别关心的东西。2.能感觉到自己的弱点何在,并认为他很可能会让自己失去现有的一切。」
和重要事物有关的弱点,很可能是不安的源头,进而产生防备心和恐惧。
情感态度
用欲望与恐惧连接起来的关系,比想像中更脆弱。
超越欲望和恐惧,单纯为友谊、爱情付出的人也很强大。珍视情感,直面关系。
阅读看人生|《ROLAND: 我, 和我以外的》也曾提到:人类才不会被恐惧给束缚。
拥有目标但不总是执着于目的
清楚认知健康、知识、金钱,还是名望并不等于「我」。
如果没有得到什么就不安稳,表示「自我」并未确立。
也许这一天既没有为了健康而活,也没有为了金钱而活,却成就了未自己而活的一天。
「毫无收获的一天」看似没有生产性,也是成长所必须的东西。
不需要将所有事情以「用处」衡量,更不需要为从事「看似没有意义的活动」的自己而感到羞愧,就像自己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不需要宣示什么。
认识特殊心态
自我价值感低落
容易因为体弱、失恋、失败而感到痛苦,然后体现于异常的行为。
例如婚姻有问题的夫妻经常以「为了孩子」作为理由,实际上很可能只是自己没有离婚的勇气。
道德特殊主义
对自己人循规蹈矩,对外人却毫不在乎。对内、对外使用的伦理标准不一致。
例如「失格旅人」,出国或者去外地旅行就完全不在乎功德、礼节。
弥赛亚情节(救世主情节)
想救赎他人的情节,多半源自强烈的自卑感,并非真的为了对方(对方也不一定真的需要被拯救),而是想要减少自卑感而已。
例如经常对他人说教、纠缠特定对象,或许有些假道学也是。
章节金句
正视自己的感受,焦躁就能化为稳
未满足的撒娇欲会妨碍人的成熟,而压抑撒娇欲会导致自我意识缺乏
试着接纳自己原本的样子,若过分追求完美的人易得心病
找到合适的目标,才能确立自我
了解弱小的自己,焦躁就能化为稳
抛下恐惧,才能变得自由
任何人都不属于任何人
了解内心的真相,焦躁就能化为稳
爱对了,才能开始新的人生
别透过工作追求威信
不勉强与人交际,焦躁就能化为稳
不要和对方「共生」而失去自我
不勉强自己与他人,是人际关系的基本
你不需要完美无缺
我的其他专页: 方格子/ Potato Media / Facebook /陈稳看人生/尽情书写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