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女生,不適合學理科”

Aaryn阿润
·
·
IPFS
·
努力學數學這件事彷彿成了一個糊弄自己的表演,我越是努力,就越是看不到結果。

女孩從小聽到的最惡毒的謊言之一大概就是「你是女生,不適合學理科」「畢竟是女生,數學成績差點也情有可原」。說得好像女孩天生就低男孩一等,腦子裡缺少某種學數理化的細胞。其實古今中外有許多偉大的女性科學家,但很遺憾,人們提及的總是那些耳熟能詳的男性科學家,女性科學家的名字總是會被隱去。

但不知是這句謊言的「神奇加持」還是我自己天賦太差,總之我小時候就不喜歡上數學課,數學成績也一直平平無奇。

小學一年級時學20以內的加減法,身邊的同學都學會口算了,我每次還要磕巴半天才能吐出一個不確定的數字。小夥伴們會被大人考問算術題,看誰算得快,而我毫無疑問總是最慢的那一個。回答得慢會被父母否定,這種總是被比下去和被否定的感覺讓我覺得很丟臉,好像我天生就學不好數學一樣,這也讓我逐漸對數學這門課產生恐懼和厭惡之感。後來我才知道,這是習得性無助,因為總是受挫於是選擇放棄嘗試。

那時老師和家長中間流傳著這樣一種判斷「女孩在理科上的天分不如男孩,雖然小學階段女生成績好,但男孩上初中之後潛力更大,理科優勢會更明顯。」我像是找到了一個絕佳的藉口,反正學不好,為什麼還要白費心思?也許我天生大腦構造跟別人不同,注定學不好數學呢?

一天的課表中如果第一節就是數學課,那是最難受的,因為一早就要挨刑。如果下節課是數學課,那課間十分鐘會很難熬,就像等待處決的犯人。做夢夢見自己上學,一整天都沒有數學課,心裡既歡喜又忐忑,擔心下一節就要看到數學老師的身影。

小學一年級的一次期中考試,我的數學只考了62分,父親得知消息後瞪著我緊咬牙關,腮幫的肌肉都凸出了一塊,他要求我返回學校把試卷拿回來。那天中午我沒有吃飯也沒有午休,在父親的要求下把考卷重做了一遍,不會的題依舊不會。 「誰比誰多、誰比誰少」的問題繞得人暈頭轉向,被罵哭好幾次也算不對。長大後才明白,這不是數學不好,而是開竅太晚,理解能力有限。

書本課後的思考題是最惹人討厭的,什麼簡單演算法,巧解方法,繞來繞去把我繞進死胡同。但父親閒閒時總是喜歡出這種思考題給我做,我盯著題目如同盯著宇宙未知物質,無從下手。一般的情況是先被罵哭,然後父親講解思路,他一點我當即就明白了,再出一道類似的題目,依舊不會做,又招來一頓罵。

母親這時也會加入批鬥大會,說鄰居弟弟每天放學回家就會要求父親給自己出題做,而我從來都是玩到很晚回家才想起寫作業。 「不動腦子」「自覺性差」「思考惰性」…在學數學這件事上,我已經成為了一個覺得自己「做不出來」「腦子笨」的習得性無助者。

上了高中之後學習數理化這些理科科目,學不會的無助感更是把我拋入了深淵,物理學從“力的正交分解”開始,化學從“摩爾的量”開始,數學從“三角函數」開始,就再也沒聽懂過,於是每天上課都在睡大覺,第一次大考數學只考了59分(滿分150分)。我毫無懸念選擇了文科,父親因此一個月都沒搭理我。

但是學文科也得學數學啊!事關高考大事,不能掉以輕心。分科之後我發奮圖強,最好的成績考到了年級前20名,但數學一直是我的弱項,因此成了數學老師的重點關注對象,晚自習時她偶爾會把我拎到辦公室,單獨給我講解數學題。我相信題海戰術的必要性,也知道學習要靠腦子,於是我買了習題冊刷題,也準備了錯題集,依照知識點歸納錯誤。我像個走迷宮的孩子,企圖解開數學的奧秘,找到父親口中常說的那把神奇的鑰匙。

即便如此,我還是只能解出中等難度的題目,稍微變個花樣,設置一些障礙,我便傻了眼。我在心裡暗罵那些該死的出題人,總是想辦法搞學生。考卷上的最後一道大題我常常寫了一個「解」字便再無下文,簡單點的捲子我能考120分左右,難一些的就只能考95分左右了。

努力學數學這件事彷彿成了一個糊弄自己的表演,我越是努力,就越是看不到結果。漸漸地,學數學完全變成了一件功利性的事情,我忍著內心的煎熬為了成績而學習,只求有朝一日早日解脫,此生不再碰數學。

雖然高考已經過去,但我似乎還困在「我學不好數學」「我討厭數學」的惡夢裡,於是讀大學時我選擇了不用學數學的專業,心中如釋重負。往後工作或生活中一旦涉及數學邏輯類的任務,我便率先繳械投降。但不得不承認,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因為沒學好數學,我被迫放棄了許多選擇。

我漸漸明白,數學不只是一個需要攻克的科目,而是一種系統化和抽象的邏輯思維,這種思維對於日常生活也非常重要,即使不學數學,也繞不開數學思維。

我常常在想,如果小時候我能在父母和老師的引導下發現數學的樂趣,培養自己的數學思維,而不只是為了考試,如果我小時候能多被鼓勵而不是被責罵,我的心態是否會變得不一樣?我是否能發現數學的奧秘?我的人生會不會有不一樣的選擇?

但這些假設都不可能實現了,我早已拋棄了學好數學的執念,也找到了更適合自己做的事情。那些熱愛數學的女孩們,請一定不要被偏見所束縛,也不要放棄,你們注定會在自己的領域閃閃發光。


CC BY-NC-ND 4.0 授權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