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山還是山——讀《魚翅與花椒》

泥梨
·
·
IPFS
·

朋友在微信群裡信口雌黃:“扶霞·鄧洛普(Fuchsia Dunlop),寫《魚翅與花椒》的那個老外?她不是鄧祿普輪胎(Dunlop)輪胎集團的大小姐麼?”我去網上查了查扶霞的“家譜”,爺爺輩的信息確實能搜到,不過是做學問的,和輪胎沾不上半點關係。

朋友承認自己只看過這書的封面。

編造與謠言永遠是跨文化交流中難以移除的一部分,短暫獵奇的見識與經歷被無限誇大,流轉到異國他鄉,變成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正如《魚翅與花椒》的序言部分所述:“離馬可·波羅寫中國人嗜吃狗肉已經七個世紀了,離杜赫德對著鹿鞭驚嘆已經將近三個世紀了,西方人還是對中國美食中這些怪異的元素念念不忘,甚至有點走火入魔了。”

大多數人在此類真假參半的信息繭房內無辜地停駐一生,不過,也有一部分人,願意暫時擱置自己的文化歸屬與身份認同,在陌生國度裡試試這個,試試那個,久而久之變成一個異類,一個不斷觸犯本國禁忌與重估它國文化價值的異類。

扶霞·鄧洛普是這種異類,而《魚翅與花椒》就是她記述自己如何在十幾年時間裡,從美食入手,進而觀察、理解、融入中國文化社會的一本旅居文學作品。

1994年,這位劍橋出身的英國姑娘藉著研究少數民族文化的名義跑到成都,在當地閒散舒適的生活氛圍(與鬆懈的學業要求)中逐漸偏離了原本的人生規劃,開始順從內心對於美食的喜好,走訪成都的大街小巷,熱切而零碎地記錄下關於川菜飲食的方方面面——菜場裡的瓜果蔬菜、特色街頭小吃、餐館大廚的烹飪秘籍......她甚至跑到廚師學校去拜師,學習標準的川菜做法與刀工技藝。

不同於保羅索魯的辛辣,也不同於何偉那種溫文內斂的低姿態,扶霞記述初到成都經歷的這段文字,展現的是一種捎帶笨拙的直率感,吃到好吃的,就用筆墨誇到天上去。

中文語境裡聊美食的,我喜歡看汪曾祺和唐魯孫,前者用詞爽利,聊自己做菜,食材名稱信手堆疊就能勾起食慾;後者喜歡聊掌故,不光要說菜,還得把這菜後面的諸多文化八卦拉出來當佐料。扶霞喜歡採用全景式的描寫,貪婪而虔誠地記錄下店面環境、調料擺放順序、廚師樣貌、菜品樣貌、入口之後的味道觸感精神狀態,頗有一分“不讓讀者流口水誓不罷休”的企圖心。

“擔擔面呢,嗯,毫無疑問這是成都最好吃的擔擔面,走遍天下恐怕也就是這一家了。它看上去倒是其貌不揚:一小碗麵,加了一勺深色的、鬆脆的牛肉碎。但只要你拿起筷子,把麵拌一拌,就會喚醒鋪在碗底的那些香料。每一根麵條都會裹上醬油、紅油、芝麻醬和花椒混合成的調料,效果實在是石破天驚。入口短短幾秒,你的嘴巴就會著火,你的雙唇會在花椒的猛攻下不停顫抖,你的全身都會散發著熱氣。”

除去單純的美食描寫,扶霞也盡到了許多旅行文學對於當地百姓、文化、社會、政治經濟環境應盡的討論義務,而且這些討論往往由美食而起,比如從上面的那碗擔擔面開始,扶霞發現在90年代的成都街頭小吃風潮,已是文革結束後的私營經濟復甦與國企大下崗的共同作用。而那位從來不苟言笑的擔擔麵館老闆,也在二十一世紀初成都大拆大建的變動中,開始展現出不同於往日的溫和。

對各類“美食相關人士”乃至背後時代脈絡的放大論述,在本書中並不鮮見。如果和何偉的《尋路中國》以及《甲骨文》去比較,扶霞在這方面的敘述是淺顯的,但在一本以美食為主題的書中,或許能到此程度也已足夠。

川菜“出師”後,扶霞在十幾年的時間裡到中國各地調研當地美食,湘菜、粵菜、宮廷菜、閩菜、淮揚菜皆有涉獵。這部分與扶霞剛到中國留學的那段歲月相比,顯得更像是雜誌上給人偶爾讀讀的專欄文章。最初面對中國飲食文化中那些差異的衝擊,比如生宰動物、對內臟的喜好,這些部分她已經完全能夠消化吸收,並且在美食精神與世界主義的大框架裡使他人產生認同感。

但伴隨著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在飲食方面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好像是扶霞更關注的方向。從最開始對於烹飪學校裡強調使用味精的疑惑,到二十一世紀初國內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以及飲食文化中對於珍奇野生食材的那種悠遠的好奇心與嘗試欲,扶霞更關心國人在擺脫了“吃不飽”階段後如何“吃得好”、“吃得有可持續性”的問題。

不得不說,在高速邁進且略顯混亂的那段歲月裡,任何人在思考這些問題時都難免會帶上負面情緒,從這方面來說,扶霞對於蛇、果子狸、熊掌、魚翅、土壤污染、肥胖症、膽固醇超標這些名詞以及背後現象的描述,也是在記錄一段內容屬於國人、但視角屬於外者的飲食狂飆年代史。

而在記錄這些美食的歲月裡,扶霞也在不斷思考自己身為美食“異類”的定義:是追尋中國傳統飲食文化里優良部分的“外來者”,還是一個在邁入工業化飲食時代的中國不斷獵奇與提供爆料的“宣講家”?扶霞依然笨拙而直率地選擇了前者,她也相信在犯下了“吃遍所有該吃的罪行”後,自己會走向更加樸素與原生態的飲食習慣。

最終,扶霞在屬於淮揚菜的一章裡展現出和解的意味——與中國飲食和解、與自己和解,古典文雅的揚州和淮揚菜拯救了她的傳統美食夢。不得不說這個結尾也是相當具有中國文化圓融性的特色,扶霞確實是一名標準的文化異類。


CC BY-NC-ND 2.0 授權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