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不上班在家撰稿,是什麼樣的體驗?

林安
·
·
IPFS
·
這篇回答介紹了我畢業以來的從業背景,自由撰稿的主要來源和收入,全職寫作的真實體驗和長期不上班以後的種種變化。

知乎上有個問題:長期不上班是什麼樣的體驗?

看到題主在題幹裡諮詢了自由撰稿人的不上班狀態,我就順手回答了一下。沒想到一不小心寫成了一篇文章的字數,就拿到公眾號來跟你你們分享吧。

這篇回答介紹了我畢業以來的從業背景,自由撰稿的主要來源和收入,全職寫作的真實體驗和長期不上班以後的種種變化。

送給對自由撰稿有興趣,想從事自由業的你們。

-我的背景經驗-

我從小喜歡寫作,小時候媽媽去廟裡求籤,得到簽文“文曲星下凡”,媽媽大喜,把簽文縫在我的棉衣裡,陪伴了我很長一段時間。

後來的經驗證明我確實對文字比較敏感,從小到大文都是加分項。大學又陰差陽錯讀了中文系,畢業後的3份工作也都與寫作有關,所以算下來,堅持寫作已有十幾年時間。

廣告文案、新媒體軟文、企業公關、人物訪談、產業分析、數據報告、散文、小說......

各種文體風格的寫作我都嘗試過。以前上班的時候,也幫很多知名企業寫過新媒體軟文,算是一種副業收入,但不算很多,也不穩定。

去年5月我從最後一家公司離職,決定從事自由業,到現在不上班快一年半。最開始的規劃是靠自由撰稿、自媒體和攝影養活自己。

但說實話,自由撰稿前面幾個​​月收入不多,因為離職前我已經很少做寫作方面的副業了,平時工作比較累,收入也還行,就沒心思去做副業。

但是既然做自由業了,就要重新把這塊撿起來。很多人好奇我的約稿都來自哪裡,如何起步,以下我簡單分享一下。


-撰稿來源與收入-

最開始,我對寫作能否養活自己完全沒有信心。辭職前我聽到一種說法: “如果你把你寫的文章發在網上,一直沒有編輯來找你約稿,說明你不適合吃寫作這碗飯。”

這句話對我影響很大,促使了我源源不絕地在網路上創作,也是我驗證自己是否適合全職寫作的標準之一。 (這裡要解釋下,沒有編輯約稿不代表你寫的不好,只能說可能不符合當下的市場需求)

辭職後,我透過發朋友圈的方式讓身邊朋友知道我已經自由工作了,可以接一些寫作類兼職。我們的朋友對我很好,早期的寫作單都是他們介紹的,直到現在也偶爾有朋友給我介紹寫作類客戶,很愛他們。

所以既然都自由職業了,就一定要把自己展示出去:自己的身份,自己的作品,自己的風格,潛移默化中讓別人把你和「自由寫作」這幾個字掛鉤。當他們有需求時,才能第一時間想到你。

我的部分文字作品

同時,我也在憑興趣做一個採訪計劃“100個不上班的人”,更新在我的公眾號“土土土槽”和豆瓣日記、知乎專欄上,意外地關注度還不錯。

我抓住了這個流量風口一直堅持在寫,雖然並不賺錢,卻是我想做的事情,而且我覺得眼光放長遠一點,這件事情做好了是可以帶來其他機會的,比如吸引一些媒體和編輯的注意。

事實證明,我後來獲得的大部分撰稿機會,接受的大部分媒體採訪,以及今年出版的第一本書《只工作,不上班》,都是「100個不上班的人」計畫帶來的。

去年9月,我開始為騰訊職場寫專欄,他們的編輯也是看了我的“不上班”系列專訪找到的我,後來也一直在合作約稿,和騰訊職場、快手一起做了“新藝人”系列人物採訪專題,也在「成長之光」專欄裡訪問了鋼琴大師郎朗。

那之後,又有朋友推薦了網易看客和澎湃新聞的約稿,也順利的和這兩個平台合作了一些稿件。

再後來,字節跳動公司的公關看了我給騰訊寫的人物專欄後找到我,與我簽約了他們公司旗下幾款產品的人物專訪稿件,比如火山小視頻、抖音,也一直合作到了今天,每個月寫4篇稿子給他們在我的自媒體平台上投放,月收入也能超過上班時的收入。

後面一直斷斷續續接觸一些新的約稿方,等撰稿資源穩定後,我開始漸漸砍掉了攝影的工作量,主要還是不想拿它當工作,當存粹的愛好更開心。

現在,我的主要工作就分兩部分:一部分給媒體和一些甲方公司的新媒體號撰稿,每個月4篇左右就可以維持收入。

另一方面為自己的新媒體寫稿,繼續做「100個不上班的人」採訪,每個月還會拍一支採訪影片(b站可以搜到,帳號「林安愛拍照」),偶爾接一接老客戶和熟人推薦的攝影單,其他都是一些不穩定的雜七雜八的工作。

另外自由業以後,我開始學習理財,增加自己的被動收入。我會拿一定比例的存款做中低風險的投資,每個月有一小部分被動收入來自理財產品和指數基金,去年長期持有的兩支基金收益還不錯,今年繼續摸索學習。

-全職寫作是怎樣的體驗-

很多人問我“每天寫東西會不會累?”、“會不會有不想寫的時候?”

第一個問題我的回答是:

「做什麼工作不累呢?現在這種程度的累和以前上班比真的不算什麼,至少我可以自己安排工作時間,想休息時就休息,睡眠比以前充足了很多,工作主動性也強了很多。

第二個問題的答案是:

“很多時候,我都不想寫了,特別是接到一些興趣度可能沒那麼高的稿子時。”

我的拖延其實挺嚴重的,但我只在小範圍內拖延,大方向上是不會拖延的。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如果定了要規劃這一週、一個月要做完什麼事情,我都會盡可能完成它。

但至於我是在周一完成還是在周五完成,白天完成還是晚上完成,就沒有那麼明確的計劃了,這個比較隨性。

自律其實挺消耗人的。如果你本性不是一個喜歡嚴格照計畫做事的人,逼迫自己自律也許會起到反作用。從這個程度上來說,自律也是種天賦。

我不是一個工作起來就不要命的人,也不是賺起錢來就沒上限的人,畢竟我選擇自由職業不是為了賺更多錢,而是為了工作和生活得更開心,能多一些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

我曾經的訪談對象因為長期高強度寫作,把自己寫進過醫院。這種事情在我身上應該不會發生,因為我屬於工作了幾小時就要休息幾小時的類型,比較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大多數時候,如果我覺得這個月賺得差不多了,就會停下來做別的事。

例如我規定自己的公眾號必須每週更新1-2篇文章,每個月至少完成一支高質量視頻,每個月做一件之前沒嘗試過的工作內容等等。

只要定下了這樣的目標,我心裡就會一直惦記著,沒完成之前是無法完全放鬆休息的。為了讓自己心裡舒服,我也要完成它。

大概是這樣一種對自我的約束和責任感吧,讓不是那麼自律的我,堅持做自由業到了今天。

所以說沒有絕對自由的工作,很多人也沒有看起來那樣自由,大家都是捨棄了一部分自由,去換取另一部分自己更看重的自由而已。

-不上班以後的變化-

好的方面:

自由掌控工作/出遊時間:

這一年,我的時間確實更自由了,每天都可以睡到飽(我比較貪睡),平時基本錯峰出遊。

一年可以安排2-4次旅行,1-2場出國自由行,1-2次國內的短途旅行。明年想花更多時間在旅居上,趁現在時間自由,父母身體也健康,多去不同的城市體驗生活,說不定哪天很喜歡哪座城市,我就搬過去定居了。

在清邁逛藝術村

自由掌控賺錢速度:

自己掌控賺錢的多少,其實很簡單,你想多賺錢就多做點事情,多付出點時間開拓新的工作內容。嫌太累就少做點事情,把時間用來休息或投入在興趣、陪伴家人。

剛開始自由職業的前幾個月我的收入縮水了很多,三個月後慢慢好起來,變得越來越穩定。有的月份還可以一個月賺到兩個月的收入,這取決於那個月做了什麼新事情,取得了什麼新突破。

總體算下來,我過去一年的收入應該和上班的時候差不多,日常支出仔細算算應該是變少了,因為出門和線下社交的時間減少了,不用每天化妝也沒必要買很多衣服。

但因為要自己購買社保,旅遊次數也變多了,自由業前期還投入了一些錢更新攝影設備,所以過去一年支出也不少。

更平和的好心情:

上班時難免被形形色色的人際關係和許多不可控的外在因素破壞心情。不上班以後,社交減少的一個變相好處是:因為他人原因帶來的壞情緒少了很多。如果心情不好,那也大多數是只因為自己。

還有皮膚比以前好了,因為曬太陽少,化妝品也用得少,再加上睡眠充足、每天的心情都還不錯,所以皮膚的狀態也不錯。

自從發現睡眠充足➕保持好心情➕減少化妝比任何護膚品都有用後,現在已經開始極簡護膚,每個月大大節省了花在化妝護膚品上的錢。

更自信勇敢了一些:

以前的我,連裸辭都不敢,一定要找好下家再跳槽,這其實是對自己沒自信的表現。

自由業這一年多時間經歷的一切,讓我對「沒工作」這件事情不再懼怕,背後的原因也是自信心的提升:知道了我有養活自己的能力,也清楚自己的價值在哪裡,透過哪種方式可以賺錢。

當初也擔心不上班以後會在經濟上捉襟見肘,會找不到更好的公司,後來發現只要照自己規劃的路好好走,日子總會越來越好。

就算到了最糟糕的情況,也不會窮途末路。

從事自由業,心態很重要,只要自己不崩潰,就沒人能讓你崩潰。


不好的方面:

間歇性作息混亂:

時不時會晚睡晚起,晝夜顛倒一下。長期這樣對身體其實不好,這是我一直在學習調整的。

雖然目前為止都沒有生過病,但還是希望自己養成健康的作息習慣,畢竟身體健康是自由業的本錢。

收入不穩定:

每個月還是要想想下個月的收入從哪裡來,收入的不穩定性在自由工作的不同階段都會時不時擔心一下。

早期會比較焦慮收入,隨著後面外部資源和自媒體流量的穩定,這方面的焦慮開始慢慢減少。

但還是很想多開拓一些穩定的收入來源,所以會去有意識地接長期約稿的訂單,同時做好理財規劃,尋找一些能帶來被動收入的副業和投資,目前在觀望內容電商和民宿這塊。

社交減少

雖然不上班這一年,我認識的人的數量比上班時多了很多(因為經常要採訪,與人打交道),大多數也是聊得來的人,但是能夠進行持續、深入交往的人的數量是大大減少的。

這使得人生的大部分時刻,其實還是自己一個人生活、工作。

人畢竟是群居動物,長時間脫離人群就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所以一個人待久了有時會有輕微抑鬱和孤獨情緒,所以我會逼迫自己定期出門與人社交,保持人與人之間的聯繫。

同時也嘗試建立親密關係,多一些內在情感的支撐。

各種社會福利的缺失

在職場上班有人給你繳五險一金,過節有過節費或各種禮品,加班有加班費,年底有年終獎,不上班以後,這些從此都與你說再見。

社保要自己交,保險要自己買,過節沒人惦記你,加班永遠都不會有加班費,年底的時候身邊的上班族領了年終獎開開心心過年,你只有在年底前加強工作強度,才能給自己發個年終獎金。

常常有人說羨慕自由業,把不上班想像得輕鬆如意,等到自己真正經歷了這一切,才感嘆「怎麼我的自由業和你們的不一樣」?

自由業有多好,網路上已經有很多人說了,而它有哪些弊端,說的人卻不多。即使有人說了,也有人選擇性忽視,只去看它讓人嚮往的那一部分。

所以我這次除了分享自由業的好處外,也說了很多不好的地方,可能還有更多,暫時只想了這麼多。

我覺得不只是自由業,不管你想從事哪一個行業,在決定入行前,最好先把這個行業不好的方面都了解一遍,想一想自己能不能接受,再一頭扎進去比較好。

只看到某個行業光鮮靚麗的部分就頭腦一熱扎進去的人,遲早要哭著退出來。

這和那些看到什麼生意賺錢就一窩蜂花錢做投資的人一樣,最後虧完了血汗錢再出來抱怨,永遠於事無補。


林安,《只工作,不上班》作者/播客「逆行人生」主播/自由會客廳品牌主理人。

代表作「 100個不上班的人」,持續研究追蹤自由業、數位遊牧者、遠距辦公等生活方式。


微博/公眾號/小紅書/b站:林安的會客廳

作者保留所有權利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

林安写字者,长期观察自由职业领域,喜欢一切新鲜、有趣、多元的生活方式与文化。 活着是为了创造。希望能创作出一部留世作品,它可以是文字、影像或者照片。 大陆已出版《只工作,不上班》
  • 來自作者
  • 相關推薦

作为内容创作者,我们遭受过怎样的网络暴力?

她放弃了联合国的工作,去日本乡下杀野猪 | 100个不上班的人

不上班的第3年:重拾热爱,商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