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侏罗纪】论模仿缺乏个性——二零二三年DSE中文卷二有感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
·
·
IPFS
·
今年的DSE中文卷二题目第三条为:「试论述是否同意模仿缺乏个性」。看到这个题目觉得特别有趣,一个本身就缺乏个性的考试在问大家对个性和模仿之间的辩证逻辑,就像庄周问友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或如花问看官子非余安知余之美貌耶?
图片来源:虚词・无形

原文刊载于虚词・无形

文| 江俊豪

今年的DSE中文卷二题目第三条为:「试论述是否同意模仿缺乏个性」。看到这个题目觉得特别有趣,一个本身就缺乏个性的考试在问大家对个性和模仿之间的辩证逻辑,就像庄周问友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或如花问看官子非余安知余之美貌耶?

人本来就是在不断地学步,从爬到跑不住地成长,我们都在模仿中建立自我。西方古典绘画艺术起始以写实主义为王道,正是把物理世界借艺术家之手作忠实的还原。虽然它们基本是对眼见的现实世界转移到作品上,但因为人手制作上的局限,令每部作品都有艺术家对现实理解的独特性,这情况在工业革命后出现突破性的转向。因为机械的作业代替人手,艺术品不再是艺术家的专利,过去价值连城的作品总有投机取巧的人尝试鱼目混珠,试图以假乱真。这些艺术「精品」无论模仿得如何细致,都不难在专家鉴定下找到赝品的痕迹。随着印刷和摄影技术的发展,艺术品已不再局限于模仿而是在复制,数码摄影的普及令时间与空间同时被定格,这些大量现实世界的「副本」让模仿与写实的界线越来越模糊。科技的发展把模仿渐渐接近真实,但作品的个性展现还是要靠艺术家的触角,并透过科技以不同方式呈现给大众。

据香港考试及评核局(下简称考评局)二零二一年中四至中六中国语文课程及评估指引第二章开宗明义就提到,要在初中的语文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读写听说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自学能力(见二点一项)。这方针其实早在香港中学会考(CE)和香港高级程度会考(A/AS level)时强调。只是在考试的分工上,会考重视考核学生的读写和思维能力,而高考则侧重读写听说的实用和审美能力。缓引考评局对中文科的课程理念(见第九点),「中国语文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语文学习环境,以丰富多采的作品为主要学习材料,让学生获得综合而多元化的学习经历。」当中的关键词为「以学生为本」、「全方位」、「多采」、「综合」、「多元」等,无论如何解读,多元及全方位的中文教育必需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好让莘莘学子在学步模仿历代经典文本中更深入认识中华文化,吸收优秀的养份,进而增强对国家民族的感情,养成良好的国民素质,承传民族文化。 (详见第六点)如果从多元学习作考量,取消说话和聆听卷实在是让人费解的决定。大公报在二零二一年访问考评局取消中文口试的原因是让学校可释出课时准备其他卷别考试(1),但今年的DSE复常却换来最后一年的聆听卷,如果取消说话和聆听能帮助同学准备其他卷别考试,那么为何英国语文又不模仿中文同样取消两卷?有论者说香港中学生中文基础薄弱,取消两卷可让师生集中精力投放在阅读文本和写作上,但在媒体资讯爆炸和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年代,口述录音已可转化为文字,对资料的整合招拓展和对自我见解的表达和论证,跟传统的文本阅读和原稿纸式写作相比,孰轻孰重?在强调工具性的考试制度和现实生活的追赶竞争里,单单以范文和模仿学步式的写作是否能够培养和建立同学的独特性,以应付这个每年每月在变的时代?

尚.布希亚(Jean Baudrillard)在《仿真与拟像》提出仿真(simulation)与拟像的(simulacra)概念,可视对「模仿是否缺乏个性」的参考。布希亚在前现代社会里(即前工业革命时期),写实的再现(representation)只是作为对真实的模仿,因而都是虚假而不真实的。在工业革命后,大规模机械复制的盛行,让复制品大有取代原件的趋势。在晚期资本主义逻辑主导下的后现代,再现与真实的区分彻底消失,世界只剩拟像(simulacra),而所谓真实变得毫无意义,也不复存在。 (2)简单说,模仿变成了现实,这是布希亚的概念,他引迪士尼主题乐园为例子,这所置身在现实中的梦幻乐园,带给入场者置身于一个真实又富想像的奇妙世界。这种想像正是把人心中的乌托邦以模仿形式作拟像、仿真地呈现。在他另一作品《物体系》中,更直接把二次度(创作)功能上的作用,视为具「个性化」的物品。 (3)在现代社会中,当红的偶像如Mirror跟Super Tiger、歌曲如《遥遥之城Maybe Tomorrow》跟《停一停.心呼吸》、成功商品如米滋崎蛋糕跟芝士枫糖布丁卷等这类复制或二度创作并没有把原作品的个性减低,甚至因为原作被疯狂复制而让原作再备受关注。从梵谷的《一双靴》到马格利特的《Le modele rouge》,还有对爱德.孟克的《尖叫》和达文西的《蒙娜丽莎》无数二次创作,我们一次又一次看到年青艺术家层出不穷的创意和个性。

回到文凭试,我们从有范文的会考过渡到声称跟世界学术接轨没有范文的文凭试,几年被讥为死亡之卷再到十二篇范文重现,从高考的个人短讲和小组讨论,再到文凭试的说话聆听卷从有到无,考评局像在教导莘莘学子中国文化的缘起性空,或是西方尼采式的永劫回归,甚或是以本年命题作文总结以上中西文化对谈再以布希亚式拟像模仿讨论中学生个性的自我建立。

认识中华文化是学习中国语文的重中之重,考评局的用心更是要同学学贯中西,兼容并包,师夷长技以制夷,故英语需听说读写并行而母语只求由心出发作书写而安矣。鄙民浅陋,不知当局宽之至此也。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欲再听靡靡之音绿袖子,以伦敦交响乐团版本为善。

 (1)見大公報網站: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21/1214/665603.html,閱覽日期:2023年4月30日。 (2)參《仿真與擬像》,選自《後現代的哲學話語:從福柯到賽義德》,汪民安,陳永國,馬海良主編,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3)尚.布希亞,《物體系》(臺北,麥田出版社,2018年),頁259-260。
江俊豪四十歲的中佬學人重返校園,重拾書本才發覺多麼不容易。乜都唔識上面授做論文現在又要上ZOOM,最後發覺原來文學其實沒離開過自己。


虚词・无形网站
虚词・无形Facebook
虚词・无形YouTube
虚词・无形Patreon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