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休止的资讯保卫战— — 读《焚书》

WrightFu
·
·
IPFS
·
档案和历史被消失的风险,一直萦绕着众多的知识份子。

经历过2019 年波澜壮阔的社会运动,香港人越来越意识到,极权为求扭曲、抹去民众对事情的一些记忆,乃至令一些不合己见的资讯无法再流存,是可以多么的无所不用其极。 《苹果》、《立场》等媒体先后关停,多年来保存在伺服器上,已成历史的新闻资料,瞬间便消失于尘土之中。抢救频危的资讯,不经不觉间,成为了网络公民的一种道义上的责任。

故此,当在台湾的媒体网站读到《焚书》这著作的书摘时,就觉得这是一本很能回应当下的书籍,在书店看到其纵影之时,就立马决定入手。

此书十多篇章节,诉说了从远古至今,不同年代的人类,在保存、捍卫资讯时所遇过的种种挑战和历程,不论是自然的天敌、人为的威胁,档案和历史被消失的风险,一直萦绕着众多的知识份子。

在科技仍未有那么发达的年代,资讯档案通常以印刷品的形式去保存,而存放这些印刷品的档案馆、图书馆,始终要占据一些物理空间。除了纸张的氧化侵蚀,到可以预视的水灾、火警等,在战争和动乱仍相对频繁的年代,档案馆和图书馆,也会成为被敌军攻击的目标,而就算馆址没有被催毁,档案落入敌方的手中,也会丧失了本来的公共性。宝贵的历史资料,在战火间,就这样消失殆尽。

书中亦有记载到,一些档案馆的营运方,如何在战火降临的威胁下,争取时间,在不被敌方发现的前提下尽快把资料转移至(相对)安全的地方,再在日后寻找新的地方继续保存。这段拯救档案的历程,面对着各式各样的困难,也看得人有点揪心,而且亦意识到,营运档案馆的机构,及在里面工作的人,或多或少,也要有一些抱负和使命感,才能使出如斯的拼劲,去捍卫历史。

从属政府的档案馆和图书馆,难免脱离不了被政权服务的影子,就算是如英国的National Archives,好些跟香港前途谈判相关的档案,因为种种理由,而迟迟未能公开,香港的档案馆,档案缺失、被销毁的情况就更为严重;而图书馆近年面对政治压力,也把越来越多的书籍下架,或未有购入成为馆藏的意向,跟既有的使命,显得背道而驰。相反,若是由学术机构,或接受捐助的NGO 去经营的档案馆和图书馆,也许可留有多一点点的空间,不带立场地留存最多的历史资料。


科技发展下,昔日众多以印刷品方式保存的历史资料,得以透过数码化,减省了物理储存空间时,也能避免受到天然侵蚀。可是,数码化也需要档案馆和图书馆的营运者,掌握相关技术的应用,也在有意无意间,增加了科技服务提供者对资讯保存的支配作用。

而在数位原生内容越来越多的趋势下,如何好好保存里面的历史资讯,也是一种新的挑战。

一般网站的保存,相对上会简单一些,现时的Internet Archive 乃至新兴的区块链技术,已经为不少网站做了备份,甚或在发布的时候已同时做好拷贝。但面对泛滥的资讯,这项浩翰的工程,还是需要广大网民共同努力,逐点逐点去做。有很多的网站,纵然网址已被记录下来,但因为各种的原因,网站内容仍未有备份下来,网址就已经失效了,一堆珍贵的资讯就这样堕进了黑洞。

另一方面,很多人现时已把Facebook、Twitter、YouTube 等社交媒体,作为唯一的发布平台,一个个人帐户里的帖文和留言互动,也可以构成历史的重要组成部份。书中指出了,现时的科技巨头,掌控着平台上海量的资讯和数据,伴随着的是,比政府更大的权力,把用户在平台上发布的东西,无声无色地彻底移除掉。而平台上的内容,拥有权属于用户本身还是科技巨头,仍然存有争议,搅不好的话,科技巨头还可以去控告设置备份的人士,做了「侵权」的行为。

而资讯泛滥的另一个痛点,是太多细碎的内容,选择去保存哪一些,及如何透过这些细碎的东西整合出稍为完整的历史图像,也是很费劲、且隐藏了种种agenda setting 的一件事。当百科全书的模式,也变成人人都有权增删资讯的维基百科时,就算有编辑在把关,一些有心人把重要但敏感的历史资讯加入条目里,再被有识之士恶意删除,也是经常出现的角力。


书中提到另一个较为有趣的观点,为内容生产者的个人意愿,也会对知识的流传和后续影响,带来效果。较为远古的年代,有些创作者写下了巨著,但不欲出版,当事人还吩咐身边的友人在自己辞世后,把手稿销毁,幸而对方力排众议,后人才能读得到卡夫卡的《审判》。

近期Z-Library 被封禁,在简中圈子里传来一片哀鸣,因为不少的书籍,无法在中国出版翻译本或作销售,墙内渴求知识的人,就只能透过这个地方,获得更多的文本去阅读。而Z-Library 被封禁的原因,据说跟版权有关。在扭曲的出版风气下,版权费用有不少其实被出版商「袋袋平安」,创作者获得的只有皮毛。虽然因为版权问题而把内容收起的作者,仍只属少数,但一套健全的机制,能同时兼顾版权和资讯的流通与保存,或NFT 如何促进两方面的平衡,也是需要持续探索的一个面向。

在不少地方早已订立的档案法,在香港仍然只闻楼梯响,政府部门肆意销毁大量档案,迄今仍不需要承担任何的后果。尽管在如今的大环境下,法例条文也许会有所阉割,对其所带来的作用也不需要抱以太高的期望,但踏出了这一步,对档案、资讯、历史的留存,订立最基本的规范,仍然重要。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WrightFu不學無術的香港廢中一枚,被醬缸社會不斷磨蝕的齒輪。珍視香港,也對羊城有複雜的情感。同時遊走Medium、Matters及方格子,閱讀為主,偶爾隨心寫寫,努力練習讀文「斷捨離」,著有《港穗情緣》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廣州雜談(14)之 再訪龍導尾的失落

又一個六月,我卻失語了

的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