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林布兰生日,来读点相关(但也没那么有关)的书吧!
今天是林布兰生日(1606 年7 月15 日)。
林布兰是十七世纪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但我们今天很难想像,林布兰一辈子没看过《蒙娜丽莎的微笑》,甚至可能没看过任何一幅达文西的油画。
事实上,我们今天熟知的文艺复兴时代的伟大画家,他们的油画、壁画,林布兰可能都没看过。他唯一能接触这些画的方式,是透过版画家所画下的临摹版画。连林布兰都如此,那更不用说一般人了。
所以从前的欧洲人,当他们有幸旅行到罗马、到佛罗伦斯,看到前辈画家的伟大作品时,真的会在画作前面痛哭流涕。相较于此,我们今天就算买了机票飞到巴黎进到罗浮宫,也只有30 秒的时间可以看《蒙娜丽莎的微笑》,自拍的时间都不太够,更不用说痛哭一场了。
我们千万不要小看这份古今之间的差距。这份差距,为历史学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为就算一幅画有流传下来,我们要怎么知道200 年前的人在看这幅画的时候,心里会有哪些触动?看那幅画,会牵动什么样的社会意义?
物理意义上相同的一幅画,放到不同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下,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两幅画。声音也是如此。同样的声音,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声音。
历史学家Alain Corbin在《大地的钟声》(Village Bells) 一书中,就尝试面对这个挑战。他想知道:200 年前的法国农民,当他们听到钟声时,到底听到了什么?
.
在《衣橱里的读者Podcast》收听更多: 16.【历史学】19世纪法国农民的听觉世界|Village Bells
🎵 本集内容:
00:30 感官有历史吗?史学家如何研究「感官史」?
06:41 十九世纪的法国农民热爱钟声到什么程度?
17:45 当镇长杠上神父:争钟,争绳,争钥匙
25:27 巴黎解放的那一天,西蒙波娃竟然只写钟声
📖 本集图书:大地的钟声(2003),王斌译。桂林市: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