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看得见与看不见~梦枕貘&松本大洋《浑沌》读后感
你喜欢神话吗?你喜欢怪谈吗?
我都喜欢。
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荣格(Carl G. Jung) ,曾经将无意识分成两种:一种是最常听到的「个人无意识」,也就是被社会规范所压抑的欲望与情感,同时也是我们梦境的材料。另一种则是全人类共有的「集体潜意识」,也就是作为象征的「原型」(archetype) 。原型的其中一种表现就是神话。换言之,神话是所有人共同编织的梦。它们将所有人类内在的冲突与成长,反映在自然事件当中。
因此,对我来说,阅读神话与怪谈,并非只是为了追求一种恐怖或神秘的感觉,同时它也是正在照着一面映照我们自身内在的镜子。
在读这本书之前,喜爱怪谈的我,本来就是梦枕貘《阴阳师》系列的忠实读者。
读过《阴阳师》的人就知道:《阴阳师》每一集的开场定番,就是晴明跟博雅坐在檐廊下喝酒聊天。他们的对话,像是深夜里无声飘下的雪,静静地落在时间的尽头。柔软而宁静。仿佛这一刻永远不会结束一般。
每一次故事的结尾,必定又再次回到这个檐廊。如此循环不息,好像催眠的指引般,引领读者走进这宁静到让人恍惚的情境中,与从古至今的人们一同入梦。
梦枕貘在这本《浑沌》中,再一次运用了他善于带领读者入梦的温柔语调,向我们介绍了一个来自中国的古老传说,也就是「浑沌」的故事。
关于「浑沌」,最有名的典故当属《庄子.应帝王》的描述。简而言之,内容描述南海之王倏(倏)与北海之王忽,共同跑去拜访住在陆地中央之王浑沌。浑沌对他们很好。
于是,两人为了感谢它,便商议道:「一般人都有七孔,用来听看进食跟呼吸,唯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帮它凿凿看好了。」于是,他们一天凿一个洞。 (有趣的是浑沌居然没有抵抗)七天后,浑沌就死了。
我以前读庄子的这个寓言时,总觉得有些异样感。
一个没有眼睛鼻子嘴巴鼻孔的东西,不是什么也没有吗?它既不能表达也不能命令,它要如何成为一地之王?它既不饮食也不能聊天,又如何能好好款待倏跟忽呢?庄子固然想藉由寓言,强调人为的造作与框架将破坏天生自然的生命力。
可是,庄子的浑沌,也太像人了!
在这个绘本中,我很惊喜地发现,梦枕貘显然敏锐地注意到了。
若浑沌本来就如其名,是个难以捉摸的东西,那它就不应该这么像人。
那它应该像什么呢?本来,根据《山海经》说:它有四只翅膀、六只脚。
(等等!不就是电影「尚气」里那个没有脸又蹦蹦跳的小家伙吗?)
《神异经.西荒经》则说:它长得像一只有着无爪熊脚的长毛狗。
可是,都不对,因为「浑沌」完完全全就是「固定下来」的否定词。它拒绝了一切具体的定义。甚至它可能连自己的名字也不是,如梦枕貘所说:「浑沌,浑沌,这不是个名字,连名字也没有。」
好啦,一个什么也不是的东西,究竟要怎么画成绘本?
这一点,我真的非常佩服松本大洋的想像力,不愧是日本知名的插画师。我猜他可能是参考了杜甫的「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并且捕捉到浑沌自由活泼的特性。
他将浑沌画得好像一朵轻盈蓬松的白云,或刚打发的奶泡。那柔软的笔触,光是衔着尾巴、原地旋转的模样都可爱得让人爱怜微笑。这也恰好地接上《神异经.西荒经》的最后一句,同时也是本书不断重复的那句话:「总是望着天空在笑。 」
没有五官的东西,你如何知道它在微笑?又是什么让它微笑呢?
这让我想起Oliver Sacks在《看得见的盲人》一书中,提到脑部视觉区域(或双眼)受到永久性损伤的患者,不可思议地能不用双眼看见世界。这种「看」不只是感受到光影、听见声音。而是身体为了取代失去的一部份,用全身的感受去「看见」世界,甚至是发展出一种神奇的内在直观,能在脑海中描绘出与现实一致的景色,甚至还能独自在黑夜里更换屋顶上的天沟与水管! (吓坏了目睹的邻居)
如果浑沌是被加上了眼睛而死,而这些人却是失去眼睛而看见。
「看」一定要用双眼看吗? 「笑」一定要由嘴巴或五官来表现吗?当孩子在画纸上将苹果涂成蓝色,难道非要纠正成红色吗?我们总是受制于我们自以为正确的想法,认为一切眼见为凭,将我们的经验贴上一个又一个固定下来的标签,以为那个标签就等同于它所指的东西。此举却忘记在这些既有的观念之外,有着一片更广大、辽阔的碧蓝天空,也就是充满生机、无止尽地创造着的世界。
万事万物丰沛蓬勃的生命力绝不可能只是我们所以为的那样。虽然从科学的角度,会称为变因;从哲学的角度,会称为不确定性。
可是,不就是因为还没确定下来,所以才能存在着可能性吗?
一如白云总在广大的天际翱翔,还没有七窍的浑沌,也总是仰天而笑。想像一下那些超越既有想像的可能性,就像我们看着无边无际的蓝天,心也会一同跟着微笑吧!
此文同步刊登于: 看得见与看不见:梦枕貘&松本大洋《浑沌》读后感| | 开根好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