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夢想開店2年半,我卻活成了別人口中的「廢人」|100個不上班的人

林安
·
·
IPFS
·
我曾經寫過很多成功的自由工作者,有人問我「失敗的自由工作者難道不值得寫嗎?」當然值得,人們從失敗中汲取的力量,往往比成功更多。我也一直在尋找一個值得記錄的“失敗案例”,終於,我等到了地地的故事。

這篇文章我拖了很久,遲遲不知道該如何下筆。不是因為素材不夠豐滿,而是素材和情感都飽滿到怕自己寫不出它萬分之一的價值

地地是我第一家公司的同事,說實話我們除了有對方的微信外,從來沒有任何互動。我對她的印像也僅僅停留在「甜點做得很好吃」這一點。

上個月,因為某些機緣巧合,我們有了聯繫。我也因此知道了她當初離開公司後的三年裡,都經歷了些什麼。

那天下午我們聊了很久,電話那頭地地,從一開始的興奮到動情啜泣再到恢復理性。她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為了夢想辭職創業後的三年人生,攤開揉碎了講給我聽,而我的情緒,也跟著她的情緒起伏而起伏著。

「我曾經是一個很有自信的人,現在卻變成了自我否定的人。而這些話,從不敢在社群平台上剖開訴說。」訪談結束後,這句話刻在了我的腦子裡。

我曾經寫過很多成功的自由工作者,有人問我“失敗的自由工作者難道不值得寫嗎?”

當然值得,人們從失敗中汲取的力量,往往比成功更多。我也一直在尋找一個值得記錄的“失敗案例”,終於,我等到了地地的故事。

這是林安採訪的第21個“不上班的人”,我將為你們講述一個“失敗”的甜點創業者,真實而又引人深思的人生故事。

地地 青島

26歲甜點師

「決定要做一件事情
一定不要有一個理由是有退路”


你從哪一刻起,發現了自己內心真正的興趣所在?
又在哪一刻,下定決心把興趣變成工作

對地來說,發現自己對甜點的熱愛,是從做甜點這件事情,改變了她急躁的性格開始的。

「我居然可以在烤箱前安靜地坐90分鐘,內心特別平靜,一點都不焦慮。

這與在公關公司忙碌的日常形成了鮮明對比。

從做甜點給自己吃,到把甜點帶到公司分享給同事吃。甜點讓地這個原本在公司沒太多存在感的新人,有了一個人盡皆知的標籤——「甜點做得好吃」。

地地做的蛋糕

我最開始知道地地,是在公司舉辦的某次美食活動上,那時她把烤箱搬到公司現場烘培,做出來的甜點好看又好吃,很快就一搶而光。

「很多人知道我都是透過那場活動。」地說,甜點讓很多人認識了她。

地地在公司舉辦的活動上

“有一次跟客戶開會,我去倒水,被客戶叫住:'地地,我每個月給你錢,你給我做4個蛋糕可以嗎?'那是我們第一次私下對話。”

當一個人的興趣不僅能帶給自身改變,還能帶給身邊的人愉悅時,這種成就感很容易讓她把興趣撐下去。

而地地不僅是把興趣堅持了下去,還很快就將興趣變成了工作。

地地後來的烘培店:夢小姐的烘培研究社

那時她剛參加工作一年時間,工作上表現不錯,年後上級主動給她漲薪,她卻在發展最好的時候,提出了離職。

原因是她關注很久的一家山東甜點店,發了一個招募美食編輯的訊息——那個職位正好是她的興趣和職業的結合,她想去試試。

「當時決定做得非常倉促,看見招聘消息是半夜,當晚我就發了郵件。

一開始自然很多人勸她,但當她告訴他們這是為了夢想後,大家也紛紛轉為了祝福。

結果她去了那家公司後,發現實際工作內容和招募資訊裡描述的千差萬別,沒多久就辭職了。

「那時我就想自己開店,但當時有親戚讓我去他開的公司裡做運營,我就又去上了半年班。”

半年後,地發現自己「想開一家甜點店」的願望依然很強烈,於是花了3天時間求媽媽答應讓自己開店,又花了10萬報名系統學習甜點,回北京和朋友ba沒聊到半小時,就談好了合夥。

接下來寫商業計劃書、找青島本地的朋友做選址研究、透過網路扒下青島烘焙培訓市場的現狀等動作一氣呵成。

“你真的很勇敢”,“你居然有這個勇氣”是那段時間裡,她聽到最多的話。

“我那時就在想,這很需要勇氣嗎?”

從小到大都自己做決定的地地,人生一直很順,沒經歷過什麼挫折。由於還年輕,她覺得大不了再回去上班,至少有路可退。

「那時,身邊的朋友大都在準備考公務員,過一成不變的人生。而我的人生卻翻開了新的一頁,多好啊。我當時很沉醉於這種追求夢想帶來的愉悅感,和別人的欣賞帶來的虛假滿足感裡。

但2年以後的今天,地地迷茫了。她花了2年多的事情想明白了一個道理:當你決定要做一件事情時,一定不要有理由是──有退路。

「我做過的每一個決策
讓路越走越窄”

地地曾說,年輕的時候無知無畏,覺得夢想大過天。真正把那條自以為「很輕鬆」的路親自走一遭後,才發現是「不知者無畏」。

兩年半開蛋糕店的經歷,前兩年不停地調整方向中盲目狂奔,最難的時候靠著一口雞血鼓勵自己熬過去就好。最後半年卻像被放了氣的氣球般,慢慢洩了氣。

放棄開蛋糕店,回歸「正軌」後,地總結了她這2年開店失敗的原因:沒規劃、沒經驗、不自律。

“一開始沒做好規劃,中途才會把自己耗進去”

地地的沒規劃一開始體現在財務上。決定把店鋪開在青島後,她在網路上看到青島的房租比北京便宜很多,就和搭檔ba興高采烈地租了一個年租金5萬2的海景兩房。

地地租的海景房改裝前後

那時她們計劃一年先投10萬,主要花在租金、設備和原料。

「當時的想法很簡單,覺得每個月能賺2500元以上,把房租賺回來,就可以回本。所以一開始也沒有系統化地說要投入多少錢,每一筆錢用在哪裡,都是走到哪裡花到哪裡,不夠了再想辦法。

但真正開始開店以後,她們才發現如果要負擔一家有2名員工,年租金5萬2的工作室,除了房租,蛋糕的原材料、水電網絡費、人工成本、損耗、折扣都是費用,算下來每個月的開銷在15,000元左右,遠超過先前計畫的2,500元。

「我那時都不知道應該提前做好收支預算表的。」後來地在機緣巧合之下認識了青島的一家網紅書店,他們邀請地做甜點師,知道她不會做預算表後,給了她一個模版,還專門找人教她。

“那時我才發現,我的天,居然有這麼多表。怪不得按照之前的算法我們應該賺了很多錢,卻一直沒有錢。”

財務上的缺乏規劃對創業開店來說是最致命的,因為它直接影響開店者的收益。而第二致命的,可能就是店家選址了。

開店以來,地地的門市選址換了很多次,最開始她們把房子租在高檔小區,卻由於小區太封閉,物業不允許做任何商業廣告,也不讓客戶隨便進出,從而導致她們的品牌和產品完全走不出去。第一批客戶幾乎都是靠拿著傳單去幼稚園、社區門口做地推積攢起來的。

第二次搬家她們在住宅區租了一個店,每天一個人在工作室做蛋糕,一個人在店家看店。由於只有一個人做蛋糕,又不能因此降低品控,常常是供不應求的狀態。但即便如此,店家依然難以做大。因為顧客追求的是商品的琳瑯滿目,但她們的工作模式既不流水線,也沒有效率。

地地在社區租的門市

那時的地地每天從早上九點做到晚上十點-十二點,除了做蛋糕完全沒有社交生活,就連微信都只上有客戶的那個號碼。

而那時實體店和工作室的房租一年加起來有15萬,對比之下產值和房租成本完全不成正比,每個人的可支配時間都是亂的。

“那時候最大的困難是效率低,我沒法把一個店的產品填得滿滿噹噹,導致流失了很多客戶,一直做不起來。”

一個完整的生日蛋糕地要做半天

這種熬人但不出活的甜點零售,地地和搭檔ba整整堅持了一年。一年之後,她們覺得該調整方向做烘培訓練了,於是又搬家租下了一個160平米的店鋪做工作室。

但同時,她們又面臨另一個讓人糾結的現實問題——如果做培訓就必須放棄做甜點零售,但做培訓的客戶和做零售的客戶完全不是一類人,那意味著他們將在一段時間內斷掉收入來源。

那段時間地很矛盾,既想轉型,又不能停下手中的工作,想法總是變來變去,就連搭檔也忍不住問她:你到底想做什麼?

這是開店之初沒有規劃清晰的商業模式的結果。

同時,零售這塊的產品種類也不斷在調整。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要求太高,我總是不滿足於一個產品做出來一直這麼賣,老想試新品,包裝貼紙都不停地更換。那個時候沒有系統規劃過產品,更多憑著自己的個人思考去改變。

不同口味的甜點

後來地才知道,一家甜點店在正常情況下,需要有獲客產品、爆款產品、長期產品、特色產品和需要不斷更換、迎合市場流行的產品。

以前她不追任何網紅產品,覺得開店要有骨氣和節氣,後來發現網紅產品也可以做得好吃又吻合市場。

以上總,無論是財務規劃、店鋪選址、產品設計或商業模式,地地一開始都沒有規劃好,才導致中途不斷把自己耗進去。

「我現在可以心無旁騖地總結這些,但當時一邊做事情一邊想其他的,根本無法全面思考。」地地的語氣中帶著一絲委屈。

“別人有商業經驗才入行,而我只是因為喜歡甜點”

其實在青島創業做甜點的人中,賺到錢的也不少。

「這個行業做得好的是進入最早的一波人,他們有人脈的累積。我的烘培老師的學生中,有幾個體量做得特別大,年收入100萬以上。”

既沒經驗也沒人脈的地地,只是憑著一腔熱愛就進入了這個行業。而那些年賺百萬的人,卻是衝著賺錢這個目標進入的。他們賺錢就繼續做,不賺錢就趕緊撤。而地地呢,即使不賺錢也一直硬撐著──這就是商人和追夢者的差別。

地給自己的店取名為“夢小姐的烘培研究社”

而商人往往在做一件事情前,會事先設計好商業模式,評估好多久能回本才往裡面砸錢。

例如地地的烘培老師有一個學生,在小縣城投資30萬開一家甜點店,其中10萬用在裝修房租上,15萬用在自媒體和媒體的投放上。剛開業的那個月,幾乎所有的媒體都在宣傳他們。

他們在縣城的甜點促銷活動也做得特別大,三個月後他們在本地開了3家加盟店,一家店加盟費10萬,30萬瞬間回本。

同樣是投資30萬開店,看到別人的玩法和自己完全不一樣,地地不甚感慨。

「我後來和朋友聊這個人的經歷,朋友說商業模式不是完全可複製的你現在看到了他做出的結果是好的,但一定也有你看不到的地方和地區特殊性存在。這家店如果沒有加盟商加入呢? 不就回不了本了嗎?

地地覺得朋友說的有道理,但同時也意識到自己經驗上的欠缺仍然是一個致命的問題。

「我發現社會經驗決定了你看一件事情的高度和人脈的多少,以前在公司我只需要去做一顆螺絲釘,被公司帶著走就行。但是自己開店不一樣,你能看多遠店就可以走多遠。  

“被人說我是個廢人後,我徹底清醒了”

「創業是沒人幫你把控節奏的事情,一開始你躊躇滿志,熱血澎湃,一下子把人分為八瓣用,什麼都要自己做,的確收穫了很多體驗和經驗。但後來,缺乏自製力,惰性佔了上風,惡性循環一旦開始,就停不下來。

剛開店時,地地每天幹勁兒滿滿,可以為了工作放棄一切社交,每天做蛋糕到深夜。但是當一個個錯誤的決策,讓店舖始終不溫不火難以做大時,地地開始變得懶散懈怠。

心情不好了就不上微信不開店,早上遲遲不起床或在家打一天遊戲。情緒直接影響了她的工作狀態,而不工作就意味著沒收入,長此以往惡性循環。

“之前的生活太單一了,每天只關注自己的這一點點小操作台。”

不跟外界接觸,沒有同事也沒有職場關係的地地,晝夜夜出,與社會徹底隔絕。

「傍晚時工作結束了,我不像別人下班回家,永遠是一個人的狀態。我沒有明確的上下班時間,沒有拓展交際面的管道,唯一與這個世界的交流就是客戶,但大部分客戶都是家裡有孩子的姐姐,覺得自己很孤單。

每天地在這個客廳度過大部分時間

為了舒緩情緒,重新與社會建立關係,地地和ba鼓勵對方多發展興趣。

但是當甜點變成了工作,就不再是興趣了,於是地發展了新的興趣愛好-狼人殺。

於是有一段時間,她每天睡到自然醒,下午做幾個蛋糕,晚上出去喝酒玩狼人殺。看起來生活得自由自在,她卻比以前更愛哭了。

例如在跟朋友聚會說完再見後立刻升起車窗,因為已經無法控制眼淚和難過的情緒,即使剛結束一局熱鬧哄哄的吃雞遊戲。

直到有一天,一個新認識的朋友很認真地對她說:「你覺得每天睡到自然醒,做幾個蛋糕,晚上出去浪,喝酒唱歌狼人殺,就是你生活的意義嗎?你不覺得這樣是個廢人嗎?

工作中的地地

「毫不留情卻直擊心靈。」地說,這句話像一記響亮的耳光,徹底打醒了她。

在此之前,她身邊上班的朋友都羨慕她能每天睡到自然醒,有自由支配的時間。當她說起要不要關店重新回去上班時,朋友們都勸:“不要上班,上班的目的就是為了不上班”,從來不會抨擊她。

甚至本科的同學們也一直在鼓勵她:“你是我們班最有想法和最能把想法做成事情的人,如果你都做不好的事情,說明這件事情本身是有問題的。”

但我可能是我們班混得最差的,我有負債。 」地說。

有一陣子,她「生病了」。她懷疑自己有躁鬱症,但是也沒錢去看心理醫生。那段時間,身邊的朋友都察覺出了她的變化,他們到工作室陪她,離開時卻總是不放心,怕她一個人做傻事。

「我非常清晰地感覺到自己從一個非常自信的人,變成了一個沒那麼自信的人。做事情開始變得畏手畏腳。」這是最讓地地耿耿於懷的改變。

「店舖有開幕儀式
卻沒有關門儀式”

決定關店前的幾個月,地地一直在苦苦掙扎。

這個店我是在那麼多人的注視下開起來的,就像我的孩子一樣,是我的夢想,我不能因為它長得不好看就把它關掉。

她和ba進行了一次深談,但還沒開始就控制不住情緒哭了。

「真的只能關店了嗎?我不甘心。」地哭著說。

ba是因為她才去了青島,跟她一起開店。雖然一直很辛苦,也沒賺到什麼錢,但從來沒有抱怨過,地覺得對不起她。

地地和搭檔ba的漫畫像

那段時間,她也拒絕跟家人交流。一直以來,她都只報喜不報憂,家裡人一直以為她在青島過得很好。直到有一天,得知真相的父親喝醉酒後傳了一條長長的簡訊給他。

「我爸是個喝醉酒會傳簡訊給我的人,他其實不太會用手機,那天他用手機給我打了很長的一段話。他說你回來吧,哪怕一分錢不賺我也養你…”

「他很生氣我騙他在外面混得好,他避開我媽問我怎麼回事,我就一五一十都跟他說了。他沒有罵我,他說你回家吧,你那些設備賣不掉的就拉回來吧,你回來哪怕不賺錢我也養得起你,你要想開店你回家接著開。

店裡的廚具

「我以前只跟我媽說這些,我爸跟我說這些的時候,我覺得最沒臉面對的人就是他們。我們在外面窮也沒過吃泡麵的日子,就是因為一直有家里人的支持。

「我爸媽最誇張的一件事情就是在我們家樓下以很便宜的價格買了門頭房,叫我回去簽字,很小的一個商舖。他們當時的想法是你想開店我們給你開,你回來就行

說這些話的時候,地地的聲音開始帶著哭腔,但仍然堅持著說完了這段話。

雖然內心感到自責,她依然沒有選擇回家,因為她對夢想仍不死心。

後來有一天,她經過了一家店發現正在出租,月租只要4萬。馬上打電話給ba,興奮地說:“有一個門店,租金只要4萬!”

「地地你怎麼了?怎麼又開始了?不是要結束了嗎?」ba問。

地地卻越說越興奮,ba感到無奈,只好說:“要不你再試3個月?”

於是地回家算了一下,發現只有一個月賣150個蛋糕,也就是平均一天5個完整的生日蛋糕,才能賺回來4萬塊的門面費。

地地的生日蛋糕作品

「之前的產量從來沒有達到這個標準,一直沒賺到錢,最多是持平。」拉完表後,地地特別吃驚。

她發了一條朋友圈,問大家:如果有件事情,你明知道結果不好,還要做嗎?

只有一個朋友回覆說:“如果明知道不好還一直在問,那就去做吧。”

剩下所有人都說「不要繼續了」。

「我跟ba又約了一次,我一開口眼淚就下來了,我說我說真的要放棄嗎?我不甘心,我很能堅持。

可是我們現在沒有條件繼續了,沒有另外30萬拿出來學習別人的玩法,家裡也已經支持過一輪了,是我們沒有做好。」ba說。

地地和ba

那次深聊後,地地深刻意識到:開蛋糕店已經不是2年前她有把握能做好的事情了。

不只是資金問題,還有人的問題——她做事情開始變得畏手畏腳。

「那段時間,我的生活裡其他問題都不是主要煩惱,只有這件事情,會在夜裡反覆跑出來叩問我。”

直到現在,地地也沒有徹底公佈不開店了。前陣子,還有客戶在微信上找她訂蛋糕。

「不知道怎麼告別,店舖有開幕儀式,卻沒有關門儀式。」地說。  

「學習是一種逃避
逼自己在焦慮中放空”

現在的地地,停止了做蛋糕,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學雅思上。 “學英語其實是一個很逃避的事情,沒有選擇回到職場而是單純當一個學生,我很明白這是一個逃避。”

她把履歷放在招募網站上更新過,也去面過試,但內心深處還是不確定是否要去上班。離開職場兩年多了,她怕自己不能很好的適應職場生活。

「猶豫之後決定先回歸學習狀態,逼自己靜下心來,每天都在焦慮中放空。」

地地想重新回歸學生狀態

學完英文後,她想去香港讀研究生,畢業後再回大陸找工作。但又擔心畢業後年近30歲的自己,在職場上不再受歡迎。

現在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也不排除學完英文直接去工作的可能,畢竟還有負債要還。

我問她這段「失敗」的自由工作經驗為她帶來了什麼。

她的回答是:

「我現在說不出來這段經歷好不好,沒法下定義也不願意說我浪費了3年。雖然我比同齡人在職場上缺失了3年,但也收穫了很多。

對我個人而言,我不盲目自信了,做事情前要考慮一下,看事情更全面了。我以前個性比較急躁,現在大家都覺得我還挺溫柔的,磨平了很多稜角。

還有就是感受到了來自家人和朋友們支持的力量。我有很愛我的家人和一路上支持我的朋友,他們可能是最大的財富,為了他們我也不能一蹶不振、自我否定。

我不會因為這次經驗變得不愛烘培了,若干年後,也許我會重新做這件事。但現在,我更適合在職場上工作。我有惰性但我有責任心,在別人的監督下,惰性就要克服,否則沒人管,我會懶散。 」

甜點展台佈置中的地地

這就是地地——一個「失敗」的自由工作者的全部故事。

其實我不太願意稱之為“失敗”,就像地地自己說的,現在還很難下定義說這段經歷究竟是好是壞。

一件事情的好壞,只有拉長到一生的維度去看時,才能得出答案。

就像柴靜在《看見》的某篇文章裡說的:“清水里嗆嗆,血水里泡泡,鹹水里滾滾,十年之後咱們再來討論。”

就讓我們過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遠以後,再來看看這次經歷,究竟給地地的人生,帶去了什麼。

也許,我們會有顛覆性的發現,誰知道呢?

-文字/訪談:林安-

-圖:地地提供-

-商務合作微信:xtutux3-


林安,《只工作,不上班》作者/播客「逆行人生」主播/自由會客廳品牌主理人。

代表作「 100個不上班的人」,持續研究追蹤自由業、數位遊牧者、遠距辦公等生活方式。


微博/公眾號/小紅書/b站:林安的會客廳

作者保留所有權利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

林安写字者,长期观察自由职业领域,喜欢一切新鲜、有趣、多元的生活方式与文化。 活着是为了创造。希望能创作出一部留世作品,它可以是文字、影像或者照片。 大陆已出版《只工作,不上班》
  • 來自作者
  • 相關推薦

7月复盘 | 那件不用坚持的小事,叫自律

30岁,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吧 |逆行人生

插画师大宝:一天也没上过班的我,如何把热爱变成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