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者回忆录169:爱国民主派的错念

李怡
·
·
IPFS
·
就如同胡耀邦,在文革后掌权尽管显得比较开放,但在1985年接受陆铿访问时说,中国的经济强大了,国防力量强了,台湾若还不愿意统一,「那就要带点强制性了」。

九七主权转移后,香港的抗共运动就一直由「爱国民主派」主导,直至2010年之后,本土派在香港兴起,并在年轻人中逐渐成为主流。我在2013年出版《香港思潮》一书,引言是「从无到有的香港本土意识的兴起」。有关本土意识,容后再谈。

这里先谈谈2010年之前爱国民主派主导的社会意识。

自从1980年「九七」问题浮现以来,香港人一直在抗共的社会思潮中挣扎。开始时,香港人寄望在中英谈判中,达致九七后英国以某种形式留下来,包括「延后转移主权的日期」「主权换治权」「九七后继续留在英联邦」等等。而当时大专界关心国族命运的学生领袖们,就从概念出发反对殖民主义,向往民主和民族主义,支持中国「收回主权,民主治港」。中共总理赵紫阳给港大学生会的覆信说:「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是我国政治生活的根本原则。将来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即你们所说的『民主治港』,是理所当然的。」

一些对中共有幻想的人士,包括天真的学生,就认为中共承诺给香港民主了。他们都忽略了这段话的前半截:「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是我国政治生活的根本原则」。意思就是中国现在已经是「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了。换句话说,将来香港实行的「民主治港」也离不开中国式的民主。所以,我参与的「香港前景研究社」的朋友,和倪匡这些作家,并不相信赵紫阳讲的「民主治港」。民调也显示,大部分香港人不相信中共承诺。移民潮此起彼落,「起」是中英达成协议和六四屠城;「落」是因为香港仍然繁荣,有赚钱谋生机会。

且岔开话题谈谈赵紫阳。八九民运后,许多人都因为赵紫阳反对镇压并为此下台,对他持肯定态度。实际上,根据解密文件,戴卓尔夫人(台湾译柴契尔夫人)当年访问北京,主要的谈判对手是赵紫阳,见邓小平只不过是邓对赵提出的「九七收回主权」作权威确定。也就是说,赵紫阳当年对香港人说「怕什么」和「民主治港」,是包括他自己在内的中共领导层的共同意向。

就如同胡耀邦,在文革后掌权尽管显得比较开放,但在1985年接受陆铿访问时说,中国的经济强大了,国防力量强了,台湾若还不愿意统一,「那就要带点强制性了」。

中共的高层领导,无论后来有过怎样开明的表现,但能够上到高层,几乎一定在长期「制造血污海」的斗争中,曾经心狠手辣地执行过残酷政策。许多中共党员,表面都很开明,甚至本性也可以说不坏,但参加了这个列宁式政党后,合起来就会做出伤天害理的事。

除了赵紫阳给港大学生会的覆信,邓小平在1984年谈到一国两制时说,港人治港「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并解释「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只要具备这些条件,不管他们相信资本主义,还是相信封建主义,甚至相信奴隶主义,都是爱国者」。又说「可以骂共产党,我们不怕他们骂,共产党是骂不倒的」。他的意思可以诠释为香港人可以「反共」,只要不「反中」就是爱国者。

八九民运后期,香港成立了「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简称支联会)。香港大部分市民一方面同情中国学生反专政、争民主,另方面更重要是对九七感到忧虑、对《基本法》的起草绝望,期待中国可以实现民主从而会带来九七后香港的民主自由人权,于是也参与支联会的活动。

支联会摆明「爱国」,亦没有反对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来成立与支联会一体两面的民主党,走的是同一路线。支联会主席司徒华,在立法会是民主党的党鞭。他们的路线可以概括为「反共不反中」。符合邓小平的「可以骂共产党」但「尊重自己民族」的爱国者标准。倡导民主,既符合《基本法》所定最终实现特首和立法会双普选的目标,亦没有违反邓小平的「爱国者标准」,更呼应中国总理曾经在信中支持的「民主治港」。

九七后,支联会继续举行六四烛光晚会,以提升香港市民的中国人意识。 2000年,民主党主席李柱铭访美游说国会议员支持中国加入世贸,并给予中国永久最惠国待遇。意见广受国会议员引用。翌年底中国正式入世。

同年五月,立法会以43票赞成、零票反对、1票弃权通过了「反对台湾独立」议案。所有民主派议员都投了赞成票,只有吴蔼仪投弃权票,理由是这个议题不属于香港立法会权力范围。

但在中共眼中,民主派这些「爱国」动作都是不算数的。为争取香港民意与国际认可,提出「可反共不可反中」的「爱国者标准」也是不算数的。甚至正相反。中共在意的是「共」而不是「中」。 「共」意味权力,反共,民主,都是要削减中共的绝对权力,这是绝对不能让的。至于「爱国」嘛,中共掌权者的观念就是「爱党」。若不「爱党」而「爱国」,比如为中国进入世贸去美国游说、「反台独」的表态,对中共来说都可有可无。若「爱国」是爱中国人民,为人民争取自由、民主,反对专权统治,尤其是提出「还政于民」,那更是大逆不道。

中共嘴里说的,跟他们的想法正好相反。果真民主、还政于民,那么还有党和我个人的特权吗?

图,与民主党创党主席李柱铭长期保持联络。这是2018年9月我们与陈日君枢机的合影。

(原文发布于2022年7月8日)

《失败者回忆录》连载目录(持续更新)

160. 陈方安生辞职,文官体制崩解

161. 呜呼!香港人自豪的廉署!

162.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楼塌了

163. 港督与特首有什么区别?

164. 董建华下台之谜(上)

165. 董建华下台之谜(下)

166. 董下曾上的玄机

167. 论政生涯进入下半场,想起倪匡

168. 香港文化界的墓碑新志

169.爱国民主派的错念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李怡李怡,1936年生,香港知名時事評論家、作家。1970年曾創辦雜誌《七十年代》,1984年更名《九十年代》,直至1998年停刊。後在《蘋果日報》撰寫專欄,筆耕不輟半世紀。著有文集《放逐》、《思緒》、《對應》等十數本。 正在Matters連載首部自傳《失敗者回憶錄》:「我一生所主張所推動的事情,社會總是向相反趨向發展,無論是閱讀,獨立思考或民主自由都如是。這就是我所指的失敗的人生。」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失敗者回憶錄198:想忘記,又不能忘記的過去

失敗者回憶錄197:年輕人化解民主派的分裂

失敗者回憶錄196:伊麗莎白二世與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