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作,更加认识自己的模样

貓兒
·
·
IPFS
·
写作是情绪的一道出口,用文字的各种形式,变成一种美学;同时,写作也伴随着生命的历练跟著成长。

2021.08.24 首发探路客2022.03.28 二发Matters

日前偶然看到大学学弟分享的一篇文章【写作如何改善心理健康? 】 ,当下本是无感,随意浏览便滑了过去。后来沉淀思考几天,有了些心得想法,又回头找出这篇文章。

本以为写作是种休闲嗜好,幻想时空情境,写写过瘾的情节,放飞自己的想像力。我站在故事的高点,主宰人物的命运。简单来说,觉得故事跟自身经历无太大关系。

后来才发现,写作是如何描绘出一个人的模样。

Photo by Burst

后来才发现,写作是如何描绘出一个人的模样。

我私底下不擅于社交,也不太讲内心的事,脸书许久没有发过生活废文,像是人间蒸发。好多想法,包含委屈,其实都放在心里。一些放不下的事情可以随着时间消逝,有些不会,就是一直闷着、发酵着,到了最后,自己都不晓得为何会演变如此。直到开始写文,我才清楚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看到什么,以及把哪些话咽了回去。

于是,写作变成了一种出口。

诗歌、短篇故事、中短篇小说和小说都可以写成创意形式。创意写作通常融入想像或者记忆,并使用图像和隐喻等文学手法来传达意义。它提供了一种探索思想、感受、想法和信念的独特方式。
─撷取自《写作如何改善心理健康? 》

每个角色都是我的分身之一,把他们的部分性格集结起来,那便是我。

无论是写好一阵子的短篇小说《指甲》 ,还是迟迟未完工的轻小说,或多或少都有我的人生经历,以及性格特征,唯一差别在于,那些表现已经被我包装好几层,早已不是原貌。

写作不只是折射出自己的模样,比较显而易见的,而是擅长的写法以及自己的习惯。

(1)擅于景物描写,其次人物形象,最后美食介绍

我也是在日常小编发文的写作练习—称得上是练习吧—中发现自己最常写的是景物描写,尤其是花季的来临,春天有樱花、风铃木、花旗木,夏天的阿勃勒、蓝花楹,秋天大开台湾栾树、甜根子草、美人树,冬天绽放的梅花。拍来了几张照片后,放松自己融入景的情境,再细腻描绘出当下的感受,不得不说,我很享受书写的那种氛围,不单只是花很美而已。

来张风铃木吧,对时节的花

是的,借景抒情。

人物形象在文章里算是重点之一,人物表现、角色互动,一举一动推进剧情的发展。

早期写作的时候,我认知的人物形象是角色的外表,发色、穿着、身材等一些外在的描述,久而久之,发现就算没有外在形象,人物的行为举止、言论、内心情感,也足以让角色鲜明。

有些角色,短发长发,眼镜有无,我还真不晓得。

最后是美食介绍。放眼看去,我所写过的文章,包含小编发文,写过的美食文寥寥无几,很少食物出现在字里行间。工作场域不是餐厅这无可厚非,不常/不谙书写跟自己对美食的要求不高算是大有关系。对我来说,能吃的、可以止饿的(撇除挑食的食物以外)都是美食的范围,至于是否上镜、精致与否、刀工技术几乎不在考虑范围。对美食要求仅只满足生存需求,在没有更高一层的满足需求下,自然就不会出现在文章里。

有时候,一忙起来,连进食这件事情也能忘记。

(2)文章结构比以前完整,起承转合比以前清楚

很久以前,曾有过一位老师提及:学生没有办法稳定写出优质的作文,今天五级分,明天三级分,在于他不清楚结构是什么。

估狗大神有太多关于文章结构的说明,以自己的写作心法,大概是起因/背景→过程/发展→结果/结论,用5W1H也可以套用其中。

写作真的是长期练习而来。我的小编发文初体验被打枪过N次才发文,结构松散、抓不到重点、铺陈太长、没有吸引度都是常发生的bug。如果只是制式地把结构公式套进文章里,写出来的文字也是僵硬,既无灵魂,也无情感,毫无文学美感可言。

Photo by Unsplash

没有写作的空档,看看别人的文章,时事的、历史的、社会/自然科学的,有兴趣就来者不拒。若是文学作品,会稍微分析一下文章的脉络;偶尔跟男友一起看剧,也会忍不住留意剧情的高低潮安排。

小说家李洛克也说了,因为看完电影就随手画下剧情线的习惯,导致他没有办法纯粹欣赏电影,变成一种坏习惯,嗯,这是职业病了吧?

延伸文章: 《我的少女时代》一张图拆解结构,秒懂什么叫编剧

写作前列大纲,更快厘清想要表达的内容,剔除冗言赘字,脉络更清晰,起承转合就出来了。

知道主题是什么后,下笔时就不会写到歪楼,因为会提醒自己要回扣主题

目前觉得自己需要加强的,大概是收尾的部分吧,总觉得还是薄弱了点(苦笑)

(3)会更留意看过的文章,有想法就收下来

诚如上一点提到的,闲暇之余看过的文章类别甚广,写作习惯还没培养以前,阅读感想就是这样:是呀,讲得真对,说得太好了,然后就滑过去了。对自己有点启发的文章,最后如同一片浮云飘去。

「不可能看完文章没有问题的。」

大学时候,TA(助教)学长曾经这么说过,当时的我不是很能理解,作者论点很好啊有什么问题?

学长的话理应不是鸡蛋挑骨头,现在想想,或许是有没有自己的看法,有没有什么见解之类的。

写作一段时间后,我开始会留意他人文章观点与自身经验的连结性,它就像是条引线,拉出人生相似的经历点,串成了一篇文。不只是如此,当中也发现自己不是只会说不知道、没想法,其实很多idea在脑子里跑,只是没找到适合的方式表达而已。

偶尔也是有遗憾的时候。要是当下没有把好文收藏起来,过一阵子才冒出心得想分享,回头找文,却已被爆量资讯淹没,可真是深深残念。

读文分享不单是写作带来的思维模式改变,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开了部落格,就是主场探路客,适合表达想法的方式之一。

都说部落格是文字量相对多的社群平台了,我还不写爆它?

写爆是说笑的。最初设定是每遇到放假就写篇文,一个月8篇文,看看我现在,一个月3篇已是极限……(遥望天边)索性,改个模式,不求飙字量冲篇数,只求好好写。

写我所思,写我所看,写我所体悟之生命。

Photo by Burst

回到一开始提到的文章,写作究竟有无改善自身心里健康呢?

当然是有的,如同我自己下的结论,是情绪的一道出口,用文字的各种形式,变成一种美学;同时,写作也伴随着生命的历练跟著成长。

想起前阵子探友布恣芽朵提到的,当作品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会发现自己的蜕变。我也明显感受到了,单从开始重新写作的那一刻起,一点一滴在改变着。
(探友的好作品,这里看→心绘梦花园)


日前偶然发现大一时候写的地志散文,顿时灵光一闪,觉得可以来一篇旧文改写。但以我目前这种龟速的写文进展,大概要2-3个月后才能产出完整的文章,说不定更久(大笑)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貓兒愛貓成痴,但是又對貓毛過敏的女孩。 從精神上的貓奴,變成實質上的貓奴,喜歡貓咪呼嚕嚕的幸福聲音。 星座是大貓座,但個性很像家貓,喜歡放假一個人窩在家裡,享受一個人的獨處,沈浸在自己打造的文字世界裡。 期待自己的寫作風格,具有貓的優雅與貓的狂野,剛柔並濟。 我是貓兒,這是我的故事。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2023 馬特市年度問卷 | 無論失意還是失落,記得要振作起來

外公,新年快樂,即便你已經離開二年了

寫寫作
16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