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旧作重贴系列:《惊天13日》如果真的有前车可鉴
前言:在香港,有太多数字代号,8964,71,689,831,612,101(读:十一),721,以至200万+1,真香港人一定知道背后故事,当然数字越来越多,有时是需要提醒一下。 624是什么日子?正是最后一份苹果日报出版之日,转眼便一年了!自己有幸曾为苹果网站供稿,但苹果一朝覆灭,所有文字图片录像顿成泡影,虚拟世界的脆弱,真是「㩒个掣就唔见哂」!早已有人将旧文重新放回网上,但数量太多,际此事刻,特别拣选了自己十篇旧作在此重贴,是纪念,也是拒绝遗忘。
在网页的原题:果籽读戏室| 回到擦枪走火的年代《惊天13 日》三次大战一触即发
电影《惊天13日(Thirteen Days)》在2000年公映,说的是1962年的历史故事,当年美苏在古巴几乎擦枪走火,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今天中美双方动作频频,会不会打岀第一枪,引发第二枪,第三枪,然后骨牌效应,All hell breaks loose!真的很难说,但相信在背后一定有很多工作在进行,不知道几十年后,会不会有电影揭露背后的故事呢?当然,假设世界没有因此而被毁灭了。
电影一开始便是说U-2侦察机拍摄到古巴境内一些照片,看似导弹发射基地,而导弹类似苏联在阅兵典礼时出现过的一款,杀伤力强大,一启动便可以在五分钟到达美国南部,而且射程范围广泛,可以到达东岸纽约、波士顿等地。美国领导层马上召开紧急会议,所有高层尽岀,包括总统约翰甘乃迪(JFK),和他的弟弟罗拔甘乃迪,时任总检察长,国防部长,三军统帅,国务卿等人,亦包括总统的特别私人顾问奥当纳(Kenneth O'Donnell)。事实上,这个由Kevin Costner饰演的角色才是本片的主角,故事是以他的视角为主。而故意发展下去,便见到这班人的想法各异,军方一直主战,而且认为谈判是示弱。面对苏方的老谋深算,每一步都像下棋,要了解对方的目的,是虚是实,如何反制,设计让对方堕入圈套。电影其实很有追看性,可惜当年票房是属于失败之作,或者是没有太多打真军场面吧。
一旦确定事情属实又时间紧迫,大家各有不同的应付方法。军方最直接,在导弹发射站建成之前,派兵将其摧毁,完!但假如苏联不承认那是他们幕后主导,与事件无关,那其他国家会谴责美国以强凌弱,攻击古巴。所以一定要出师有名,最后通过先采取制裁措施,派出舰队到古巴海域,截查运货到古巴的货船,如果有苏联货船上载有违禁物品,不让其通过,逼令他们回航。
看似很合情合理,但在公海上,别人为什么要跟你合作,如果硬闯又如何?谁会开第一枪?因此美国知会美州联盟,争取到支持,但正式执行时,苏联也不会很顺摊,双方对峙局面,在最后关头,才掉头离去,当大家松一口气之时,仍有五首货轮直闯,军方要准备开火警告,但有冷静头脑的却假设,如果船上没有武器,只有粮食日用品等,却被美军撃沉,风景绝不好看!于是在电光火石之间,阻止了攻击。
接下来便是正式的外交角力,让事情放在世界舆论下,向对手施压。为了拍摄更清晰的影像证据,美方派遣两部军机低飞进入古巴,那是非常困难和危险的任务,因为飞越敌方领空,别人不会认为你只是来拍照,没有带武器而网开一面。奥当纳特别和机师通电话,指令可以撞山但不要被射中,不要被击落!他们完成任务,机身有多个弹孔,但机师没有报告被射中,只说是撞上一些昆虫。
而在外交层面胶着状态下,一个资深记者来见总统,有一位自称是赫鲁晓夫的朋友带来个人密信。美国马上查察这个人的底细,确定他有可能真的认识赫鲁晓夫,才与他见面,然后再硏究他开岀的条件。而其中一个意见认为,互谈条件不是长远,大家让一步,始终有一次我们没办法让那一步的时候,又唯有开战?我相信这也是外交角力的难处,你肯让步,对方肯定会再争取更多,这是不是更似今天这个田地?
最后,在机密谈判下,苏联停止在古巴建造导弹发射基地,美国承诺不会对古巴动武,而没有向外公布的,他们亦会在六个月后,拆除在土耳其的飞弹系统,因此国人不会觉得那是相关的妥协的条件,维持表面上的风光。
如果引伸至当今的情况,外交角力已维持了一段时间,而背后自然有各种试探和沟通。如果有什么显著不同的,就是当年美苏之间,只有敌对关系,没有其他的共同利益关系,因此有种唔系你死就系我亡的心态。但今日中美双方其实有不少共同利益,任何行动都会对双方做成影响。原本侵侵只是不满贸易差额长期不平衡,但武肺出现,祸及全球,更揭露多年来的恶行,现在已提升至剑拔弩张的地步,已不是如果有人打岀第一枪,是何时的问题了。
当然大家都希望有冷静头脑的人在背后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和功能,只可惜当今是个疯子的年代,而疯子未必有前车可鉴的深思熟虑。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