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是誰的我?
這個問題我們一直在反复提起。本次內容是第五章SEXULITT的第二篇,我們將從性政治的角度繼續再思考這個問題。
性是包括感覺是性sexual的感情、慾望、實踐、認同感、行為等的概念。長期以來,性被理解為人類不可抗拒的本能,被置換為以性器官為中心的異性觀。但是這是因為存在不受社會、文化影響污染的性取向獨有的領域的本質主義思考。
本質主義理論essentialism是根據假想的內在真理或本質來解釋複雜整體屬性的方法,假設所有性問題中都存在自然賦予的單一、基本、統一的某種類型(沃克斯1986/1994:19),他們認為:
性是由固定不變的內在本質決定的,社會性差異和性認同性sexual identity是由天生的生物學性差sex決定的。
因此,"性道德主義者"和"性自由主義者"們對性從本質主義角度是接近的鏡像的相同的主張。
前者認為性危險或反映了人類本性的惡方面,因此認為應該通過倫理和道德、宗教和法律、有時通過醫療手術適當管理和控制性。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性,將構成不道德的惡行或犯罪行為。
而後者則是由於人類對性的關注是自然的,甚至是可取的,所以外部的力被認為不可能用"來控制"。他們批評性道德主義者的主張是"基於道德嚴肅主義或偽善",對任何有關個人自主性行為的公共介入都持否定態度。
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有明顯的差異,但無論是壓迫對像還是解放對象,兩種觀點都同意性是人類的本能,也是特定身體部位內在的生物命令的信念,因此這是對性的本質主義理論。
在性研究中,本質主義是幾個前提。
第一,人們相信人類的行為是由遺傳、生物學、肉體原理決定的自然行為。
第二,認為人類所看到的類似行為表現了隱藏在其背後的某種傾向性。因此,人們認為表面上具有相似性的行為具有根本的本質和意義。 " (Vance, 2006/1989:29)
以科學的名義進行的性研究較多時,被批評不能擺脫本質主義嫌疑是是因為共享了這些前提。本質主義思維不僅在明確的研究主題上,而且在研究問題上也往往暗含內在。
例如,像"同性戀對異常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一樣,已經有很多研究以同性戀為異常行為前提出發。
另外,在有關同性戀的研究問卷中,經常會發現"你為什麼成為同性戀者?"或"你怎麼看待同性戀者?"等問題。這種提問的前提是異性戀是自然和理所當然的。違背異性戀的同性戀是違背人類本能的"變態"性、非正常的或成為寬容對象的異質性對象的前提是默認性被鋪墊著。 "你是怎麼成為異性戀者的"的提問之所以沒有出現,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相反,有人認為性不是由生物學和身體決定的自然素餘,而是社會、文化、歷史構成物。這通常被稱為構成主義,社會建構主義等,Constructionism。構成主義者認為,性慾不是先驗性的賦予,而是在特定時間和場所建立的社會關係(如)和文化的產物,因此其意義和內容會持續變化。極端的社會構成主義者還受到了用社會命令的產物代替性作為生物學命令的社會學本質主義的批評。
如果將性單純地視為文化產物,我們的身體在社會這只不過是束縛於社會體系的無力對象性裡,顯然存在著某種東西,而不僅僅是社會命名,我們不能完全無視肉體這個"實體"。
與其說是"性的",不如說是"慾望的"是由複雜的社會關係構成的。因此有關注歷史脈絡和權力關係的傾向。
法國哲學家Michel Foucault表示:
"Sexuality不是權力想要壓制的一種自然因素或知識需要慢慢揭示的模糊領域,而是賦予一個歷史構成物的名字。"
類似地,杰弗裡·威克斯·Jeffrey Weeks主張,我們社會存在關於性的各種討論和實踐,這些討論和實踐的總體形成了"主體位置subject positions"(Weeks, 1994/2003)
更詳細地說明,個人的認同感是與現有社會賦予某種情況或現象的意義有意識地、無意識地關聯而形成的,也是自己形成的。
這時,圍繞性的"自我感"成為使主體系統化的主要要素。
因此,性認同感是社會關係形成的定義和自我定義之間複雜的過程產物。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自我感也不是普遍的,而是歷史上的特定時期,性認同感從歷史上來看也是流動的。
這種觀點的優點是重新考慮我們對本質的認識和經驗、知識等,從社會文化脈絡中觀察至今為止理所當然和自然的性結構的位置。
不單純提倡"有多種性文化"式的多元主義,而是對現有的知識體系和科學意識形態、性別、階級、人種、民族、年齡、宗教等社會權力關係以性取向為等級的方式進行提問和挑戰。
因此,性不是"給定的"、"固定不變的",而是成為多種主體和意義之間的競爭和鬥爭的場所和協商的領域。
如果跟隨他們的觀點,同性戀者不是本質的、天生的或超歷史性的前社會存在,而是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物或法律的效果。
實際上,西歐開始認為同性戀是一種認同感是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開始的。
另外,多種性實踐可以脫離正常和不正常、合法和非法的二分法框架,被理解為社會文化上不同的實踐方式之一。女性主義者大體上同意社會構成主義,但是以性別為中心思考這一點具有差別性。
所以我們下一期會接續這點繼續聊。
這段時間,你可以對自我開始質問了。
TIP│無意識與性感:本質與非本質主義
精神分析學者弗洛伊德關注性和文明: 他認為人類文明是通過性壓迫發達的,通過無意識相關理論展現了性別化認同感形成的過程。
性認同感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氣質,是隨時都有可能崩潰的不安的想像性縫合物。
從這一點看,弗洛伊德為改變當代支配性思維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
弗洛伊德試圖通過無意識這一領域擴大性意義,將同性戀者脫神秘化,但假設一個規範內在的正常發育類型,並假設了一個目標,因此被批評為決定論者。對性的理解實現了周邊化和病理化。最重要的是,他的理論具有以西歐的一夫一妻製家庭結構和異性戀、生殖器、男性為中心的性慾為依據的局限性。
關於弗洛伊德:之前我聊過關於他的第一本精神分析講義,這對我們現在的生活和學習都有一定幫助。 感興趣的話可以看這裡。
——Made by Dirty Pomelo. Think that.
你好,臟柚子想和你一起學習,思考。創造有活力,友善的知識交流空間。
要一起麼?好好想想吧!更多渠道請點擊! —— bio.link/dirtypomelo
Hello, Dirty Pomelo wants to study with you. And create a vitality and friendly knowledge space.
Want to be together? Think that! For more Infos!—— bio.link/dirtypomelo
臟柚子共學連載-(Dirty Pomelo Gender and Society-DPGS 性別與社會-33#)
第五章-第Ⅱ篇(1-1-5-2)"自我是誰的我?"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
- 來自作者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