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矿:本来无一物,劳动力结晶
区块链的世界有很多容易引起误解的用语,「挖矿」是其中之一。我尝试从几个层面,去讲清楚挖矿到底什么意思。
物理挖矿:用铲子寻找价值
第零个层面,挖矿是拿个铲子去挖泥,找出里面的矿物,也就是有价值的部分。
你一定以为我在开玩笑,这个谁不知道呢,不理解的是区块链用语里面的「挖矿」而已。但我却是认真的,先回看这词语在传统世界的原意,有助了解它在区块链世界的新解。
挖矿所得的回报,对社会来说是全新创造的,本来并不存在,是从无到有的过程;矿工能赚钱,是因为提供了新的资源,产生了新的价值。当然现实上,赚钱的是矿场老板而矿工的薪资可能只够糊口,甚至工业安全都没有保障,但这里就不展开资本阶级和无产阶级的讨论了。
相对于挖矿创造出全新的价值,提供商品和服务则是增值的过程。无论是把货品送到府上,优良的设计,还是贴心的服务,都是建基于现有的产品或服务提供额外的价值。
比特币挖矿:用算力记账
理解了以上的解释,就能体会中本聪为什么把架起伺服器帮助社群记帐这种行为称为「挖矿」。因为在比特币区块链,伴随着每个新区块都会产生出全新的、生态中本来并不存在的比特币回报矿工。帮助社群记帐这行为是为区块链提供的公共服务,因此挖矿回报不是个别任何人为获得的服务埋单,而是整个群体的所有人为新产生的价值埋单。
中本聪的记账设计,是让矿工破解一条只能透过不断试错,很花时间和算力的数学题。试错就像挖沙子,成功解开数学题就是在沙子中找到矿物,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电力和算力就是矿工的工作,因此这个机制称为「工作证明」(Proof of Work,PoW)。
每当有一个区块被「挖出」,系统会新铸造一定数量的比特币,奖励第一个找出答案,又得到其他人确认答案正确的矿工。整个过程跟物理挖矿非常相似,矿工除了付出劳力,还需要带点运气才能挖到矿产,不过关键还是劳力。运气的数学名称不过就是「机率」,长线而言自然会扯平,在劳力达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矿工的回报理应接近。
区块链挖矿新典范:权益证明
比特币的发明,无疑是人类储存和交换价值的一大突破。然而作为第一代可用的分散式帐本,也有着交易时间长、容量低、大量耗电等各种缺点。
因此新一代的区块链一般都使用改良的挖矿机制,其中最主流的是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PoS),第二大区块链以太坊也正从工作证明过渡往权益证明。
权益证明,用浅白但非常粗疏的说法,就是用钱投票。解释清楚一点,是所有负责记账的矿工,需要押进一定数量的币,如果账目跟大部分人不同,会被视为不正确;无论是蓄意作弊,还是技术故障,轻则得不到报酬,重则被扣除押下的权益,以此驱使所有人正确记帐,又或者反过来说,防范有人出错或作弊。
从劳力到算力,现在又到财力,类比开始扯远,因此业界通常不把为权益证明区块链记账的人称为矿工,而会称为验证人(validator),或者更中性地称为节点(node);而相关行为也不一定称为挖矿。
听过有人坚称权益证明并非使用算力,因此不该称为挖矿;但我认为产生出社会上本不存在的新价值,才是挖矿这个类比的关键。再说,按照以上逻辑,岂不是传统社会也该因为比特币节点并非使用铲子,而坚持那不该称为挖矿?
跟「钱包」、「钥匙」、「签名」等一样,「挖矿」只是一个透过旧有概念认识区块链的类比而已,贴切就可,实在没必要坚持始祖比特币的方式才配得上这个说法。
X-to-earn:种瓜得瓜
除了PoW 和PoS,透过做X 而获得对应的通证这个逻辑,还有很多不同的演绎,几年下来,这种做法已经很少称为挖矿了,改成近期流行使用的X-to-earn。比如当下最流行的STEPN 的move-to-earn,用户走路和跑步可赚取通证;Axie Infinity 等众多游戏的play-to-earn 等。套用这个逻辑,我在2017 年共同创立的LikeCoin,也可以称为write-to-earn,只是当时还不存在这种说法而已,因此白皮书中我用了「创造力证明」,Proof of Creativity 的论述,来描述透过创作为社会提供价值,同时赚取LikeCoin 这个概念。
跟工作证明及权益证明不同,X-to-earn 的X 并非协助记帐。另外,相对于前者每产生一个区块均会生成新的通证给矿工,X-to-earn 模式向提供价值的使用者所发的通证,一般是预先铸造(pre-mint),托管在项目方的钱包。基于这个区别,业界渐渐使用挖矿以外的另一个说法,也确实有助说明概念。
空投:意料之内的意外之财
把概念继续延伸下去,跟X-to-earn 很接近的还有空投,两者都是提供通证予做了某些被视为有价值的行为的使用者。
区块链产业中,空投多数为一次性,出发点一般是推广及奖励早期参与者,而X-to-earn 则通常是个持续的核心设计。另外,相对于X-to-earn 模式中的「明码实价」,空投的条件一般不会提前公开,反而会在毫无先兆的情况下宣布,并以过往的链上行为作空投条件的判断;很多时,连有空投这回事都不在用户的预期,甚至不在项目方本身的预期,而是发展到某一点才想到的部署。
就空投的出发点而言,用户不知就里是个优点,因为空投是为了奖励早期参与者,越是对空投及相关条件没有预期,用户的行为越大机会出于真心。不过,当空投的手法被不同项目反覆使用,偶尔有些额度还非常高,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空投猎人」,预估某些潜力项目日后会空投,投机参与这些项目,并因此作出五花八门的链上参与,从执行一个简单交易到社群治理都有。
空投猎人本来无可厚非,不过也让空投的惊喜感与威力大大降低,用户得到空投变得理所当然之余,项目方也再难以分清真心假意,透过「忽然空投」奖励真心的早期用户这一招,已经开到荼蘼。
尽管如此,只要避免太过抱着投机的心态,或者不切实际,忽然会获得一大笔空投的期望,慎选新项目,学习、试用、参与或以其他各种方法支持,持之以恒,总能得到意外惊喜。
Learn to earn 这个「挖矿机制」,从来不骗人。
我是《区块链社会学:金钱、媒体与民主的再想像》的作者高重建,斜杠写作/教学/创业,每周五发表文章探讨出版自由、财务自由和民主自由,全面公开,旨在普及知识。
[ 订阅]
如果我的文章有价值,别惩罚开放,鼓励封闭,请考虑课金,款项将全数投入LikeCoin 治本奖学金。
Original link: chungkin Express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