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機制設計:Show me the incentive

ckxpress
·
·
IPFS
從字面看,多數人都知道「機制」的意思,但假如有人真心不懂請你解釋,你很可能只能支吾以對,除了說即是「mechanism」,就不知如何演繹。在本文的語境,且讓我們這樣定義「機制」......
  • UBR 無條件基本讀者計劃八、九月份的合作夥伴是飛地書店,讓在台港人和台灣的朋友都有機會參與。支持出版、保育文化,請幫忙到飛地購入店長選出的 41 本好書,贈與 UBR 計劃。

  • 今期的題目有點冷門,但很有趣,我會介紹機制設計(mechanism design)的基本概念。


先說一件真人真事,主人翁是我朋友的朋友 K。

故事發生在英殖時期香港,K 正就讀初中,當時中文科有所謂讀默與背默,前者由老師朗讀課文,學生寫出對應文字,後者不但要求懂得寫,還要懂得背,即憑記憶默寫整段課文。不過,K 的中文老師對背默有一項規定:少了字要扣分,但多了字不扣分。

一次背默,K 有幾個字不確定寫法,具體是什麼字 K 已經忘記,舉例說「橫眉冷對千夫指」的「眉」,不確定有沒有「目」字邊,於是乾脆默寫「橫眉睸冷對千夫指」,反正多字又不扣分。幾天後,老師派卷,說多字不扣分的規定僅適用於不影響詞句意思的情況,讓同學不必背誦到跟原文一模一樣,不但照樣對 K 多寫的幾個字扣分,更當著全班同學面前,指 K 聰明反被聰明誤。

你認為 K 是否活該?這個故事帶給你什麼啟示?

日常生活中的機制

從字面看,多數人都知道「機制」的意思,但假如有人真心不懂請你解釋,你很可能只能支吾以對,除了說即是「mechanism」,就不知如何演繹。

在本文的語境,且讓我們這樣定義「機制」:

  • 機制 = 行事準則 + 誘因
    (mechanism = protocol + incentive)

值得留意的是,過往我經常使用「protocol」一詞,在計算機科學、區塊鏈的語境通常譯作協議、網絡協定,這裡的意思卻比較廣義,更貼近日常生活,比如說警察執法需展示警員編號,這是專業警隊的 protocol,行事準則。

重用年前寫過的例子,假設有兩姐妹共享一塊蛋糕,怎樣才能做到公平公正?最多人想到的通常是由父母切餅和分配,但更理想的其實是由姐妹兩人其中一位操刀,然後由另一位挑選。前者固然是個方法,但後者才是機制,利用「必須切得兩塊大小相同,才能確保自己能分到一半」這個誘因,實現「公平公正」這個效果。

另一個我再三舉過的例子是購物車。在外國的大型超級市場,往往需要投入硬幣才能取用購物車,用畢把購物車歸還到指定位置,才能取回硬幣。在這個機制中,硬幣是誘因,行事準則是在特定位置取用和歸還購物車,效果是購物車總是列隊停放好,不會散落在停車場。

Show me the incentive, I’ll show you the outcome

回到 K 的往事。

就我所知,K 並非記憶力特別強的人,年少往事早就忘得八八九九,偏偏這件事記得特別清楚,原因也許是,事件形成一份創傷。如果 K 姓賴,或許還會說,自己所有科目裡面中文成績最差,那是原因之一。

除非有信心設計出來的機制滴水不漏,參與者無法作弊,誘因一定能實現所想效果,否則,機制設計者應該先釐清行事準則,並跟受眾好好溝通,不然單靠誘因很容易弄巧反拙,造成意想不到的結果。

以上我說參與者無法「作弊」,是用詞不當,假如你沒有清楚表達機制背後理念,或者群體對機制想要達到的效果沒有共識,任何行為都不應被定性為作弊。正如股神巴菲特的戰友蒙格的名言,「Show me the incentive, I’ll show you the outcome」,無論個體怎麼反應,是否如設計者所願,都是誘因導致的結果。

當年 K 的老師利用特權「釋法」輕鬆把事件擺平,還不忘把 K 傒落一番,換上這個年代或另一位同學,結果可能輕則惹來家長投訴,重則釀成學童自殺。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到底是誰?

公共政策的機制設計

機制設計廣泛應用於公共政策,畢竟利用誘因——一般為經濟誘因——去引導市民的行為,遠勝高官呼籲、群眾壓力和立法規管。近年罕見的德政,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即俗稱兩元乘車優惠,就顯著帶動銀髮族出行。

我認同經濟誘因的力量,但堅信不能忽略理念的討論、溝通與教育工作,甚至,假如清晰的理念跟經濟誘因之間只能二擇其一,我會毫不猶豫選擇前者;不受經濟誘因左右的社會規範,遠勝目標模糊的經濟誘因。

續以兩元乘車優惠為例,自從政策於前年拓展至 60-64 歲的市民,加上人口老化,相關開支持續上升,預計明年將達六十億港元,此外,政策也產生當初設想不到的效果如「長車短搭」:既然長、短途巴士都是兩元優惠價,自然有人會乘搭長途線路解決短途需要,結果卻增加政府對巴士公司的補貼。

就開支龐大及長車短搭等問題,立法會議員兼選舉委員會成員管浩鳴表示,「因為實在太便宜,兩元,老實說很多人因為不是自己荷包,就隨便乘車。我曾聽過有些長者,甚至他說簡單數個站也乘車,本來我走路也可以,既然是兩元就不走路。有時是否本末倒置,讓他們連短途運動也沒有了。」

不擔心長者不捨得付正價車資而寧願走路不搭短途,不質疑幾個車站也收全額車資是否合理,反過來關心長者缺乏短途運動,好一位上帝的牧者、民意的代表(恕我無知,他代表誰?)

另一邊,信報社評則,「當局若要檢討,就該考慮怎樣防止有人鑽空子。可行的辦法是設定使用次數或資助金額上限,杜絕『職業長者速遞員』之類的高頻使用情況。」

所謂「職業長者速遞員」,是指 60-64 歲但依然工作的速遞員,而「鑽空子」則指長者乘車優惠被用作減省速遞成本。信報社評讓我想起 K 的中文老師,政策考慮不周,大可以修正、改良、彌補(現已全部被「優化」取代),但企業決策受經濟誘因影響,聘用六十多歲仍然為口奔馳的長者,竟然被一份信奉經濟學的報紙視為「鑽空子」,搬龍門(先射箭,再畫靶)也未免太明顯。

坐短途少走路就被神職人員說隨便,坐長途多走路就被菁英報章說鑽空子,除了因為有人輸打贏要,也因為政府並未釐清乘車優惠背後的理念,遑論跟社會溝通;陰謀論者說那是支持度極低的政府急於籠絡人心,社福機構認為那是回饋長者打拼多年的德政,也有評論認為政策刺激經濟兼有助維穩。既然目標莫衷一是,無論政策被怎樣利用,除非違法違規,否則帶來什麼結果,都只是「show you the outcome」。

自己純粹把人視為經濟動物,就不要怪別人的行為依從經濟定律。

公民議題的機制

有關公共政策的機制設計,較近期的有不知是已經撤回還是暫緩的「垃圾稅」,和其他多不勝數的例子。受讀者注意力所限——謝謝你讀到這裡——今期就此打住,對這個題目有興趣的話請多多留言,collect 本文的 Writing NFT 表達支持,讀者的反饋是最好的誘因,推動我進一步討論這個題目。

這是討論公民議題的機制。


p.s. 2023 年 4 月 9 日九龍城潑水節(源於泰國的傳統節日),三名男子以水槍射向三名警員及三名無綫新聞記者,被控襲警及普通襲擊罪。經過幾輪審訊,上週三 2024 年 10 月 16 日,九龍城裁判法院裁判官陳志輝裁定所有被告有意圖、蓄意向事主施加武力,全部罪名成立,並強調本案控罪嚴重,認為監禁乃合適選項,案件押後至 11 月 1 日判刑。

以下有份簡單家課,供大家思考幾個問題:

  1. 假如把潑水節理解為機制,對應的行事準則及誘因分別是什麼?

  2. 你心目中,潑水節的可接受標準是什麼?

  3. 在法官裁決前,你認為在活動潑水存在一個可接受標準麼?

  4. 你同意法庭的裁決麼?(反對裁決超越我的可接受標準,請勿回覆)


Original link: chungkin Express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logbook icon
ckxpress地球人。人文為體,科技為用。 創業者。LikeCoin、DHK dao 發起人。 創作者。逢週四刊出《區塊鏈社會學》週報,文章全數收錄於 ckxpress.com。 沒有固定手機號碼,但一封電郵就能輕鬆聯繫上—— kin@ckxpress.com。
  • Author
  • More

四年來第五次寫「每天買一百元比特幣」,讓歷史見證,用數字說話

拷問 ChatCKX:說好了的 LikeCoin 3.0 呢?

預測市場:密碼貨幣牛市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