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后的创富人生-为什么要写电子报-#2

Will Liu
·
·
IPFS
·
这是 Will 的Newsletter,欢迎订阅、转发、回覆、支持。

👉 点这里一次订阅,打包收件。


上一次的电子报发出之后,我一直在思考「写作轴线」,我自己着实对于上一期的内容是满意的,完全地发挥了我想要讲的Side Porject 跟投资的内容。却也不断地问自己,这是自己想要写的吗?又能够为大家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看了一些不同的电子报,例如〈 写不好还要不要写|生活奇旅36 〉里面说道:

因为写作的意义不仅在于传递「正确、重要又新颖」的观点。 ...事实上,写作就是思考本身。

同个作者在自己的部落格〈一起来写Newsletter 吧〉提出: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Stumbling on Happiness 的作者Daniel Gilbert 分享了他整理的「优秀写作法则」,关于写作风格只有一条:「别尝试,唯一值得拥有的风格就是你自然的说话声音。」(“Don't try. The only style worth having is your natural speaking voice.”)

其中最为打动我的是下面这一段话:

写作就像一场认识自己、创造新自我的旅程。 Austin Kleon 在Show Your Work 写道,「不要把你的网站看成是一个自我宣传的机器,把它看成一个自我发明的机器。」James Clear 说,「你所采取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对你希望成为的人的投票」。别停下来。

让我在过去停更的一段时间上,边重新整理生活,边思考如何定位、体验「写作」对自己的意义。

渐渐地厘清思路,我想要写的比起单一方面的自我诉说,更重要的事情是「创造」出一个新的连结可能,让有兴趣的人,能够从所写的内容,获得资讯,并采取行动。

「创造、吸收、行动」 ,在这样的公式之下,我认为行动是相对重要的事情,也引发我需要重复回去思考,每次落笔所写的文章,是落在哪一个阶段,创造出了什么,读者将如何吸收,又是否能唤起行动的动机,最终提供行动的指引。

想想过去十六年来写作的经历,第一次在键盘上打字的时候,到持续产出、停摆的这些过程,好像写作就像生活中的一部分。

大脑的记忆很短暂,但是对于感觉的体验,却深深烙印在身体之上。我已经忘记在哪个环境、情况下打那些文字,但每次想到书写,身体总是不自觉的有一种畅快感,好似一股热血在体内沸腾。那种输入后的输出好不畅快。

我喜欢这种感觉。

只是现在的我,想要换一个方式,在书写的目标上面,增加更多的可能性,相比于单纯在部落格上面发表,电子报是我目前找到最适合,也最能长久的方式。

1982 年电子邮件(Email)诞生,四十年的时间,不管从Web 1.0、Web 2.0 到现在大为其道的Web 3.0,从来都没有离开过网际网路的世界,每个人都有一个电子邮件,而其也成为了在网路上最重要的门户。

社群媒体的发达,并没有将电子邮件推进历史的舞台,反而在演算法持续为人诟病的时候,电子报以新的姿态,重新受到内容创作者的重视。 Substack、 Revue 被Twitter 收购,甚或Medium 开放了电子报订阅,都让我看到了这样的趋势。

而这样的趋势,还没有完整地进入中文创作者的体系,正在经营电子报的中文创作者,相较于国外的人来说,的确是非常的少,但去有足够的效益。例如先行者《完全订阅制》已经营订阅制到了第三年,《生活黑客之路》也准备度过收费订阅版的周年庆,还有许多新进的内容创作者,持续地加入电子报的领域。

我深信,电子报除了书写的好处外,在名单的收集上面,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在没有社群媒体以及第三方的影响下,是更为有价值,更加值得耕耘的一块。

下班后的创富人生,讲的第一个议题Side Project,以名为「伞下创业」来去说明Side Project 的中文词概念,代表应有收益相连,创造出人生的另外一种可能。电子报也应该纳入为其中的一种,相较于原本狭义的定义为科技产品;我认为,只要能够创造收益的投资,都应被纳入Side Project 的范畴。

投资观察

我是喜欢金融业的,更直接的说,应该是喜欢基金(Fund House)。虽然我没有去过银行端,但是在人寿端实习,证券公司的短暂经验,绕了一圈比较起来Fund House 对我来说吸引力还是相对庞大。

在台湾谈论到投资,最主要的工具应该就是「股票」跟「基金」,我没有纳入保险是因为,我始终都非常反对透过保险来完成投资目标,毕竟在高度资讯化、数位化的时代,直接投资的门槛已经变得非常低了。

而基金的好处在于,你跟随的不是单一指标,而是可以从更宏观的角度,从政治、经济以及历史的架构,去累积自己的观点与资本。相较于每天需要追逐技术指标、个股分析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的训练,不仅只是资本利得的累积,还能培养不同的视野。

只是,长期以来股票投资的方便、税务的低廉,造成了基金在台湾推展,遇到许多挑战。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基金公司也产生一番轮替,如安本标准境内外基金转宏利投信3Q离台基富通总经理、骏利撤台移转总代理给野村投信。也显示基金市场在台湾,是非常难以经营的。

对于「普惠金融」来说,基金是最好的投资工具,加上这几年,基金超市(或称第三方平台)蓬勃发展,现在投资基金,能够享受到更为低廉的成本。

可惜,台湾的投资生态,对于基金公司来说,经营相当具有挑战性,一方面银行主宰了重点通路,剩下的大饼,投资型保单、全委帐户保单,却也拿走了大半。真的要回到第三方平台或者投信直销,份额的确少之又少。

然从费用来看,却是直销以及第三方平台对于客户,最为低廉,银行需要手续费,而保险经过多次的包装,费用率变得相当可观。

有鉴于此,我重新定位了下班后的创富人生中的第二大点「投资理财」,从本来想说只单纯讲投资观察,或许更应该有些带领行动的计画,那就从基金投资着手。适逢自己在金融业超过十年的时间上,多少也能满足自己回馈的心情。


输入Email 订阅电子报

我在这里写作,未来六米主理人Will订阅电子报是对我持续创作,最好的支持:期间限定,全系列免费发送,👉 点这里一次订阅,打包收件。

— 在前进的道路上,您需要一个「值得信任的好朋友」—

💰周一:下班后的创富人生【手刀订阅】📥揭开自我探索的神秘面纱
☕️周二、五:身心笔记【订阅电子报】👀了解自我照护之道
🍳周六:周末加餐【免费订阅】📪独家观点每周直送信箱
👨🏻‍💻内容创作平台: vocusMattersMedium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Will Liu懂命理、會改運,喜好分享、樂於助人的生活實踐者。最新資訊請前往 ➤ https://eyewithouts.com ⏎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歡迎來到香港

第三天:那些總會浮現的記憶

第二天:身心靈的理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