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之第三日:我再也找不到你了,但至少還有音樂
昨晚同事發來消息,她將在下個假期出發北京,因為她買到了瑪麗亞凱莉的演唱會門票。為她開心的同時,我也打開了Apple Music,重新回味年輕時常聽的幾首瑪麗亞凱莉作品。
熟悉的旋律瞬間把我帶回第一次聽We belong together的年紀,那個國中畢業的夏天。我彷彿又聞到圖書館座位周圍的氣味,皮膚也想起了那天室外熱到凝固的氣溫。
與音樂連結在一起的記憶真美妙啊,無法想像我的世界裡沒有音樂。
4歲開始在媽媽的希冀下學習小提琴,雖非我所願,但已在我身體裡埋下感知音符的種子。傳入耳朵的是來自百年前的古典旋律,稱不上由我自己選擇的音樂。
小學跟著表哥表姐玩,他們聽什麼我也聽什麼,於是當時每一盒徐懷缽的卡帶我都買齊,小學聽不懂歌詞意味,品不出編曲的奧妙,體會不了音樂帶來的快樂。
到了國中,同學間流行起五花八門的台灣華語歌手,為了和大家保持一致,有話題可聊,我也聽起了SHE、蔡依林、蕭亞軒、周杰倫等等可以買到CD的台灣歌手專輯。
初三時,學校為了將優質教育資源整合得更集中,我們重新分配了班級。很多年後回想起來,初三分班後的同桌,也許就是那個為我徹底打開音樂大門的人,是她讓我意識到,好的音樂可以直擊靈魂,改變一個人對世界、對美、對人類情緒、對自由的想法,而那些旋律會在記憶中留存很久很久。
在我眼中,她始終是個神秘、特立獨行又十分聰慧的小孩,大概是她的家庭足夠開放和包容吧,我這麼暗自猜測。有幾次家長會結束後,或其他需要家長出現的場合裡,我偶爾看到過她的媽媽,每次她媽媽的頭髮都換了顏色,衣物穿搭也和普通家長風格迥異,也許那就是現今依然流行的疊穿或叫做嬉皮風。
我還記得她寫得一手好字,工整有力,筆畫連接處力道不一,因此逐行閱後只覺驚喜,符合她本人的氣質,散發著一絲令人琢磨不透的氣場。
她看到的世界比我豐富得多,每天都能聽她說些我完全沒聽過沒看過的娛樂新聞,後來有機會去她家玩,我才知道,原來那時她家能收到台灣電視頻道,每天接收的新資訊自然比我們一般小孩密集。
也正是透過她,我才知道FIR了。
某一天週五放學前,她將自己買到的FIR首張專輯借給我,並且保證沒有一首歌難聽,這句話她重複了至少5遍。我被她的篤定吸引,放學一到家就插上耳機對著歌詞本一首一首聽完了整張專輯。初三的我,對流行音樂從此有了新的感想與認知。我聽到了從來沒有聽過的磅礴和絕望,感受到了不同尋常的怪異,還有全新的中文字詞組合方式。
也許是我周一和她分享聽後感時過於激動,也許是我們對音樂的審美相似,我們在此找到了共鳴,總之這次不經意的音樂推薦,便從此一發不可收。
幾週過後,她在某一天第一節下課課間,抓住準備起身離開座位的我,鄭重其事地遞給我一張CD,上面全是英文,我沒有一個字認識,封面上的女歌手我也不知道是誰,只見她衣服上有一個紅色大叉。同桌特別認真地說:“這張也沒有一首歌難聽,從頭好聽尾,不信你聽。”
我答,好,晚上回家就聽,便將專輯隨意先丟進抽屜裡。
後來那一天剩下的時間裡,我發現她只要在上課,都會用一隻手撐著腦袋,一會兒是左手,一會兒是右手,但人看起來卻沒有不舒服,還是平常的她。直到放學收拾書包的時候我才知道,那天她帶了隨身聽來學校,她不知道什麼時候把專輯從我抽屜裡拿走,單手托腮的時候就是在聽這張英文專輯,因為她不得不將耳機線穿過校服,透過袖口,把耳機孔放在手心,用手掌加以掩飾,才能讓耳機裡的旋律送進耳朵。
只見她小心翼翼地從隨身聽裡取出光碟,再小心翼翼地放回CD盒裡,我也小心翼翼地接過唱片,並向她保證晚上回去一定聽完。
結局就是為了看懂歌詞本裡的陌生單詞,我一邊聽音樂一邊看歌詞本,同時還得查單詞,那天晚上我直到3點多才睡覺。然而實際上,由於這張我聞所未聞的專輯給我的震撼太過強烈,幾乎5點多才睡著,而6點多又該起床上學了。
我還記得那天早上的上學路,我一邊走路手裡還拿著歌詞本一首一首地仔細小聲念歌詞。
到了學校,她還沒坐下我就迫不及待地告訴她:“Avril Lavigne的歌太好聽了!她唱歌太好聽了!”
後來我自己也去買了Under My Skin這張專輯,房間寫作業時耳機裡的音樂始終是艾薇兒的聲音。白天我把歌詞本抽出來隨身攜帶,甚至上課也拿出來夾在課本間,在筆記本上對著那2行黑色和紅色的字體,一遍又一遍模仿它們的藝術字效果。我們也會互相比較,看看誰模仿得更像專輯上印刷的樣子。
現在想來,即便我無法用準確的詞彙形容艾薇兒為我帶來的震撼,無法用語言解釋我覺得艾薇兒歌曲好聽的原因,但那時單純被音樂感動的年紀,比好音樂更珍貴。
升上高中,我和同桌考上不同的學校,聯繫逐漸減少。但我依然在聽艾薇兒的專輯,書架上Goodbye Lullaby永遠擺在靠前的幾張專輯裡,只是這張專輯沒有了我可以與之熱烈分享的人。
還好那時的資訊搜尋還未如此封閉,一旦開啟歐美音樂的興趣之路,更多音樂像海浪一樣一波接一波地湧向我。初三之後高中結束之前的時光,幾乎浸泡在英文打口碟的世界裡,我聽到了許多溫柔、憤怒、失望、抑鬱、勇敢、幸福的聲音和旋律,我的一部分人格就像藤蔓攀上大樹,在音樂世界裡悄悄成長了起來。
到了大學,我和這個同桌更是基本失聯,大學畢業後則是完完全全斷了聯繫,最後一次聽聞她的消息,只是模糊記得她拿到了美國某一所大學考古學波士頓offer。
不知道今年她有沒有去看艾薇兒在美國的巡演,也不知道她後來的人生還有哪些讓她欣喜的音樂。
在我的人生中,則是再也沒有第二個影響我如此深遠的音樂同路人。
而我每一年,都還會聽一遍Under My Skin裡的每一首歌。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
- 來自作者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