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語| 愛路常險阻,舊客亦痴纏
據我觀察,婚禮攝影館大都喜歡叫自己「羅曼蒂克」、「天長地久」之類的名字。有天散步,我又看見一家「天長地久」的招牌斜斜壓下來,很是驚悚,平白地教路人心慌。多琢磨一會兒都不得了,只覺得要到地府才能「天長地久」。但又有什麼呢,來拍婚紗照的男女一定最想聽這句話。不過,我卻想起來一句,「鬱鬱青青,長過千尋」。說得模糊,大約是女子嫁人時的一句祝福。這是我從別處看來的,直覺另有出處,這才翻到了《源氏物語》。
在小說中,源氏去看紫姬,見她的頭髮梳得光潔漂亮,又想起她許久未剪發了,於是便卜定吉時,為紫姬剪髮。
「頭髮無論怎樣長的人,額上的總是稍短些。但如果都是短的而沒有長些的攏到後邊,便太缺乏情味了。」剪好之後祝道:「鬱鬱青青,長過千尋!」紫姬的乳母少納言聽了這祝詞,深感欣幸。
公子吟詩道:“千尋海水深難測,荇藻延綿我獨知。”
紫姬答道:“安知海水千尋底?潮落潮生無定時!”
看了這段我才明白,「鬱鬱青青,長過千尋」是一句情話,是劉蘭芝對焦仲卿說:「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 」只是角色變了,多情的源氏公子可以說,我的愛情是千尋海水,延綿的荇藻已經測量過了。紫姬正是情竇初開的時候,雖然表面上反駁了這種說法,還將其鄭重寫在紙上,但也有孩子氣的原因,還可能是想要一個更好的答案。
斷斷續續看了十幾章,後來我和@王圻聊起源氏公子的美貌,他給我推薦了一部同名動漫,所以今天說的主要還是這部電影。
電影不到兩個小時,是不可能把原著情節全部放進去的,於是它適當做了一些改編和調整,甚至在光源氏被流放須磨就結束了。相較於小說原著,柔和的、漫長的,電影顯得更濃烈和熾熱,超越人能想像得到的華美。
影片以夕顏去世開頭,抱著性命垂危的夕顏,源氏在自己的肩頭發現了拂不去的櫻花瓣,不安的一生也由此展開,如詛咒般。那件沾滿櫻花的外袍像幽靈似的升起時,夕顏就死了。屋外的櫻花樹還是綠的,不存在的花瓣卻落了她一身。配樂顯得鬼氣森森,更能襯托出源氏的內心的恐懼、迷惘、不安。
夕顏的死,有恐怖、詛咒,也有情慾的暗示。很快,源氏就進宮和藤壺幽會。這一場戲讓我十分震驚,源氏化妝扮成宮女,掩人耳目潛入宮中,與自己父親的妃子私會。
見源氏來,藤壺有意躲避,源氏則扯住了她的衣服,她不惜拋棄衣服掙脫,兩人僵持不下,最終還是被情意折服。他們相擁在一起,源氏則想起了幼年時的一段記憶,母親桐壺更衣也曾這樣抱著他,以額頭相抵。
紫姬出場時,源氏這種依戀和無助的狀態才發生了轉變。雖然種種證據表明,是因為紫姬肖似藤壺、肖似桐壺更衣,源氏才把她帶到身邊來,培養成理想的妻子。但電影的處理讓我感覺到,源氏也是把紫姬當成了幼年的自己來看。
與紫姬會面時是黃昏,孤苦伶仃的紫姬一個人跑到野外去了,源氏決定親自去找。黃昏中,他的背影呈近景,將遠處幼小的紫姬框在了畫面裡,再由遠及近,慢慢看到她的側臉和眼睛。這一幕與幼年的源氏相似,甚至是重疊的。他對紫姬的同情和憐憫,可能也有對自己的憐憫。
源氏心裡可能也明白與藤壺的關係不可能再逆轉,他注定要失去所愛之人。於是將紫姬當成得不到藤壺的一種安慰,故而不惜一切將她帶回來,即使是與紫姬的父親作對。
那之後,藤壺懷孕,就不再見源氏。他在屏風外兩次吹笛,也得不到藤壺的琴聲相和。只有在桐壺帝臨終前,二人才得以相見。
影片中見面的場景也十分動人,除卻感傷桐壺帝將死,也有對藤壺中宮克制的思念。藤壺還沒到來時,源氏就已經在等待。他低垂著頭,只見女官的十二單衣拖曳過地面,就知道藤壺快來了,他僅憑衣服就能認出她。
桐壺帝也是十分溫柔的人,他應該早已洞悉一切,故而在臨死前決定成全源氏與藤壺,讓他們能夠完成合奏一曲的願望。
但我想,這可能是藤壺選擇出家的重要線索之一。她身上背負著沉重的道德感,與源氏的關係已經令她精疲力竭,而明白了自己的丈夫早已知曉這一切——對源氏來說,可能是一種原諒和愛,但是對她而言,這或許是一種懲罰。
葵姬的死亡發生在與六條禦息所爭道事件之後,將眾女子為源氏著迷、嫉妒和痛苦的感情推至高潮。葵姬在這場爭執中勝出,六條禦息所憤世嫉俗她,其實是怨恨源氏公子的無情。於是她的生靈再次作祟,不得已害死了葵姬。這時我們會聯想到電影開頭,夕顏的死也是六條妃子生靈所為。
電影裡與源氏化妝入宮一樣令我震撼的一幕出現了,源氏偷窺六條禦息所在水邊洗頭髮。他早已和附身在葵姬身上的生靈有過對話,心裡明白那是六條禦息所,故而前來確認,發現六條禦息所的頭髮果然沾染了葵姬屋內的罌粟籽香氣,於是悄然離開。
影片許多細節都非常巧妙,夕顏的房間裡是白色葫蘆花的屏風,藤壺中宮看起來應該是紫藤花,源氏是夕陽與展翅的仙鶴,桐壺帝的是像徵權力的龍與鳳,弘徽殿女禦的是濃烈的牡丹或芍藥。
而像徵紫姬長大的,是她在等待中日漸長長的頭髮。
片頭幽靈般的櫻花和外袍再一次出現在影片結尾,即便已經知道今生會和紫姬相守,但源氏或許還是不明白自己追尋的到底是什麼。
他跟著走出門外,那棵巨大的櫻花樹已經是粉霞漫天。原來母親死後,在這裡發現了一個樹洞,於是年幼的源氏捧起落在地上的櫻花去填,又用石頭將其堵住。長大後再來看,發現不但沒填滿,反而更加深不可測了。
這一段集中展現了導演對《源氏物語》的理解,他讓源氏向自己的內心發問,“我到底在追尋著什麼。 ”
源氏的種種自尋煩惱,投身苦海,為他所困的諸多女子,種種痛苦情狀,皆因他內心深處無法填埋的洞而致。在小說中,作者也曾評價:為了戀情,源氏公子一生一世不得安寧。
結尾他穿上了那件一直困擾自己的櫻花外袍,在樹下起舞。或許是已經悟了答案,也可以理解成接納詛咒自己的、令自己不安的一切。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
- 來自作者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