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电商工作的经验分享
刚忙完holiday season,最近工作节奏比较缓
因此单纯想记录一下自己在电商工作半年的一些经验
今年疫情的关系,大家都被迫待在家里,自然而然免不了上网购物,也因为这样,电商的职缺在这个时候意外地需求变多。
几年前在台湾做过采购的工作,那份工作内容比较偏向供应链管理那部分,
这次则是比较面向客户端,比较行销领域,整体而言,工作弹性比较大(我比较喜欢😉)
我想因为是比较面向客户,所以不确定性以及变动性都很高,所以工作内容的弹性也因此较大。
而对于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这部分讲求精准、精确,容错率低但变动性也较低,所以工作较无弹性,对我来说就是比较无聊乏味🤭
我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商品规划— Merchandising Planning
这个词听起来很笼统,我一开始也是这么觉得(现在也还是稍微这样觉得
简单来说,身为一个电商,它就是一个平台,也就是要把客户跟seller/vendor连结起来
让客户能够快速找到他想要的产品,但电商平台不能只单靠客户主动找上门。
电商也要主动拉客户、吸引客户上门,而怎么样拉客户?
常见的作法不外乎有一些传统促销方式(Tradition Promotion),如:发发Email电子报,在平台上做直接打折活动、使用Promotion Code的折扣活动、Bundle Selling等等各式各样的花招。
现在也有一些比较新型的行销互动方式,可能是跟品牌商异业合作,以及做产品开箱、评测等直播...
而我的工作有一部分是,帮助seller/vendor们增加销售额,通常怎么帮他们增加销售量呢?
较大型的行销活动都是由行销团队来包办,而我的工作scope相对比较窄一些,通常会面向特定的seller👩或是更细,也就是特定的产品🤏🏻
我必须找出各个seller的优势与劣势,还有他们所销售的产品的特性如何;简言之,就是要为seller以及product做SWOT分析(即内外部的优劣分析)
而每个seller/vendor的特性也都不一样,其实有一部分会觉得像在做Account management,帮他们销售商品以外,也会协助一些订单相关问题。 (这跟我之前在做采购的工作经验也很像,需要跟各个大大小小供应商保持联络,也算是一种account managment呗)
这样还不够,因为市场是动态的⏳,必须要好好注意竞争对手的行为,特别是有什么大型销售活动时,如:Amazon Prime Day,通常都在10月中
虽然这个Prime Day是Amazon自己举办的,不过基本上同行业的伙伴们都会一起共襄盛举,就像是1111购物节,这个活动应该是淘宝发起的,但是台湾的电商们也都一起加入了(还有比较新的1212)
甚至我发现美国这边似乎也嗅到11.11购物节的一些什么,之前在某个网站上看到有人说11.11购物节是Chinese Black Friday ,这比喻的真贴切👍🏽
而购物季节(每年10-12月)就是电商们在打仗的时候,各家电商都会祭出价格非常杀的产品,那些真的CP值很好的商品,不是库存量不会太多,就是抢购的人太多,一下就会Sold Out。然后其实品质普普通通那些商品,就算价格打折打很大,还是可以很放心的慢慢观望,不用急着下单
在这短短半年,我体会比较深刻的就是Promotion的规划了,
以前行销课上的Marketing Matrix - Product, Price, Promotion, and Place. 之前完全不觉得Promotion这个P很重要,
虽然促销商品的销售量可能只占总销售量的一点点比例而已,不过还是满多魔鬼藏在细节中的
像是在已知的条件下(如产品特性、价格、库存),如何跟seller谈判到更好的促销计画或是促销价格等,都不是想像中那么简单,
而谈好这些计画后,要怎么把他们的产品好好地放在平台上,那个时机点跟地点(=网站中的商店)都要拿捏清楚,不然规划错了,就是浪费彼此的时间跟金钱了!
我自己也还在摸索中,根据80/20法则,虽然工作中有80%的时间都在做maintenance的工作,就是daily routine/weekly routine工作
不过至少有20%是比较能动动脑、不让脑袋瓜失能的一些开创性任务,继续利用这20%的时间好好学习与耕耘:)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