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艺术】圣艾夫斯艺术乌托邦
走进3812画廊的偌大空间,欣赏以战后英国现代艺术家作品为主、借佛教与东方思想为索引的展览《放眼东方:圣艾夫斯艺术家与佛教》,宛如走进一个跨越时代、没有思想拘束、自由自在的美好乌托邦。昔日英国艺术家以佛教禅学取经,通过创作抒发愿景,对照今天情状,或许我们都需要这种心灵慰藉。
潜移默化
3812画廊的联合创办人许剑龙,2018年旅游位于英国西南部的圣艾夫斯(St Ives)一星期,当时3812还没在伦敦圣詹姆斯区开设画廊。 「这个地方好美!」许剑龙回想当时在圣艾夫斯的触动,难掩向往之情,「海天一色,蓝天白云,还有美丽的海岸线。」泰特美术馆也在圣艾夫斯设馆,「全馆都展示英国现代艺术!」他觉得Tate St Ives的成立,便是向圣艾夫斯这个英国现代艺术摇篮地致意,经常举办Terry Frost、Peter Lanyon等英国著名艺术家的展览。
这趟没有事前计画的艺术体验,叫喜欢这类抽象艺术的他眼界大开,渐渐萌生把这些大师的作品,带到香港展出的念头。 「二十世纪初的圣艾夫斯,是一个很Hippie的地方,吸引世界各地艺术家前往,探索、实验一下前卫艺术。」他抓住佛教、东方思想作为展览题旨,以不一样的视野观点,切入、梳理,「时代背景是重要因素,适逢战后,百废待兴,掀起反战、追求和平的思潮,佛学强调的无为、无我、追求思想上解脱等等,让西方艺术家受到感染,得到共鸣。」他们不一定就要诵经念佛,剃度出家,「而是潜移默化,从中得到心理需要、精神安慰」,进而反映在创作表达之上。
打开思想维度
好像Wilhelmina Barns-Graham,早年从苏格兰奔赴圣艾夫斯追寻艺术梦,她的多幅画作,现正悬挂展场不同位置,「她在画作上抹上许多不同的圆,她不讳言是受到佛教的影响。圆象征圆满、完整、宇宙,她以圆形作为其抽象艺术的符号。」她的《April 16th 1961(Red and Violet)》,不难叫人想到萧勤某些犹如倘佯宇宙间的作品,「上世纪五十年代,英国、意大利、日本等不少艺术家,都在做一些简约、以方和圆等为构图的抽象作品,互相有着共鸣与影响。」她另一幅作品《Untitled》,不同色块堆叠起来,却能透出层次,「有水墨画的感觉。」
Trevor Bell的《As Whites Flight》,构图简约,充满禅味,许剑龙认为艺术家把色与光运用得好,「少许黑色,就把白色大大凸显。」Terry Frost的《Untitled》有异曲同工之妙,画面右方呈一个黑色的半圆球状,跟左方的白色鲜明对立,见阴阳,也见张力。 Bryan Wynter的《Freshet》和《Firestreak I》也迷幻,「佛教打开了他的思想维度,叫他在精神上自由跳跃。」有多幅画作展出的Alan Davie,自称佛教徒,「他是一位爵士音乐人,于绘画上自学成才,不受传统框架约束,绘画时多采用非洲等民俗、文化符号。」
追求精神解脱
在展场上,除了有在圣艾夫斯土生土长Peter Lanyon的抽象风景画作,还有他的雕塑装置《Field Landing》,可见他对飞行、滑翔机的喜好,画作《Headwater》正是他于飞行时所捕捉的俯瞰式地景印象,「他在飞行时,对那种完全放空、自由自在的状态,十分享受。」讽刺的是,他因滑翔机意外身亡,英年早逝。许剑龙坦言他较少雕塑作品,而《Headwater》等又是其代表性画作,是次一并展出,也属难得。
许剑龙提到,这批作品的重要性,有承先启后的味道,既承袭二十世纪初的现代主义,也接续约六十年代起的消费文化,及至后来的当代艺术,让他觉得十分有趣。这场展览,借着不同作品,反映艺术家的精神状态,许剑龙笑道,观者不妨直观欣赏,不必想得太复杂,「他们当时的创作以至生存状态也如此,追求精神上的解脱。」活在当下的我们,又何尝不是?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