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班的一年
從前看五條人樂團的採訪,主唱仁科說,當他們離開了故鄉海豐,才開始寫關於海豐的歌。我覺得"時間"也是一樣的,我們要離開一段時間,才能真正書寫它。
就像不上班的這一年已經過去了一年,我才開始感覺到它,才會想起要記錄一些事,記錄夏天和秋天,若干個穿過樹林時被感動的瞬間,苦澀、甚至是懊悔的瞬間。由此意識到,它不再是尋常的日子,是這些日子匯集成了不上班的一年。
新冠大流行,中國封控了整整三年,悄悄開放的2023 年還沒完全適應過來,很多人還沒學會使用和陳述這個時間既已發生的事實,2024 年春節調休、除夕不放假的消息先衝上了熱搜榜,怨聲載道的輿論充斥各大社群媒體。因為不上班的緣故,我已經不再憤怒地咒罵這個比時間流逝本身更加恐怖的現實,這聽起來有些卑鄙狡猾,或者像幸災樂禍,但明顯我的禍是別的,是失業的又一個年頭。我只不過僥倖避開了這一重,但總有一個會落在我頭頂上。
在封控的最後一年光景裡,我從雲南騰衝到江西南昌,跨越了兩千多公里的路程,短短一星期內所經歷的核酸次數,就已經超過了在雲南兩年間的總和。不用想也知道,因為我千里迢迢來到了祖國的腹地,比起雲南要更接近政治中心的地方。如果權力的命令下達,城市會按照自己的步調跟隨。
在南昌住了一段時間,即使是星期一走進商場,也會發現到處都是閒晃的年輕人,大家就像不上班一樣,或是沒有班上。我早有所領悟,因為那時我就已經身負失業和被拖欠工資的命運。上街吃飯就是聽行色匆匆的年輕人抱怨他們沒有周末,加班情況遠比我來的地方更加普遍和兇猛。
其實直到那時,我還懷抱著希望,找到一份能支撐起未來的工作,或是勉強強生活下去足矣。但自我損耗的極限比未來更早到達,我們沒有理由相信自己是幸運的那一個,稍微往周圍看過就會發現,所有人都在全速墜落,只是或早或晚。於是我們回到縣城。在一次對話中再次想到未來,如此鄭重,我們想到離開這個國家。
今年八月,朋友從深圳回雲南,順道來江西會面。他是我新聞系的同學,也是雲南同鄉,同樣被拖欠薪水之後,選擇了離開雲南,到外面尋找機會。後來到深圳的一家媒體工作,幾乎是伴隨著“解封”,在公司紛紛迎來裁員的浪潮中撲了跟頭。他是個正直善良的人,以至於放棄了最後的鬥爭,放棄了同狡猾糾纏,卻也近乎狼狽地離開了傷心地。
他說可能過完年後會繼續找工作。我想到了我們進城務工的父母,從前他們被稱為農民工。一開始還會在農忙結束後才進城打工,接近年底時回來,等翻年過去重新找工作,只有體力活可幹。後來種地也荒廢了,因為根本種不出什麼,無法追趕現代化城市的日新月異,為了活下來,為了撫養後代,只好年復一年地重複這種生活,將自己的青春和力氣全部貢獻給了城市。作為他們的下一代,我們也以近似的方式離開雲南,離開小地方,在大城市得到一份工作,一年半年內遭遇裁員,安慰自己先回家過年,過完年再找工作,周而復始。如此是不是就已說明我們不過在重複父母進城打工的路徑。
我們就是新時代的移工。我從朋友那裡聽來更悲傷的故事,仍然是我們念新聞系的同學,畢業後在健身房發過傳單,在清洗家具的公司打工,摔斷了手臂,只能離職,而且還沒能獲得相應的賠償。朋友說他奇蹟般地在火車上遇到了這位同學,才有機會聊起這些經歷。我想像他們在喧鬧吵雜的車廂裡偶然重逢的場景,也和我們的父母進城時如此相似。火車上的時間,是中國數十年間折疊不變的。
在那之後不久,我又看到一位在北京從事媒體業的朋友的情況,她被公司逼迫,希望主動離職。這已經是目前中國普遍存在的現象,公司想要裁員自保,又不想如約支付賠償金,於是往往卑劣施壓,讓員工主動提出辭職。
我們畢業的時間很特別嗎?恰巧是新冠大流行之初。但回想那時,已經是最好的一年。我畢業後很容易就找到了工作,從那份工作中脫身後,在尋找下一份工作的間隙裡,甚至拿到了失業保險,雖然微不足道,但可見社會勉強運轉。
可是往後,我親眼看到自己的妹妹畢業至今,一直沒有找到工作;親戚的孩子為了躲避就業,以「考公考編考研」為藉口待在家中「啃老」。就連與我同時畢業的朋友,也有選擇第二學位、或是念研究生,再繼續讀博士的——他們承認自己是害怕找不到好工作。
當官方公佈的青年失業率到達20%,「中統局」就宣布暫停發布。而根據《財新》報道估算的準確消息,中國的青年失業率早在2023 年3 月就已高達46.5%。
這不是我獨自忍耐和蹉蹉的一年,我們都還身處其中。只是以時間為間隔,才能夠將其短暫分離出來,於是我們能夠辨別,這究竟是怎樣一個年份。
而注視那些仍然轉動的個體,這一年是:調休,降薪,獎金取消,公交停運,一個縣城的財務虧欠平攤到每個老百姓頭上,是每個人要拿出50 萬來填補空缺。不明所以的基建還在持續,早前甚至有人發現還在建防疫用的方艙醫院,那樣聲勢浩大的譴責也未能追出下文。
已經很久沒有見過美麗的東西了,世界正在發生戰爭,我失業在家。目睹一切可能傾塌,靠著懷舊綴連過去和未來。我們是軟弱,脆弱的一代。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
- 來自作者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