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食咩好[1] 之一记大埔的老店

蒟蒻魚
·
(修改过)
·
IPFS
·
记下我的大埔老滋味,希望老店不仅是活在记忆中,更是要和大埔人一起踏实地活下去

周日小朋友例行要到大里训练,每次都要天黑才能回家,晚餐通常都会外卖。上周日回程的时候问大家晚餐想吃哪家?小朋友很烦恼地叹一口气。

「我地屋企嚟嚟去去都系个几闲,都冇野好食,以前大埔几好啊,铺头执左又开过,成日有新野食。」[2]

「今晚你自己返大埔食啰,好无?讲呢啲!」[3]白眼妈秒KO小屁孩。

我们在香港时居住的大埔区,中西美食选择真的是多到超乎想象,每次要外食都会因为选择多而头痛,而现在台湾家的附近一样也感到头痛却是因为选择太少,最后小朋友无奈之下还是选吃他每个周日都会选的八方云集。其实这家店在香港也有的,但无奈劲敌太多,未考虑到八方云集就已经有其他选择,想不到这店会有成为我们周日食堂的一天。

小朋友说到的「铺头执左又开过」[4],对他来说是尝新的机会,对大人来说则是百味交杂的。在香港经营小店很难,租金、薪金、水电煤气等等合体就是一头凶狠的怪兽,追着店主拼命狂奔,很多小店日做夜做也难逃关门命运。一些老店能够生存,大多是因为店面已经被买下来,没有租金的压力才得以缓一口气。我刚刚搬来台中,发现几乎每家店每周都有一天是固定的公休日不单止,很多店甚至每天只营业两、三个小时──只做一天中的一餐。我忍不住问先生:「咦,甘搞法,响香港执硬啦,台湾围倒皮啊?」[5]先生斜瞥我一眼,回答:「呢啲咪典型香港人谂法啰,成日觉得要做生做死先维系倒,呢度做生意好hea咖。」[6]后来我发现,真的是,台湾租金便宜,食物多数都不需要依赖进口,薪金也相对低,一天开几个小时,已经足够维系,是香港人的生存压力大到不正常,连带着观念也扭曲了,以为一定要拼到口吐鲜血才叫生活。如今香港的市道更是寒风凛冽,想到那些我们老友般的大埔老店、深爱的食堂,不知道还有几家在,我都不敢问香港朋友,就怕知道后要伤心大哭。讲到大埔的老店,我的脑内已经自动列出一长串的清单,多得我都不知道该如何向你介绍好。

大埔的海宝花园楼下有一间粥店叫广记,是一家非常传统的粥品老店,有供应港式传统炸物油炸鬼(油条)、牛脷[7]酥。老实讲我不喜欢在台中吃到的油条,整个由里到外都炸成脆硬的。香港的油条,和French Baguette有点像,表面是脆皮,里面还是略湿润充满气孔的面质,撕开一块泡到热腾腾的粥里,里层迅速吸饱鲜美的粥液,外层还保持脆度,就像在吃一个脆皮的汤包,滋味和口感皆层次丰满。而牛脷酥则是粤人地区独有的炸物,像是裂开的牛舌形状的Donut,裂口中间铺了香甜脆口的油酥。有时候经过看到有刚炸出锅的牛脷酥,我都会忍不住买一条,一路吃一路走回家。广记还有传统的粥品和肠粉供应,菜干排骨粥是首选,米粒被熬到若有似无的状态,粥体极绵软,切碎的菜干也被熬到与米粒融为一体,每一口都吃出传统广东粥的风味。广记贩卖的是旧日世界的滋味,是我从小到大都没有改变过的滋味。

从广记出来,往左手边方向,走过下一个马路口,左转便是大元街市。大元街市是买菜的市场,也有传统的杂货店和熟食店。潮兴美食是其中一家卖粥粉面饭的茶餐厅,收银柜台的旁边有一个低调的玻璃柜供应炸物,其中的炸煎堆是我的最爱。炸煎堆,有点像台湾的炸麻薯,台湾是先蒸熟再炸,而香港是生糯米团滚上芝麻直接下锅油炸,炸的过程和台湾炸地瓜球类似,要不停的按压滚圆,让面团充气成为一个涨嘟嘟的糯米球。潮兴炸出来的煎堆,外层焦香,里层软糯又带咬口。如果捏着煎堆两头拉扯,不是随意就能扯断的,拉丝的呢。我那出生于40年代的老爹曾经说过,潮兴煎堆的口感和他小时候吃到的一模一样,所以......和我小时候吃到的肯定也就一样。

从潮兴往前走几步,左手边有一家牌匾写着「大埔墟豆腐花老店」的非常小的老店,主要供应豆腐花,鉴于现代的水质和黄豆品质,我对豆花不太带期望,反而很喜欢这家供应的云吞面,他们有保持我心目中传统的云吞面滋味。用纯鸭蛋和出来的细面弹牙清香,软滑的云团皮包着鲜美的内陷,两者一起浮游在大地鱼为基底的清汤里,再撒一把韭黄粒,小小的一碗是我无可抗拒的下午茶点,对比一些已经被捧到神坛的香港传统云吞面店,这一家的云吞面毫不逊色,价钱还很亲民。

从大元街市出来回家,一定会经过翠乐街。此街名是我最喜爱的一条大埔街名,带给我希望和欢乐的感觉。翠乐街一带也有很多美食,其中最特别的一家传统老店是许记面家。老板娘和老板都是直率又可爱的香港人,最令我叹为观止的是他们强大的记忆力。疫情期间,我时不时会到许记外卖,每次都一堆人在门口一起等,等候的各人手上没有号码牌,老板也仅仅是手写单交厨房,但老板一次也没有搞错先后次序,也不会弄错每个人各点了什么,做好一单提出来,眼神能立刻从等候人群里找到下单的那一位顾客,然后迅速把餐点递过去,天啊,他怎么可以记得那么清楚,如果我来给他打工,一定会被他问候祖宗十八代。言归正传,许记什么最好吃?当然是招牌的醉鸡腿了,花雕汁香甜带酒味却全无酒的苦涩,鸡腿肉紧致而不失弹性,连骨头都泡得带酒香,配上一碗清汤河粉是我的最爱。许记的牛腩,牛杂[8]也是相当出色的,焖得香气扑鼻,咬口程度恰到好处,蘸上店内的特制辣油,天堂啊,绝对不输大埔扬名天下的群记清汤腩。

记下我的大埔老滋味,希望老店不仅是活在记忆中,更是要和大埔人一起踏实地活下去,也希望留在香港的亲友们都能好好吃饭,平平安安!世界纷扰不堪,人心险恶,好好吃饭才有力气和恶人斗长命!

左为牛脷[酥右为炸煎堆,图片由细妹无明提供

后记:对大埔的美食太习以为常,总是以为睡醒一觉还能再尝到,结果匆忙离开香港以后,我才发现相簿里一张照片也找不出来佐证自己确实有吃过这些老店,唯有用文字记录下我记忆中的好滋味。配文图片由细妹@Wu Ming提供,虽然不是大埔的炸物,但外形是一样的,相信味道也同大埔的一样好,那是属于细妹自己那一区的老滋味。


国粤转换(根据姐夫@Red要求,要配上翻译)

[1] 今晚吃什么好

[2] 我们家来去都是那几家,都没什么好吃的,以前住大埔多好啊,店铺倒闭了又再开新的,经常可以吃到新的食物。

[3] 那今晚你回去大埔吃饭啰,好吗?和我讲这些没用的。

[4] 店铺倒闭了又再开新的

[5] 咦,这样做生意法,在香港只有倒闭的份,在台湾可以经营得下去啊?

[6] 这种是典型香港人的想法啦,觉得做生意要拼命才不倒闭,这里做生意很自在的。

[7] 牛舌

[8] 牛的内脏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