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找工作記

Aaryn阿润
·
(修改過)
·
IPFS
·
我們打算試試同學說的walk in的方法。沿著小鎮中心的主路走了一遍,眼睛瞟到了幾家正在招募的餐廳,默默地記在心裡。我們停在其中一家餐廳門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努努嘴示意對方走進去,但鞋底像黏了膠水,誰都挪不開步子。

阿米盯著電腦螢幕,滿面愁容。大半個月以來,她陸陸續續在網上投了四五十份簡歷,崗位覆蓋餐廳服務員、酒店清潔員、超市理貨員、護工、牙醫助理……但沒有一家公司回應,即使是拒信。

前段時間她好不容易進入了麥當勞的面試環節,但因為英語不夠熟練,答非所問而被拒絕。後來投遞的某大型超市理貨員的職位甚至都未能通過履歷篩選環節。

被拒絕的原因很簡單,除了英語不好以外,阿米沒有在澳洲工作的經驗,在國內她只有過一小段工作經歷,那就是在媒體做記者,因此也沒有服務業相關的工作經驗。

找工作這件事情陷入了僵局,眼看著只減不增的存款數字,我們陷入了巨大的焦慮和自我懷疑。

同學關係也變得微妙起來,偶然得知某人找到了一份還不錯的工作,讚賞中總會夾雜著一絲嫉妒。大家都是從中國來到澳洲,似乎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但怎麼人家開局就遙遙領先了呢?剛來澳洲的那段時間,這種同儕壓力讓我倍感焦慮,但後來我發現是自己的想法有偏差。

同學們中有透過whv疫情前就來澳洲的,有之前在國外工作或定居的,有本科是英語專業畢業的。說同一起跑線那是不可能的,早來的總比晚來的更適應這邊的生活,英語好的也總比英語差的得到更多的機會,實在沒有進行比較的必要。

來澳洲前,網路上充斥著諸如「留學生在澳打工度假一年攢20萬」的帖子,許多人筆下的澳洲尊重勞動,沒有行業歧視,時薪高,到點下班,給加班費,不拖欠工資。正如十九世紀後半期被淘金熱席捲的美國一樣,是打工者的夢想天堂。

對於厭倦了「996」、「內捲」和「狗屁工作」的中國打工人來說,澳洲彷彿是一個賺錢更容易的地方,只要自己足夠努力,就可以換個行業重新開始,總能掘到人生的一桶金。

怎麼來到這邊之後,實際情況跟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呢?如果大家都能輕易找到工作,那豈不是代表我們真的很差勁?一種自我懷疑的無力感折磨著我們。

事實果真如此嗎?

網路上的貼文也許是真的,但每個人面臨的情況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論。況且澳洲的國土面積如此之大,工作機會和收入也會呈現出地域差異。這裡的人口和城市集中在氣候宜人的東南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比較好,勞動市場的競爭相對較大,而北領地和西澳人煙稀少,產業以採礦業為主,對勞動力的需求更為旺盛。

我所在的小鎮位於澳洲東南部的內陸地區,行政歸屬於regional area(偏遠地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淘金小鎮,如今淘金業已經消失殆盡,留下的舊址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景點。這裡人口老化嚴重,沒有IT、金融等現代化產業,disability support和aged care產業卻發展得不錯,此外就是餐飲服務、文娛、零售以及遠郊的農牧經濟。

近幾年的疫情也同樣影響了這座小鎮,失業率攀升,物價飛漲,居民的消費水準下降,因此街邊的許多餐廳已經關門大吉。一處空置的辦公大樓自2020年上半年開始招租,直到現在也沒有租出去,成為了流浪漢們臨時的「家」。

2023年3月,澳洲宣布取消對中國遊客的入鏡限制,大批遊客和留學生湧入澳洲境內。我大學的社工專業往年只招收十幾個學生,今年突然暴漲至一百多人,其中幾乎一半的學生來自中國,另一半來自非洲,印度,以及菲律賓、孟加拉等東南亞國家,只有極少數學生是澳洲人。

如此多的外國人突然湧入這個安靜的小鎮,僧多粥少的局面不可避免。以往很難招到人的、比較辛苦的崗位,例如護工,如今卻被踏破了門檻。跑外賣的留學生多了起來,派給每個外賣員的單子相應減少了許多。

課間跟其他中國留學生交流,發現許多人面臨相似的困境。在網路上投遞的履歷基本上沒有回音,也沒有當地的人脈幫忙介紹工作。也有剛來就順利找到工作的中國同學,大多是之前有過出國工作或留學的經歷,或者本科學習的是英語專業,跟當地人能夠順暢地交流。

再跟一些來自其他國家的同學交流,發現他們差不多都找到了兼職,但很多base在墨爾本,大城市工作機會更多一些。他們能這麼快找到工作主要有兩個優點:一是英語是他們的日常交流用語,基本上不存在語言障礙;二是他們通常採取walk in的方式找工作,當面向雇主介紹自己。本地的勞動市場規模不大且比較封閉,這樣直接了當的方式大大提升了成功率。

國內的工作經驗在這裡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來都來了,總要從零開始慢慢累積在澳州的工作經驗。懷著謙卑的心態,我們打算從體力工作開始做起,customer service,housekeeping,delivery,總有一樣工作我們能幹的。

我們打算試試同學說的walk in的方法。沿著小鎮中心的主路走了一遍,眼睛瞟到了幾家正在招募的餐廳,默默地記在心裡。我們停在其中一家餐廳門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努努嘴示意對方走進去,但鞋底像黏了膠水,誰都挪不開步子。

「要不再去另一條街走走?」阿米麵露難色地提議。於是我們又走上了另一條街,沒有正在招募的店鋪,我們就又走回了先前的那條街,捏在手心裡的履歷都被汗浸濕了。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一咬牙,我打開了一家日料店的門,餐廳還沒營業,經理無聊地坐在前台玩手機。

“Hey, how are you today? Are you hiring someone now?”我一下子漲紅了臉,本來我想說出他們招聘的具體崗位,但不知道那個單詞的意思和發音,只能用“someone”代替。

有了第一次嘗試,接下來順利了許多。我們發現即使是餐廳服務生這樣的工作也是有門檻的,雇主更希望招一個當地人或英語流利的人,也更願意相信內推過去的應徵者。經理熱情地收下了我們的履歷,說有消息便會通知我們。我們知道這只是個禮貌的托辭,找工作的進展並不順利。

或許可以先去試試當志工呢!志工的門檻通常比較低,但卻是一個交朋友和了解當地社區的好機會。

阿米很快就成為了一家中文圖書館​​的志願者,在那裡她認識了不少當地華人,知道了當地的一些門道,比如哪裡可以買到比超市更便宜的商品,有哪些可供留學生申請的資源和福利等等。在他們的幫助下,我們參加了當地華人協會舉辦的活動,也組了一支小小的樂團。

我在同學的介紹下投遞了一家公益組織的志願者崗位,雖說是志願者,但跟正式應聘的流程沒什麼差別,投遞簡歷,安排面試,在網上操作一系列的入職程序。除了沒有薪水外,志工可以免費使用組織的訓練資源,參加組織舉辦的活動,例如急救訓練、家暴應對能力培訓、野餐會等等。

這是一份需要與當地旅客打交道的崗位,既鍛鍊膽量,又能練習口語,還能偷偷地觀察當地人的生活和社交習慣。成為志工讓我認識了不少當地的同事,他們大多是女性supervisor,在我找工作需要推薦人和推薦信時,她們總是樂意伸出援手。

我們兩個是第一次出國生活,在澳洲沒有家人和朋友,前方有太多的未知,我們的心裡又裝了太多的擔憂。成為志工後,我們生出了三分底氣,即使身處異國,我們也是可以嘗試建立社交圈子,慢慢適應這裡的生活的。

令人欣喜的是,來到這裡一個月後,阿米收到了一家餐廳的offer,試工後經理覺得她踏實能幹,盡可能多地給她排了班。她也慢慢熟悉了餐廳服務生的工作,也考了酒牌和咖啡師的證書,成了餐廳吧台的調酒師。

買了二手車之後,我做了外送餐員,每天晚上趁飯點工作兩到三個小時。剛開始我不熟悉小鎮的路,總是繞錯路導致訂單延遲送達,好在這邊的顧客都比較友善,我也態度誠懇地道了歉,他們沒有給我差評。但即使顧客給負評也沒關係,平台不會剋扣外送員的配送費,他們更在意的是安全問題。

漸漸地,我發現了一個門道,待人熱情禮貌非常重要,見面時攀談幾句,誇一誇他們養的狗和貓,他們會非常開心,說不定會因此給一些小費。連續兩個月,我保持了滿意度100%的紀錄,讓我備受鼓舞。

考慮到澳洲高昂的物價和房租,阿米打算再打一份工。依舊是採取walk in的方式,有了之前的工作經驗和walk in的體驗,她自信了許多,大方地向雇主介紹自己。她先後接到了壽司店、中式按摩店和旅館housekeeping的工作,抱著試錯的心態,她全都試了一遍。

壽司店的中國男老闆是個PUA大師,每天都要對著店員嘟嘟囔囔、罵罵咧咧,阿米在那里工作了三週,實在無法忍受老闆的噪音,於是辭了職。按摩是門技術活,她去按摩店訓練了兩週,但身體吃不消,沒多久手臂和手全腫了,不得已放棄了。只有旅館housekeeping的薪資和工作強度都還行,於是就留下來長做了。

找工作的過程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不順心,今年年初我應聘一家機構的support worker,即將簽勞動合同的時候雇主臨時變卦放了我的鴿子( 因為英語太過生硬,我錯失了一份工作機會? ),之前試工的工錢也沒拿到。阿米寬慰我這家不行就換一家,還會有更好的下家等著我。

我和阿米就像是並肩作戰的朋友,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分享彼此的喜悅,也在遭遇挫折時鼓勵對方。重新在一個新的國家建立生活是很難的事情,我們常常調侃自己,“開局一條狗”,剩下的全靠自己的雙手,好在我們慢慢學習,做得還不錯。

現在我們有了穩定的住處,能自己動手做中式菜,也能在忙碌的工作之後窩在沙發裡看一場電影。目前的收入能涵蓋我們的日常支出,但是想要存錢就有點難了。等當下的無薪實習逐步上手之後,我還要找一份兼職,多存一點錢。

拋棄幻想,面對現實。慢慢來,生活總會越來越好的。

CC BY-NC-ND 4.0 授權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