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我不投资」,就是all in 投资在法定货币
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我完全没投资。」
类似的话,我自己也说过,不单止说,而且还带有强烈偏见,以为投资就是投机,是没有创造价值的不劳而获,不屑那样做。那是我的少年时代。
直到今天,我像交换身份似的,听到友人的「不投资论」,会反过来分享另一种看法。有人因此觉得我变了,俗了。是的,我变了,变得逐渐看懂法定货币和金融体制如何钳制小市民。
先来界定清楚投资:把余裕以合适形式储存。而所谓余裕,就是衣食住行基本生活所需以外的闲置资产。 「基本生活所需」因人而异,有人会觉得私家车是必需品,也有人坐巴士出门都先计算成本,反正「余裕」是应付日常生活所需以外的闲置资产。
尝试把时间线倒带回到石器时代,人类能猎到摘到每天所需的食物就不错了,讲求生存,没有余裕也没有投资。发展到农业,积谷防饥就是「闲置资产以谷物形式储存」。货币出现后,农夫把种出来的谷物变卖所得金子存起,就是「闲置资产以贵金属形式储存」。
我很多敬业乐业的朋友,会说因为专注在本业创造价值,不花任何时间投资。我欣赏也尝试实践这种专业态度,可是,不作任何投资的唯一方法是不拥有任何闲置资产,餐饮餐食餐餐清,因为只要有余裕,就有投资。注意,不是「有投资的需要」,而是已经「有投资」。你会说,「我虽然有小量余裕,但没有投资。」但那是不可能的,闲置资产总得以一种方式存在,如果你是古代的农夫那是谷物,到了几千年前那可能是黄金,到了现在,那是法定货币,法币。
举个具体例子好了。你每月的工资一万港元,基本生活所需九千,剩下的一千港元继续存在银行,那么,你不是没有投资,而是把一千元投资了港元存款。我年轻时是初次意识到原来自己有在投资,正是开始使用多货币账号,支持美元、日圆等外币,于是有一天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即使闲置资产很少,即使没下过指令,体制已帮我做了选择,不投资外币,all in 在港元。晒冷支持香港,只是你意识不到。
突破了盲点,推而广之,就能理解到无论是港元、外币、债券、黄金、股票、基金、地产、密码货币,虽然在风险、回报、门槛等范畴有所不同,但全部都是投资。你可以不选择投资在密码货币或其他「高风险」资产,但只要你有余裕,哪怕是一元,你就有在投资。
很多人all in 了法定货币而不自知,是因为把法定货币理解为一个必然、稳定、永恒的存在,可惜那跟事实相去甚远。先说第一点,假设我们的日常生活必然用港元支付好了(其实连这个也值得商榷,但暂不展开),但别忘了,这里谈的是投资,而投资是关于闲置资产而非日常消费,而在现代金融体系,在资产形式之间转换非常简单,投资在法币绝非必然,说是懒惰也不为过。
至于稳定,之前的<世上所有稳定都是相对的>、<币价不稳定是Bitcoin 最大毛病?谈价值相对论>已讨论过,不赘。即使撇开稳定是个相对概念这个考虑,资产稳定就是好吗?显然,最值得投资的是会升值的资产,而不是稳定的资产。
最后,法币永恒,恐怕只是夏虫不可语冰的理解。永远有几远?港元只有百多年历史,跟美元挂钩连四十年都不到,而大家有生之年,很可能见证港元跟美元脱钩甚至直接消失。人民币更不用说,历史比港元还短。台币呢?不久之前,还叫做NTD,New Taiwan Dollar,新台币,在1949 年以(旧)台币40,000:1 兑换。就算是地表最强的美元,也不过是几百年历史而已,且世界储备的地位正不断受到冲击。
对比特币只有12 年的历史保持观望是理性态度,你不一定要相信密码货币,但如果以为法定货币就是永恒的存在、必然的选择,那不过是美丽的误会,困在政府加诸于你的法定货币框架而不自知。
* 原刊于2021.04.20苹果日报专栏#decentralizehk
我长期关注区块链与密码货币,全职写作,每周三恒常刊出#decentralizehk系列,另不定期作其他分享。我的文章全部开放,旨在普及知识,帮助大众达致出版自由、财务自由和民主自由。
如果我的文章有价值,请订阅赞助我持续创作。
订阅支持: https://liker.land/ckxpress/civic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