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菲律宾的湿凉山城开始,窥探世界史在北吕宋的流转

張蘊之
·
·
IPFS
·
我要去的地方,却是在菲律宾北部的群山之中,气候湿凉,距离主要机场爆远,传统上是伊哥洛特人(Igorot)的居住地,语言与文化和刻板印象中的菲律宾颇有差异,在旅游市场上也是不太受青睐的偏远地区⋯⋯
碧瑶所在的山脉,以「通往天国的阶梯」梯田景观著称。 Photo: RichardMc from pixabay

四年之后,终于迎来世界恢复跨境交通网络的阶段,我也正逐步恢复旅居状态。选择落脚的第一站,仍然是一以贯之的逆势而为:菲律宾,碧瑶。

提到菲律宾,大家很自然会想到海滨、炎热、南岛、Tagalog、天主教、黑帮、网速差,以及对华人来说可能不太美味的食物。

而我要去的地方,却是在菲律宾北部的群山之中,气候湿凉,距离主要机场爆远,传统上是伊哥洛特人(Igorot)的居住地,语言与文化和刻板印象中的菲律宾颇有差异,在旅游市场上也是不太受青睐的偏远地区,因此在国际舞台上,文化和历史的考掘都相对较少,从当地观点出发的叙事更少。

在华语世界中,碧瑶是北吕宋这片神秘之境的经济、教育与文化中枢。 2024年,碧瑶是我的新据点,从这里开始转换视角,去了解世界史在北吕宋折射出的多重镜像。


自我介绍

我是张蕴之,出身离散家族,家族在百年间自华南向南洋移徙,进而漂流至世界各地,仍继续漂移中。过去十年主要耕耘东南亚文化艺术的研究、写作、教学、文化策展与广播节目主持,今年与同行的伙伴们组成「环太平洋教育科学文化协会(Pacific Rim Education, Science and Culture Association, PRESEA)」 ,目前担任理事长,此职务是无薪志工。

2023年末的现在,正在了结手边所有会把人绑住的营生,2024年正式成为无业游民,以便绕着地球跑。

之前写过的书有这些,但在这个没什么人看书时代,我也不知道列出来有没有意义:


你想去哪里,为什么?

北吕宋。在东南亚世界文化遗产的教学生涯中,每次教到菲律宾都非常心虚,那是我从未去过的地方。菲律宾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主要集中在北吕宋,包括两座菲律宾的巴洛克教堂(Baroque Churches of the Philippines)、伊富高梯田、维甘古城。

图片来源:wikipedia

这片区域保存了世界最大的人造灌溉系统、伊富高人对稻米与天地的敬畏,也见证了西班牙与美国的殖民历程,尤其是西班牙时期的影响最为突出。而曾经的对外贸易港维甘(Vigan,或译美岸),则融合了伊罗戈(Ilocos)、西班牙、华南(福建和广东)的建筑特色。

奇妙的是,北吕宋的经济、教育与文化枢纽碧瑶,不但是大学城,近年来更因为优良的城市条件成为日韩(尤其是韩国)投资建设英语语言学校的重镇,并以「斯巴达」学风闻名。亚洲各国有许多旅人专门为此来到碧瑶,希望能在地狱般的高压下,短期内大幅提升英语能力。

这些「外来」的力量,在北吕宋这片山峦起伏的土地上,看似紧密交织,却又处处显得断裂(Out of context)。我想知道,在如此丰富多样的文化层理之下,在当地定居或旅居的人们,是怎么理解过往、定义自身的呢?


你的具体游牧计画是什么?

行程:台北-克拉克(机场)-碧瑶-巴拿威(Banaue)、维甘(Vigan)、抱威(Paoay)

时程:三个月。由于菲律宾的观光签证期限是30天,要在菲律宾境内取得较长时间的居留许可,以游学为目的的相关签证是一个相对便捷、安全的途径。因此选择语言学校作为进入的落脚点,并以此为基地,利用周末、长假期,逐渐辐射至北吕宋的其他地区。

主题:北吕宋文化资产保存的在地观点与观光开发——外来者如何在永续前提下利益在地?

预算:约NT$20-30万元(US$7,000~10,000),含机票、签证、住宿、当地交通、日常开销、语言学校的学杂费等。

维甘古城是港口城市,也是菲律宾、西班牙、华文化的交汇处。 Photo: RichardMc from pixabay

你怎样与当地建立互动?

碧瑶的英语师资主要来自当地大学城,大学城则是北吕宋区域的知识份子集中地。语言学校的主要课程为一对一口说,正好作为口访的切入点。透过这些教师的延伸出去的在地人际网络,可以快速捕捉到具备文化叙事能力的报导人。

除了取得报导人的观点与叙述,透过照片、文字的方式进行纪录报导,同时也要以实际行动给予报导人回应,让报导人感受到自身拥有的文化是珍贵且独特、值得世界重视的,一个地方对世界的价值,不是只有酒吧、夜店、shopping mall。

这个行动就是在过程中纠集当地有相同理念的伙伴,筹组成「带路人」的跨国合作团队。这个计画的目的是让语言教师(及相关的人际网络)的身份除了「教英文」,也能担任在地文化导览人。相对马尼拉,北吕宋地区对于自身文化的叙述能力较弱,把这些潜在的人才找出来是此行的第一要务。

在这三个月中安排好当地的「带路人」,下一步,便是筹组推广讲座、文化旅行、田野踏查团或志工团队,交由这些文化导览人负责引导进入社区,形式包括单纯的参观,以及更深度的工作营。不只是将北吕宋的文化带向世界,也把世界各地的人带进北吕宋、深入认识北吕宋。

最重要的是:这个行动中所有的收入,都是以永续概念直接回馈给当地,包括但不限于带路人、接待单位等,深入一般观光旅游业无法触及的社会层面。


你计画怎样记录整趟行程?

游牧笔记:主要以文字、照片和影片纪录,并整理成至少六篇图文报导,在Matters公开发布。叙事策略为第一人称,「我」以采访者的身份去访问所处的环境与人。口访的部分,会在报导人同意的情况下录音,并选择适合公开的部分制作成Podcast节目。

语音活动:旅途尾声在网路较稳定的地方举办一场线上讲座,介绍在北吕宋踏查时收集到的资料(含影片纪录、口访录音)、报导人的故事等。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