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者回忆录195:神针拔去,风暴将临

李怡
·
·
IPFS
·
不少人认为是特首林郑月娥为迎合北京而提出修例,但我更相信这是北京的命令。因为一提出修例,中联办就召集香港的政协、人大及建制派议员,要求全力支持。

2019年2月香港特区政府以一宗香港男子在台湾杀害女友的案件为由,提出修订《逃犯条例》,容许政府把疑犯移交台湾及中国大陆等地。

香港和许多国家都订有引渡罪犯协议,但与台湾、中国大陆却没有。 2005年在一个聚会中,我问过终审法院首席大法官李国能这个问题。他说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台湾仍有死刑,而香港已经废除了死刑。

除了有引渡协议的国家或地区之外,香港也为没有协议的地区订有《逃犯条例》。在《条例》第13条「移交令」中,列明有死刑的地方,只有在该地方不会执行死刑而香港特首亦信纳这保证的情况下,才会发出移交令。不过,更列明:「在某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的情况下,行政长官可决定不就该国民作出移交令。」

订立这一条,相信是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执行死刑最多的国家。据2017年官方数字,中国执行死刑人数有1551人,而全球各国执行死刑的总数也只有596人。

原有的《逃犯条例》在1997年公告,其后并作修订,内容指:移交逃犯安排适用于香港政府及香港以外地方的政府,但却指明「中央人民政府或中华人民共和国任何其他部分的政府除外」。意思就是不能够移交逃犯到中国大陆了。

这条例把中国大陆排除在可移交逃犯的世界各国之外,明显就是中共也知道香港和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司法没有信心。中国司法强调党领导,「党」字的组成是「尚黑」,在有关中国司法案件的许多报导中都体现「尚黑」。中共为求取香港及西方国家对主权转移后香港的信心,就不顾面子订下这「除外」条款了。

2019年特区政府提出修订《逃犯条例》,把「中华人民共和国除外」的字句去掉,是因为中国富起来、强起来也。除了这个条款带屈辱性,更有一说习近平以「反贪腐」巩固权力,就要抓一些在香港的权贵政敌,扑灭对他权力有威胁的书刊。铜锣湾书店的风波闹大,刺激中共不想再暗中掳人,干脆在香港立法,名正言顺地把看不顺眼的人作为罪犯抓到大陆去。

另一说法是由于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要引渡去美国,北京为求反制,希望在香港掌握类似的法律筹码,将「触犯中国法律」而身处香港的中外人士移送至中国大陆受审。

不少人认为是特首林郑月娥为迎合北京而提出修例,但我更相信这是北京的命令。因为一提出修例,中联办就召集香港的政协、人大及建制派议员,要求全力支持。

修例的借口,是一年前即2018年二月台湾发生的命案。凶嫌和受害者都是香港人。凶嫌弃尸后回港,台湾当局在发现尸体后,三度致函港府,提出司法合作。但港府一句回应都没有。

直至一年后,特首和保安局长以悲悯之姿指若不修订《逃犯条例》,就无法把疑凶送去台湾受审,受害人家属可怜呀!无法彰显公义呀!

法律界指出,台湾与中国是不同的司法管辖区,《逃犯条例》的「除外」条款不应包括台湾。香港与台湾进行一次性个案移交,一点问题也没有。此外,司法合作还可以包括由台湾办案人员到香港机场,由香港警方把凶嫌交给台方押送回台。这样的做法以前也试过,不是第一次。

但港府却抛开已有的可行办法,舍易取难、不顾舆情地把原《逃犯条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任何其他部分除外」这条款予以剔除,把台湾列为中国的「其他」部分,认为这样才能填补《逃犯条例》漏洞,才可以把疑犯送往台湾。

台湾当局洞悉把台湾纳入「一中」的阴谋,立即拒绝以这方式接收疑犯。更发出旅游警示,指香港修例后,中共就可以在香港合法拘捕台湾人,送往大陆受审。

修订《逃犯条例》的要害,就在于把排中的「除外」条款剔除后,许多在香港不属于犯罪的行为,若遭特首配合中共需要,都可以列为「在中国的犯罪者」而予以拘捕送交中国。比如「攻击国家领导人」、「寻衅滋事」、「勾结外国势力」等等。因此,修订《逃犯条例》也被称作「送中」条例。

林郑政权称修例是为补漏洞。但实际上「除外」条款是基于对中国司法的评价而作出的,而且是中国自己同意及参与制订的。它不是「漏洞」,而是一国两制的定海神针。神针拔去,专政风暴就会来临。

修订《逃犯条例》提出来后,香港许多人都嗅到了气味。于是,从法律界开始,到传媒、写作者、商人,包括一些亲建制的富豪,都纷纷发声反对。大家都看到,一年前的台湾命案只是巧立名目,而且立得不巧,漏洞百出。若这恶法通过,则所有人都生活在动辄得咎的恐惧中。一网打尽香港人,一槌击溃一国两制,更给台湾硬吞「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部分」的死老鼠。

西方政府机构、香港大律师公会,和包括部分亲建制的报章社论,都反对修订《逃犯条例》。人权组织Hong Kong Watch不具名引述多名商界名人表达忧虑,这些人包括国际银行高层、对冲基金经理。中共任命的基本法委员会委员陈弘毅教授撰长文,对修订条例提出质疑。

但林郑政权对所有质疑全都装聋作哑。主持修例的高官连与法律界见面讨论都欠奉,只是用强权逼一些亲中人士表态,并依靠在立法会占多数席位的建制派议员企图硬闯过关。

在民主派分裂成大中华派和本土派的争斗中,连续几年泛民主派主导的游行人数越来越少。因此,中共和林郑政权都低估了反对力量。但想不到全港大部分年轻人奋起,扭转局面,使反送中运动风起云涌,气势澎拜!

图,2019年四月,风暴将临,在一次聚会中与资深传媒人程翔合影。

(原文发布于2022年9月9日)

《失败者回忆录》连载目录(持续更新)

187. 泛民与本土的对立

188. 我最满意的一次访谈

189. 鱼蛋革命与梁天琦

190. 怀想梁天琦

191. 年轻人的勇气,自愧不如

192. 铜锣湾书店的诡谲故事

193. 中国贪腐奇谈

194. 2019,生命中新的一章

195.神针拔去,风暴将临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李怡李怡,1936年生,香港知名時事評論家、作家。1970年曾創辦雜誌《七十年代》,1984年更名《九十年代》,直至1998年停刊。後在《蘋果日報》撰寫專欄,筆耕不輟半世紀。著有文集《放逐》、《思緒》、《對應》等十數本。 正在Matters連載首部自傳《失敗者回憶錄》:「我一生所主張所推動的事情,社會總是向相反趨向發展,無論是閱讀,獨立思考或民主自由都如是。這就是我所指的失敗的人生。」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失敗者回憶錄198:想忘記,又不能忘記的過去

失敗者回憶錄197:年輕人化解民主派的分裂

失敗者回憶錄196:伊麗莎白二世與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