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读者到现场》「书生病了怎么救?台湾图书医院深度导览」活动侧记

Openbook閱讀誌
·
·
IPFS
·

撰文|OB特派员昨(8/10)日艳阳高照的下午时光,由OPENBOOK阅读志主办、信谊基金会赞助的第一场「台湾图书医院深度导览」活动,顺利开始,圆满结束。

活动参与者除了有作家、眼神若有所思的年轻大学生,也有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与一同前来的漂亮妈妈,以及俐落气质的女子。从台湾图书馆一楼集合后,我们一步步走向位于5楼的图书医院。

一进入空间,便能看到白色衣袍的专业图书修复师与志工,分踞在大桌面的不同位置,聚精会神地投入眼前的工作。看起来古老、色深、破损的纸页摊开在垫子上,修复师与志工以纸镇压在边角,前方有一盛装糨糊的浅碟,手持笔刷,小心翼翼地涂抹纸上。

今日的导览员首先带我们了解纸,「图书需要用跟这本书最相近的纸张去修复,所以在我们这边工作的话,认识纸张是一个很重要的作业。」

大家凑上前去观看与触摸不同的纸材。 (OB特派员摄影)

当他询问大伙,机制纸与手工纸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有参观者很快回答:「纤维。」导览员露出满意的微笑。他分享,修复书籍使用的纸张,材质要求越一致越好,但色泽通常会选用比原纸更浅,而非一样的纸,原因是,随着时间过去,10年、20年,甚至50年后,新增补的纸张才会与原书接近。

他也展示了一种薄如蝉翼的纸,是来自日本手工制作,以楮树为原料制成的典具帖纸。他要我们猜猜看,这样的纸为什么关键?因为修复书籍的时候,较厚的纸会直接覆盖掉古书上的油墨字迹,这样的薄纸,在修复双面都有文字的书时最好用。他也表示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卷纸,一卷要3万元,引起众人的惊呼。

我们随着导览员参观了不同时代研发的纸张、活动铅字架(活版印刷用的铅字)、烫金机、压书机,甚至还有为不同书虫准备的驱虫中药材。

参观者正在观看活动铅字架。 (OB特派员摄影)

OB特派员问:使用哪一种中药,书虫最害怕?两位图书医生都最先提到花椒! (第二位还有提到八角)但补充说明药材能发挥的效果还是因虫而异,也提醒最好过一阵子就换驱虫中药材,「不然虫也会习惯气味,就赶不走了。」所有人哈哈大笑。

导览员说,最适合书本存放的环境,是低温、干燥、远离日光的。这跟以前普遍对于「晒书有助保存书」的印象不同,导览员解释:「古人晒书,最主要是为了驱虫,但其实书本接触太多紫外线,也会受到损伤,因此并不建议曝晒。」除了自然老化外,纸张本身浆料中所含不良物质,例如半纤维素、木质素、酸、氯、漂白粉等有害物质,也会造成书籍无法长期保存。

最有趣的一站,莫过于制作糨糊了,看着撖面棍般的木棍在容器里不间断搅拌,有种来到烹饪教室的错觉,但其实搅拌是很费力气的。 OB特派员问导览员,曾经看过一个日本素人自己照着专家的影片与技术工具书修复坏损的书籍,最后竟然把糨糊放进模具,搭配食材吃下去了,糨糊是真的可以吃吗?导览员是这么说的:「可以啊,只是直接吃可能会没味道。」除了能亲手搅拌体验,其实导览员还准备一定份量的糨糊,分装后让参观者带回家,实在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温馨与幽默啊!

导览员拿着糨糊原料跟大家解说制作方式。 (OB特派员摄影)

导览活动结束后,图书医院的负责人徐美文,让我们围观她正在修复的《古兰经》,这本《古兰经》可能生于1619年。她说,从这本《古兰经》可以看到,在物资贫乏的年代,虔诚的人分头抄写的结果,造成同一本书内纸张状态不同、颜色不同,笔迹也有所不同。在修补之前,必须先以毛刷清理,或用小刀、细砂纸刮磨,去除破洞边缘处之虫屎污物,使破洞周边露出纤维,然后再移植补纸。她手边进行的是清洁工作,参观者耐心并眼神发光的神情,让OB特派员也为之感动。除了可以近距离观看修复《古兰经》的过程,最后参观者还得到了特别小奖品,实在是有得观赏又有得拿啊!

由衷感谢信谊基金会的赞助,还有台湾图书医院所有工作人员用心详实的导览。希望参加者都开心满载而归喔! ♡(*´∀`*)人(*´∀`*)♡●

走入图书、档案修护小日常-图书医生培训初级研习班

研习时间|111/9/13(二)~9/16(五),共计四天上课地点|国立台湾图书馆4楼4045室(新北市中和区中安街85号,八二三纪念公园/四号公园内)
详细资讯及报名方式,请至中华民国图书馆学会活动官网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