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略大于冰淇淋
有香港朋友和我提过去东海大学散步很舒服,里面有牧场养了奶牛,还有自产牛奶做的冰淇淋吃。我家小孩听到有冰淇淋之后,一直心心念念要去东海大学。昨天我们才从登加里山的疲倦中缓过来,看到天气如此靓仔,一致决定去东海大学散散步,谋杀假期余下的时间。
我对东海大学的认识仅限于朋友提过的冰淇淋和介绍台中景点都会出现的路思义教堂的照片,以吃个冰淇淋为目的的散步,我肯定不会事先做什么功课的,连个冰淇淋店都找不到,也活该我吃不到。直到某位朋友看到我散步途中分享的建筑物照片,留言说:「感觉好日式」我才开始想:「对吼,里面的建筑好日式,难道是日治时期设立的大学吗?」立刻来问问google,结果显示建校时间是1955年。让我兴起要了解这些建筑物的念头,于是接下来的这一晚,所有的空隙时间都用来认识东海大学的历史和建筑。看完以后,我脑子里的东海大学立刻从奶香味十足换成厚重的历史味。今天早上赶完工作,心痒难耐,下午又跑到东海大学,从头到尾再走一遍。
进了校门,昨晚才通过文字细味过的建筑物全部都变得鲜活起来,而我的目光也由昨天的随意飘过变成专注的探究。话说东海大学的设立居然还和国共相争有关,1949年后共产党取得政权后,对宗教团体的不友善导致外国教会逐步退出大陆。五十年代初期,美国为了围堵共产主义的扩张,在各个方面扶植台湾,原本资助中国教会大学的中国基督教大学联合董事会亦决定在台湾重新设立一所高等教育机构,因此有了1955年东海大学的立校。
根据史料,东海大学于1953年开始筹画,邀请了著名建筑师贝聿铭、陈其宽和张肇康设计校园建筑物及景观。东海大学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首推路思义教堂,教堂由陈其宽与贝聿铭一同设计。教堂是台湾最早使用「薄壳」技法的建筑,主体由四片如倒扣的书页状的墙组成,高耸却不令人有尖锐感,曲线优美又不失庄重,教堂由大片开阔草地围绕,呈现出一种宗教抚慰人心及令人更坚定信仰的力量。
穿过路思义教堂左边的草地,跨过约农路便是由一棵棵粗壮榕树守护的文理大道,之所以叫文理大道,因大道左边是理学院,右边则是文学院。每个院系各占据一座合院式的校舍。大道两边各自独立的校舍并不是两两相对的整齐排列在路边的,同一边的校舍用独立石砌阶台造就出高低落差,每一座合院大门离开大道距离都不一样,同时大道两边校舍又是斜向相对的。这种不规则的房屋布局,造就出一种水墨画般的空间美感,体现出陈其宽大师所说的「东海的美是在虚空间」。有东大毕业的朋友和我们说过「东大的建筑物是参考唐代建筑」。我晚上看了很多关于东大建筑物的文献,大多提到东大早期景观规划是参考中国园林的空间布局,建筑物则是融合四合院结构与现代主义,并非我昨天下午自以为的日式。今天再次走文理大道,认真窥探每座合院,都不难发现传统四合院的门房结构,穿堂和方形回廊,完美呈现出一种中式庭院的古朴趣味。
另外一座我觉得很有趣的建筑物是东大的体育馆。昨天经过的时候,我以为只是一座位于种了松树的大草坪边的小礼堂。晚上看过资料之后,才知道这座看起来小的建筑物,其实一点都不简单。体育馆由张肇康设计,为了不破坏校园其他建筑物的小巧雅致之感和压低教堂的崇高感,张大师故意将巨大的室内空间往地下延伸,使露出地面的部分不至于过分庞大。体育馆门前的草地故意整理成有角度的倾斜,当人站在马路上隔着草地看体育馆时,视线先是被松树遮掩,草地向下倾斜让体育馆看起来好像正准备缓慢没入草丛一样,使整座建筑显得更轻巧。因为体育馆往地下发展,连带排水,通风和采光都经过深思熟虑的用心设计。今天特地绕着体育馆走一圈,走近才发现这座建筑物实际上一点不娇小,里面包含了羽毛球,篮球场,排球场和韵律教室。因为张大师的巧妙设计,令这个庞然大物在视觉上被缩小,低调安静的立于草地尽头。据说连草地上的松树也是满载心思的,当初大师根据要栽种的树木量先立竹杆,整体效果满意后才定下每一棵松树的种植位置。
临走前,我到底还是没忍住又跑到乳品店。坐在长木椅上细味冰淇淋的我,今日再访东大,到底是为了亲近历史还是借亲近历史之机来吃冰淇淋的呢?
台湾以外的朋友看到我分享的建筑物照片,一致认为是日式建筑。至于设计意念源自唐代与否,我暂时还没找到支持的资料,就算是我们也无从判断,因为我们都没有机会看到保留完整的唐代建筑,而当建筑技术从唐代传到日本,日本又很好的保留了古老的建筑,那么爱去日本旅行的我们,看到东大的建筑物的第一眼都毫不犹豫就认为是日式建筑,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幸亏我们不是书写历史的人,否则东大的历史要被我们篡改。 昨晚刚好看完东大因为教会受驱逐改而在台湾建校的历史,就收到香港众新闻的停止营运信,心痛之余忍不住想,肃清传媒之后,下一步被开刀的对象恐怕就是教会了。作恶的人啊,总是让历史以一种难看的姿态不断循环。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