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有用微信吗?
至今,中国放弃动态清零的决策过程仍然是谜。我们来假想可能情况:
中宣部长或几名常委来找习,他们揣度着要用怎样的用语才能表现事态的严重但又不会显得过于慌张。 「现在各地出现一些抗议行动,主要是由学生开始的,他们对于一直封控感到不满,要求解封。」
「多严重?」习问。
报告人小心展示着网上收集到的抗议影片,然后说:「报告,虽然是极少数的分子,但有人喊出了『下台』,也有人应和......我们不必过分放大这群人的代表性,但是也绝对不能忽视他们可能造成的恶劣影响。」
自居整个中国抗疫都是他「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的习想了一会儿,说:「最近广州、重庆、北京的病例越来越多,看来要防住难度很大。前阵子我去印尼和泰国开会,没有人戴口罩,看到的民众生活如常。也好,我们中国共产党是最重视民意的,现在也许是个时机改变策略。」
他心想,20大也开完了,不用担心什么全民涌向医院演变成社会风险的问题。本来还想透过防疫政策,好好考验各地方首长政治忠诚和执行能力的,至少坚持到明年两会之后,所以11月10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只说要「优化」防疫,没说要改变清零。没想到大家都撑不住,可惜了。
他说:「只是,前期我们做了那么多清零的努力,现在的转变要注意引导舆论,不要成为民众不信任党和政府的理由,更不要变成境外势力借机破坏。要让老百姓感受到党和国家决策的合理性,医疗方面也要尽力配合。」
「那是一定的。总书记放心。中国现在放宽防疫,人民的死亡率无论如何都比美国等西方国家低很多。舆情管理的部分,会请中宣部加大注意。」
没有想到老大那么爽快。但是老大究竟是什么时候有了「病毒其实是清不完的」的想法?他们也不敢多问。毕竟几天之前,党媒还在「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
中国终于放弃清零了。表面上「民意」起了作用,核心是「政权不能受影响」。过去三年来,那些被防疫人员已消毒为名侵门踏户后居民的愤怒、那些受不了封闭和经济压力的一次次跳楼,那些社群媒体上的哀嚎与争辩,哪一个不是民意?他可曾听闻?听闻了是否有感?
XXX
大概五年前,一位在上海文化圈的朋友聊天时问我:「你觉得习近平有用微信吗?」当时心里想:这是什么问题,当然没有啊...吧?他怎么能接受微信的监看机制监看到他?若要沟通联系,高层肯定有专属的一套做法,不管那是另一种封闭的线上通讯软体,还是如007电影般手上戴个特殊小戒指按个钮或转个方向就能发出特别讯息,其他政治局常委或秘书就能收到......;总之,怎么可能跟着数亿人同用微信?不仅不安全,也太没有「阶级之别」了(没错,最讲打破阶级的组织往往最重视阶级差别,只是不以此为名)。于是回:「应该没有吧。」
「那他要怎么知道、感受到民意?」原来她的疑问是这个。朋友又问:「如果他有微信,他的朋友圈都是谁?」
想要知道民意,微信的朋友圈很重要吗?高层日理万机,哪有空像我们刷个手机一小时就这么晃过去了也未必得到什么,浪费时间居多。
但一直到2022年3到5月上海封城期间,才深刻体会到微信朋友圈作为民意带来的冲击力量。有好几次,我的许多微信友人会转发同一篇文章,那种累积的共鸣感带来强大的震撼力,仿佛力量不是加总而是加乘的效果。你会知道有相当一群人正在悲愤什么、想要什么,一个案例或一篇好故事,为他们说了一切。
譬如,3月时那篇「回燕郊的路」,说的是住在燕郊而在北京工作的人,如何被防疫政策「卡」在两边,过程缺乏尊严;也许是为了让文章能活命吧,作者用词委婉恳切甚至卑微,却更叫人心疼。
最经典的,莫过于4月底时有上海人剪辑制作了一段影片「四月之声」,用真实在网上流传的各种录音,串起上海人封城期间的苦况。那天晚上,忽然朋友圈里人人蜂拥而上,转发各种平台上的「四月之声」,甚至将影片或标题倒着放,就为了跟网管赛跑,在每一次的删帖下架前,让再多一点点人有机会看到影片。
头几次看「四月之声」时,我刚离开上海、人在北京,每看必哭泣、落泪。这几年不定期驻点生活都在上海,微信朋友多是各种跑新闻或是私下认识朋友的场合中加上的,他们的转发就是表态,相当程度能反映不同上海人的心声。今年4、5月封城期间,还有好几波这种朋友圈里同时间大量转发同样文章的「共鸣时刻」,包括某位上海防疫官员在高压下自杀的讯息,看得让人心惊胆颤、无能为力,全是一群连家门都迈不出一步的人在网上无声谈论,能做的,也唯有阅读和转发。
然而,庞然14亿中国人的最高领导人,需要看微信来取得民意吗?且不论习近平的朋友圈(如果他真的有用微信的话)里可能都是转发新华社与人民日报评论这种表态间拍马屁的文章,除了偷偷用匿名帐号趁网管删文前搜一下另一个社群平台微博之外,国家领导人想知道真实民意还有哪些管道?
不要小看这个问题。吴思在「潜规则」中有一篇就叫「皇上也是冤大头」,以明朝为例,说明握有一切权力的皇帝,依旧被蒙蔽,不知军穷民困,不知军粮与税费被一层层克扣,不知弄臣玩权专断。自缢「殉国」的明崇祯帝,死前还写:「我自己有不足,德性不够,惹来了上天的怪罪。但这一切,都是由于诸臣误我。」
书中说:「都说皇上如何威严了得,而我们看到的分明是一个块头很大却又聋又瞎的人。」理论上,现代国家尤其是进入网路时代后,有更多机制、管道等不让执政者被蒙蔽,但现实上,对元首来说,怎样了解所有的部会首长和地方官有好好做事、好好做人,怎样在知道他们没好好做事时当机立断采取处置,始终是执政掌权者非常重要的课题。对民意的理解和回应亦然,否则现代政治人物不会那么重视脸书、推特这些平台。
XXX
回到「如何理解民意」。
什么?资讯过载看微信太没效率?有经验的人告诉你,有一种东西叫「内参」,内部参考消息之意,那些派驻中国各地的新华社等中央官媒记者,除了发些宣传性的报导,其实也写些只给高层看的「真实情况」。
美联社2022年11月初报导,应该是最无所顾忌的内参,也有了变化。 10多名中国学者、商界人士和官媒记者透露,随着习近平不断巩固权力,即便是这种不对外公开的内部报导机制,也遇到了难以提供坦率评估的困境,任何质疑党的路线的内容都可能带来风险。
在中国这样舆论管控的专制社会,内参的重要性如何?至少从一些事后披露的消息来看,2019年12月底、2020年1月初,已经有新华社湖北分社都市部主任和总台央广湖北记者站站长等人在撰写有关武汉肺炎(COVID-19,后称新冠肺炎)传染情况的内参。而全中国的老百姓是直到2020年1月20日,看到传染专家钟南山在电视节目上说此病毒会「人传人」后,才了解其风险状况。 3天后,武汉封城,但高层是早就在1月中上旬就在盘算评估。看不到内参又得病的老百姓们,只能自认倒霉吧。
如果连内参都不再说真话,或只挑着说迎合当权的话,就让人想到毛泽东在1957、1958年一心要做人民公社的情况一样。人民日报在被毛泽东批评过之后,内参的倾向也开始自我调整了,报导人民公社就从正面角度描绘,尽管当时有些官员对此态度非常保留甚至反对,而且农民也不是没有抗拒。
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吃大锅饭,加上农村主要劳力都加入全民炼钢、修水利,各地方主政者讨好毛泽东不断上修粮食上缴指标,最终酿成全民饥荒的大悲剧,死亡数千万人,至今中共提到这段还要遮掩称之「三年自然灾害」。
显然,2022年的习近平,在科技监控与数据满布的中国,他的重要讯息来源不会只有党媒内参。不过,我们说的不只是用来做决策的「讯息」,还有那真实能感同身受的「情感」,在激发共情这一点上,社群媒体确实是强项。只是,习近平若也上微博、微信,是否还是会卡在同温层里? END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