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婚禮

阿酷
·
·
IPFS
·

從懂事開始算起,我參加過不少的婚禮。不過大多數都是在美國這邊的朋友;大多數國內的親戚或者發小們大喜的日子都因為離得太遠錯過了。

這次參加的是女友的朋友的婚禮;我和新郎新娘見過的次數不多,第一次還是在疫情第二年一起去參加一次漂流。

以往的日子裡我見過很多不同民簇,不同風格的婚禮現場。這次是第一次看印度人的。

聽說他們的婚禮一般要搞7天。由於當地的歷史風俗,很多結婚的雙方是父母指定,媒妁之言;所以婚前並不見得認識。 7天的婚禮讓雙方在一起做遊戲,互相熟悉;免得入洞房的時候的尷尬。

在美國他們從簡從優,縮減成兩天。第二天之後,二人真正成為夫妻。

我參加了第一天晚上的慶典。當時不知道他們的習慣。聽到新娘叫新郎官未婚夫的時候還有些差異。

以往參加過的婚禮,都是神父面前新郎穿著西服,新娘穿著婚紗。兩邊I do,I do。

台下的參與者比台上的男主女主還要歡呼雀躍;即便小時候記憶不多的幾次國內人的婚禮也差不多都是西方的模式。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少數民族特色的儀式。當然啦,說少數民族,除了中國,他們要算是少數民族,那這個世界上就沒有其他是多數民族了……

第一張照片是男女主角,就不打馬賽克了,其他的保護一下別人的肖像權,都弄模糊。

兩個人的父母以及七大姑八大姨都從印度趕來,參加這場婚禮。整個宴會中的食品都是兩家的親戚親自下廚做的。

照一張事物。看上去不是多麼驚艷,吃上去味道不錯。不過大部分在場的印度人食宿,飯菜中肉很少。

說到印度傳統文化,我都是從小時後看得《眼鏡蛇》,《大篷車》,《吉米來吧》等等印度電影裡面看到的。感覺他們不論在任何時候,只要興致來了,都要唱一段,跳一段。

雖然說到唱,肯定不如東亞這邊卡拉OK的風俗那麼強大,但是跳舞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了。

別說是寶萊塢了,在《生活大爆炸》裡面,Raj演過一段自己想像中和Howard的老婆之間的愛情故事,就是用跳舞表現得。

果不其然,真個婚禮上都是大家一組組出來跳舞(這裡就都打馬賽克了)。

不過新郎官真是典型的內向理工男,在台上大部分的時候就是在靦腆地笑。

其他的男客也都差不多。別說男丁了,在場的大部分都是學理工的,在放《Macarena》的時候,有人大喊,這個有動作指南,大家跳啊。

最後輪到集體大亂鬥了。所有人都上去蹦茨。

要問我怎麼不在裡面?廢話,我要是在的話,就沒法照了。

這裡才聲明不是種族歧視,看著一群學工程的白人踏著屬七和旋的凌波微步,實在覺得過意不去。我還是上去跳了。

結果是什麼樣呢?新郎官在我下來之後,給我來了一個大大的擁抱。似乎在告訴我,終於有男性頂住壓力,跳舞震呼住另一方了……

我一直對新娘手上的圖案感興趣,聽她介紹是他們老家的圖案,上面還有兩個人的名字。


第二天的儀式我因為上班沒有去;女友自己去的。

她在微信上隨時現場直播。


我們倆都對陳設的這些小人偶感興趣。後來才知道,這些拜訪的人偶造型就是整個儀式上要出現的場面。

要說印度這個民族,在職場上很團結,在平時保持自己民族的傳統。連老外來參加婚禮,都穿上了印度的服裝。

說實話,這點比華裔要做的好很多。我真的不記得有多少華人的婚禮是穿著唐裝漢服。雖然TikTok抖音上看到不少,不過好像都是成都太古里上走秀。

包括我自己在內,還有多少事情是按照華夏兒女的傳統做的呢?這一點好像和日本差不多,崇洋的很;有一點我非常不明白的是,為啥國內的公司非得要讓中國員工起洋名?自己的原名咋了?慕容鐵蛋不好聽嗎?


跑題了。

雖然我只參加了一半的婚禮,不過能接觸到不同風俗的儀式,心裡也挺滿足的。

一個國家不管好壞,在那裡生活的人每天都想過得快快樂樂的。

這對新人在半個月前還居住在美國兩個不同的州。老公新近應聘,考入了新娘所在的公司。

兩個人終於打破了兩地分居的窘境,走到了一起。祝愿他們以後的日子天天快快樂樂,幸福美滿過上一輩子。

CC BY-NC-ND 2.0 授權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