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復盤:做自己發自內心喜歡的事,會發光

林安
·
·
IPFS
·
創業的日子裡雖然偶有痛苦,看似自由的生活中也不全是如意,但每當想到身邊還有這麼多支持自己的朋友和家人在,就無比感激自己已經擁有的一切。真心希望每個人都能好好的,生活越來越好,身心保持健康,每個月都有新的成長與收穫,最重要的是有能力做自己喜歡的事,且不用向這個現實的世界低頭。

自從開始創業後,時間總是過得很快。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長長的to do list只要你想填,就可以一直寫下去。

創業的日子裡不會感到散漫空虛,反而是偶爾閒下來的時候,會變得有些不知所措。

寫這篇複盤的時候,我按照慣例打開了我的月計劃本,每一天都寫滿了要做的事情、要約的人。

不瞞大家,這個月我又小小的崩潰了幾次。但崩潰以後隔天起床會繼續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繼續做事。

十一假期結束後回上海的高鐵上,我在書裡看到了一段話,覺得它很好地定義了什麼是「堅持」

堅持是一種無論你感覺如何都能保證行動的能力。即使你覺得想放棄,你依然能夠行動下去。當你為一個大目標而努力時,你的動力會像潮水一樣時高時低。有時候你感到動力滿滿,有時候你就不會這麼覺得。但是,最終產生實際結果的不是你的動力──而是你的行動。

自由業到現在,堅持對我來說變成了一種慣力,像是隱藏在身體裡的某項機能,會有極度沮喪的時候,產生過無數次要不要放棄的想法,但你的身體隔天醒來,還是會按照慣力繼續推進前一天在做的事情。

我的堅持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無需刻意維持也會按照慣力繼續運作的習慣。

但是堅持就完全是好事嗎?我覺得不是,偶爾我們要停下來看看自己堅持的方向是否正確。在錯誤的道路上一直堅持,挺可怕的。

8月的時候,我在複盤裡說自己花一個月停下來想清楚了自由會客廳接下去要怎麼走,有點小高興。結果9月按照計畫執行不到一個月,我就崩潰了。九月的複盤裡我說我已經調整好狀態迎接十月,十月接近最後的時候,我又崩了一次。

如果你問我創業是怎麼回事,創業就是這麼回事,你永遠不要以為自己抓住了真理,今天萬分篤定的事情,明天就可能被推翻。

十月中旬的時候我的狀態就很不對了,在好幾個專案裡發力,每個專案都很重要,但我的熱情值持續降低。

無論自由業或創業,都會經歷許多不那麼甜蜜的時刻,這些時刻往往就是靠著「愛」撐過去的。當我發現自己滿腦子都是完成KPI帶來的壓力和負面情緒時,我真的一點都熱愛不起來。

你在圖中的哪個圈呢

有段時間我覺得自己每天都在皺眉頭工作。我問自己:

你不是想讓工作變成一件讓人開心的事嗎?你不是希望未來社會每個人都能做自己擅長又喜歡的事嗎?如果這件事情你自己都做不到,又哪來的信心別人能做到?

其實我很早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我憋著沒說,依然埋頭繼續,堅持所謂的堅持。

為了緩和內心極大的衝突與撕扯感,我用閱讀的方式來緩和自己的矛盾。那陣子我讀了《我們內心的衝突》 ,它在某種程度上讓我正視了自己的問題,但真正讓我決定改變的,是身邊一個、兩個、三個朋友接二連三地點醒:你為了做自己並不擅長的事情,放棄了真正讓自己發光的事情。

我身邊很多人對「自由會客廳」這個計畫抱有很高的期待,他們問我將來對這個計畫的規劃,究竟想把它發展成A還是B。在我以為自己做了足夠的功課和研究後,我做出了選擇,我覺得自己選得無比正確,我覺得自己發現了一條沒有人發現的大道。

但後來我才知道,這條路確實沒有人走過,但這不代表適合做這件事的人應該是我。

我為自己找了無數條看似合理的理由,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我既沒有做這件事情的背景也沒有這方面的基因,就一頭扎進一個沒有驗證過的陌生領域,和一群身經百戰的人競爭。

而我真正擅長、被人認可的能力,卻被擱置在了一旁,還以忙碌為藉口逃避這個我早就意識到的問題。

可能是內心撕扯到了極點吧,團隊裡的小夥伴也感受到了我的糾結。從十月中旬開始,就一直有人跟我說:「100個不上班的人」停更了很可惜,你還沒到拿流量養團隊的時候,你的精力過於分散了,你現在做的事情並不是你最擅長的…

以前我一直會跟他們說:我也不想啊,但是我要創業啊,要賺錢養團隊啊,要商業化啊,「100個不上班的人」既不賺錢又消耗精力,我只能二者選其一。

連我媽有一次都跟我說:我覺得你還是訪問「100個不上班的人」那時候好。

2019年9月在清邁採訪

我跟每個人強調,我現在努力商業化是為了將來可以全心做我真正想做的事情──內容創作。

現在回想起來,跟每一個說」等我存夠了錢就去環遊世界「的人一樣,只不過是自我逃避的藉口罷了。

內容創作和商業化一定是互相排斥的嗎?內容創作一定要賺夠錢去做了嗎?現在想來,我當時陷入了死胡同里,一個勁兒地鑽牛角尖。

直到某個晚上,成都的胖魚醬在凌晨給我發了一段長長的文字,把她白天和一個前輩聊天收穫的感想分享給我時,我才徹底想通了很多事情。

「我們先將你開始的那個起點擴大,而不是用你有限的流量(光芒)去照亮別人。」她說, “如果一件事情都無法滋養自己,這件事情終究不長久。”

這讓我想起之前和我一起搭建會員體系的冬冬反覆跟我強調的一段話: “流量增長階段,能否沉得住氣不變現很重要” ,以及“創始人IP是一個團隊的基因” 。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不是因為焦慮而是興奮,我覺得自己內心深處長久以來擰巴的結終於解開了,我是有其他方法讓“自由會客廳”繼續運營下去的,以我更擅長也更喜歡的方式。

第二天早上和冬冬通話,我們又聊到了這個點,我說我終於想通了,接下來我要做一些調整。當我把腦中新的規劃一股腦說出來時,手機那頭的冬冬說:我感覺你的能量又回來了,人果然還是要做自己喜歡的事。

即使這通電話讓我們做了快1個月的工作全部推翻重來,但我們已經不在意這些了,我能感受到電話那頭的人也為我開心。

掛掉電話的那一刻,我感到無比輕鬆,整個人有種被打通的感覺。我突然對未來又充滿了期待,在斷更「100個不上班的人」採訪系列近一年後。 (後台回覆「100個不上班的人」,可查看往期所有訪談)

從這次經驗中,我總結了幾點,想送給同樣處在擰巴狀態裡的讀者。

1.做讓自己開心的事情,如果一件事情持續讓你不開心,停下來反思哪裡出了問題。

2.沒事多想想:我最擅長的事是什麼?別人最欣賞我的地方是什麼?找到並放大自己的優勢,而不是貿然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

3.有時候堅持不一定是美德,堅持過了頭就成了頑固,這時候多聽聽身邊人的聲音。

4.如果你內心深處真的很想做某件事情,就去做,不要給自己找任何藉口,我做xx都是為了xx,這種句式通常都是為了滿足逃避需求產生的藉口。

5.多認識一些能持續給你正回饋、正能量的朋友,如果你創業,多找這樣的合作夥伴,他們能幫你走出很多低谷期。

寫到這裡,可能很多人已經猜到了:我要重新啟動「100個不上班的人」採訪計畫了。而且這一次,不再是我一個人做這件事。我也希望這個曾經鼓舞過很多人的訪談計劃,同樣可以滋養團隊裡的小夥伴,滋養「自由會客廳」越做越好。

今年5月的上海分享會我說要重啟100人計劃

一直在期待這個採訪計畫繼續更新的老讀者們,實在抱歉,讓你們久等了。雖然中間走偏了很久,但沒關係,至少我又回來了。

走過的路都是風景,也很感激有些人現在還在。

我不知道這次的決定是否正確,是否在執行一段時間後又會被推翻,就像我開頭說的,創業嘛,就是不斷推翻昨天的自己。

不過至少嘗試過,行動過,就不會後悔。因為人是橋樑,不是目的。期待11月,重生的自己,重生的「自由會客廳」吧。

10月做了哪些事

工作

  • 全國6座城市一共辦了8場活動

  • 商務廣告2條

這個月看過有用的文章:

關於公司招人: 十年創業者,萬字長文分享我是怎麼招人的| 奇績分享

這個月產生共鳴、引發思考的播客:

【無人知曉】孟岩對話簡七:每個人都在經歷一場別人一無所知的戰爭

【瘋投圈】自由業是生活的理想狀態嗎?

這個月看過有用的書:

卡倫‧霍尼(Karen Horney)《我們內心的衝突》

如果你覺得自己並沒有順應本心地生活,如果你覺得自己在人際互動和日常生活中內心充滿衝突,可以讀一讀這本書,看看自己屬於哪種「病」。

這個月社群媒體上被大家喜歡最多的碎念:

1.行動力的真相

對比一些行動力特別快的人做事情的節奏,突然洞察到一個規律:很多人行動力快是因為相信自己,並且對要做的事情充滿熱情。

而那些所謂的完美主義拖延,很多時候都是因為還不夠相信自己,總覺得自己哪裡還可以進步。

所以想要提升行動力,先找到做這件事的熱情所在,調動能調動的一切正面情緒。然後,提高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實力。

2.雙十一「防剁手小撇步」

前天晚上在朋友家吃飯,聽一個電商行業的「大佬」說了很多快消品的成本價和毛利率,包括一些國際知名護膚品的毛利率。聽完覺得還好我平常不砸錢在這些地方,智商稅太多了,賺的就是消費者資訊差。

總結幾點經驗吧,想聽就聽:

1.幾千塊的保養品智商稅最高

2.想買什麼功效的保養品先了解什麼成分滿足這個功效。然後看保養品背後的成分錶,成分越前面的佔越多。

3.護手霜不用買那些大牌子的,例如歐某單,功效上基本大同小異,品牌更多主打香味。有些國貨品牌就可以滿足需求。

4.看一個年輕/陌生品牌的產品品質,看它的產品線聚不聚焦。產品線越雜的品牌,越難保證品質。

5.買基本功能的產品就行,很多自己平時沒聽過、很少用的功能產品,都是人為製造的需求,很多所謂的新奇功效聽聽就好,刺激消費的營銷點而已。

祝大家都能少繳智商稅,守住自己的錢包~

3.自由工作者的安全感

自由工作者的安全感來自哪裡?剛剛聽一期播客還挺有共鳴的。

第一,知道自己不做自由業了還有別的選擇,自由業還是創業還是上班,只要自己想,可以在多種狀態切換。

當你的人生擁有多種選擇,就會減少不安全感。所以就算是自由業,還要多給自己鋪幾條路。

第二點是我的感受,知道自己做什麼可以帶來收入,在這個社會上餓不死。你可以自由選擇賺不賺這個錢,什麼時候賺這個錢。

說到底,要找到一種脫離了機構、公司、平台之後,你依然可以靠你自己的名字被人認可和買單的能力。

未來社會的組織形態也許會越來越兩極化,超級公司和一人公司/超級個體,可能都很盛行。

生活

回家陪父母10天

見了高中老友,一起做了飯

去黃山參加了朋友婚禮

一個新認識、很喜歡的朋友離開上海,參加了她的告別party

奇葩說2辯過了!爭取在電視上跟大家見面。以及為了上鏡好看,最近開始了減脂+護膚計劃~

創業的日子裡雖然偶有痛苦,看似自由的生活中也不全是如意,但每當想到身邊還有這麼多支持自己的朋友和家人在,就無比感激自己已經擁有的一切。

真心希望每個人都能好好的,生活越來越好,身心保持健康,每個月都有新的成長與收穫,最重要的是有能力做自己喜歡的事,且不用向這個現實的世界低頭。

11月,一起做自己喜歡的事吧,會發光✨。


林安,《只工作,不上班》作者/播客「逆行人生」主播/自由會客廳品牌主理人。

代表作「 100個不上班的人」,持續研究追蹤自由業、數位遊牧者、遠距辦公等生活方式。


微博/公眾號/小紅書/b站:林安的會客廳

作者保留所有權利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

林安写字者,长期观察自由职业领域,喜欢一切新鲜、有趣、多元的生活方式与文化。 活着是为了创造。希望能创作出一部留世作品,它可以是文字、影像或者照片。 大陆已出版《只工作,不上班》
  • 來自作者
  • 相關推薦

多元婚姻制度与独身养老,这样的时代即将到来?

28岁大龄未婚的她,为何逃离三线城市去日本留学?|100个不上班的人

干货分享 | 自由职业3年后,我的转型思路